一分压倒一万人:我经历的志愿填报

 

也许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你要先安排啊直到关网回家我整个人都是懵逼状态,不知道自己到底报进去没,会不会落档...







也许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你要先安排啊
直到关网回家我整个人都是懵逼状态,不知道自己到底报进去没,会不会落档。给招生办打了好多个电话,一直占线,在下班前,终于通了。说明了情况,电话那头的年轻男声说不会落档,报进来了。悬着的心才放下一半,还是忐忑,抱着志愿书翻着二本院校,想着万一要是落档怎么办,直到内大通知书到手,才稍微踏实点,也想过拿着通知书报道了,“查无此人。”直到现在我快能拿内蒙古大学毕业证了。

高考前老师说“一分压倒一万人。”想着没那么夸张,报志愿的时候才知道,分原来用到这里了。人数蹭蹭变化,原谅我其实这么傻逼兮兮...

我对报志愿系统的认识是在正式填报前的模拟填报,当时大概知道了是怎么一回事,起码知道了你应该在招生计划内,超出招生计划就尽早撤。然而,这样的模拟填报根本模拟不了正式填报时最后几分钟的惊心动魄。
关键词:看什么?

为了报志愿,首先,你要先仔细的看一遍招生计划书,就是报志愿的那本超级厚的书。我当时从文科第一页,翻到了最后一页,从提前批到XX学院。我根本不知道“专业”是什么玩意儿,粗略的知道中文系,谁知道中文系下面还有汉语言?!这都是什么玩意儿?!

还好,作为新一代网民,充分利用互联网,不知道,看着好像还感兴趣的就问度娘。粗略划了一个方向,第一考虑喜欢什么?喜欢钱,一开始想学金融之类的,后来查历年分数的时候,热门专业,不够,放弃。曾经想当律师,法律?把所有涉及法律的划出来。还想过当战地记者,新闻,划划划标标标。中文?打小作文就范文,还学中文?!备选。(后来才知道中文也很热门的、分数也高,好伐?!)还要考虑你家里的情况,如果你家里人在某些单位,家族庞大的网络都在某一个行业内,你可以选择相关行业。还有就是有些专业或者大学学费较贵。

不要懒,学校、学校代号、专业、专业代号,分门别类的写在一张“大”白纸上,自己要看清楚,好找。然后,查资料。(报什么专业,直接决定你怎么告白以及能不能找到一个对象。哈哈)
关键词:查什么?

学校的地理位置,逛逛学校的贴吧,了解一下口碑,宿舍,食堂,男女比例... ...等等等等,你想知道什么就查什么。地理位置和学校整体形象还是比较重要的,比如很多人会纠结优先专业还是优先学校,当时我们老师给的建议是优先学校。就我在“区内唯一一所综合性211”大学(这个梗已经要被我们玩坏了)的经验来看,有条件兼顾,在一个有牌子的学校里读一个自己相对比较可以接受的专业,比在一个三流院校读一个自己特别喜欢的专业要好。因为我一个“文科生”个人感觉,四年大学,专业其实真的也就那样。理科别论,有些专业可能全国排名靠前,但是院校整体排名不高,比如内大的生物系。多方位打听学校的真实情况,尽可能多的了解目标院校的信息。

所以在这个阶段,你要考虑院校的整体水平,也要考虑你想在这个院校读的专业的水平,自己心里有数。就我个人感觉,整体而言,有牌子的学校,大多数学生的整体水平还是要高一些,比如某大学的老师看着学生斗殴不敢劝架,学校的整体氛围很重要。还有,有宗教信仰的同学,要考虑饮食习惯,南方貌似没有清真食堂;不喜欢洗澡的同学,不要过秦淮线,当年在广西一天冲三次凉真不是矫情,出门就汗湿了好吗?体质一般的人千万不要拿自己的身体状况开玩笑,湿冷不是段子里的“北方的狼到了南方成了狗”。

在大致了解了一所院校的专业情况后,把你列在纸上的查完后,心里应该有个数了。

然后进入算分差阶段。在此阶段,我主要依靠新浪高考提供的历年分数线,各种查,利用互联网,各种各种可能也进了学校的官网,反正就是沾边就进去看,大工程,基本特别想去的院校的专业我都算了。

算分差是什么意思?就是比如“去年”呼市的文科一本线是470,四川大学的“去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俄语系490,那么20就是分差;如果你的分数在490以上,川大就是你可能的选择,可以考虑。如果你想报清华,最低是社保590,分差是120分,你考520,就不用考虑了。分差,是当年的一本线和院校的录取线的差,一般具体专业的分数比较难查,我是参考最低录取线的,有些专业的也能查到。一定要注意是“同一年的”才能做比较,不要拿2014年的呼市一本线去和2013年的高校录取分数线做比较。

我当时分差算了前两三年,这就是你报考的一个参考。不是一定会在这个范围内,每年的难易程度和本科分数线的划定是不一样的。这一阶段,你可以把你列出的学校再次分类,有些是根本不可能,但你不甘心,还想试试的;有些比你的分数稍高,你可以冲一冲;有些分差恰好和你的分数吻合,就是你重点要考虑的;有些是保底的院校。每个里面有两三所三四所,和你分数吻合的还要多一些。做完这步工作,你要把这些院校重新按划分抄一遍,核对院校代码和专业代码。查查别的想知道的信息,畅想一下大学生活,基本可以等报考了。
报考阶段:重要的是最后十分钟

我忘了我当时是几点报的了。不同的分数段分时间报,你要时刻留意相关信息。具体以“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为准(这个网站特别重要,有很多信息,包括报考时每个时间点的院校报考的统计信息,排位信息,还有最后的录取信息,当年我想报的西北大新闻系被录走的最后一名比我高30分,关网前几分钟我还进去了西北大的招生计划里,我也没什么好纠结的了),后来院校扩招的信息也会出现在上面,网上到时候也会疯传各种时刻表,你还是要留心,多问问人,别误了报考时间。报考系统没有bug,按时开关。

你要“提前”找一家网速超快,环境较好的网吧。网吧!家里报志愿?你不想念了吧?!网报数据时时更新,尤其最后几分钟,手慢的话根本倒腾不过来,更不用说万一网慢卡着只能出来半张页面,你连院校代号都填不上就到点了。

在准备报考时,你要调出一个“北京时间”放在桌面上,我当时开了两台机。后来发现并没什么用,因为操作电脑的只有我一个人,而且系统不允许两台电脑同时登录一个帐号,你要把你的帐号和密码复制粘贴到剪贴板上,复制粘贴比你输入更快。(或者直接设置成记住账号?另外如果密码还是原始密码,建议更改,有的地方的考生志愿填报后被人登录修改了志愿。防人之心不可无。)

然后就可以按着你事先写好的院校一个个试,看你的成绩在不在招生计划内,比如内大编辑出版招29个人,你排30,那你就可以再见了。试下一个,把院校试完后,你也就心里又数了,那些是热门专业是热门院校,你根本进不去,有些你试试可以进去,有些你进去很靠前,这个阶段,你就要有个重新排位,什么是冲刺院校,什么是吻合院校,什么是保底院校。刚开始的时候这个数据是不准确的,因为有些学霸可能还没起床。数据是不断变动的。数据是不断变动的,你一定要时时刷新、时刻判断自己的排位,如果你本来计划的保底院校都被挤出来的话...不要犹豫,赶紧翻书在备选的备选里摘出院校代码和专业代码。

事先把院校代码和专业代码抄在纸上也是为最关键的时刻准备,到了最后几分钟,你根本没有时间,也稳不住自己的心情去翻查。相信我,最后几分钟你不心颤,我“王”字倒过来写。

内蒙的报考系统是要填了院校之后,你可以报这个院校的4个专业?(还是3个?记不清了),但是不能报4个院校的4个专业,这样解释明白么?就是只能先选择一个学校,再选这个学校里的几个专业,排序,最想去的把握最大的在前面,滑档有没有降分,这个不清楚。

决定我们未来的是我们的选择

总之,前期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到位,搜集的院校信息尽量充分一点。报考的时候,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你也不可能当时一个个试。随时调整,不能完全根据分差,过去的吻合,今年就一定能进。我当年想报川大,因为前一年它的俄语系只比一本线高22分,我当时高了24分,但是报考当天连川大的页面都没资格进;同样的悲剧还是前两年高20来分绰绰有余的深圳大学和青岛大学,居然也进不去,这就很匪夷所思了。

很多情况,是模拟填报没有办法模拟的,甚至报考结束之前的大把时间,都很轻松,大家都在各处游荡,试学校,最后几分钟真的超紧张,我觉得再晚关1分钟网,我就要落档了。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排名一个个往下掉,要关网的时候,大家都退回了自己选择的吻合或保底院校,这个时候排名比较可靠,但是也是最紧张的时候,你要对自己的情况有个判断。时间也很紧张了,关网前10分钟,就是考胆量的时候,你要及时冷静的做出判断:是在被挤出去的边缘逗留还是去保底院校,那个专业在前面?我当时最大的失误就是我的第一个专业是编辑出版,第二个是新闻,但是新闻比编辑出版分数要高,这就意味着如果我第一个被挤出来,到了新闻还是被挤出去。还好最后报进去了。报考结果,如果你在招生计划内,基本就可以等录取了。不慎落档,也不要随便填一个,重复上述过程。考的好,也要报的好。考不好,更要好好报了。

说起来当年报志愿,也是惊险,差一点就滑档了啊,当时那个忐忑。还是希望凭一己之力报志愿的学弟学妹们报考顺利,吸取的我的经验教训。
最后的话

不要抱怨,没有“意外”这回事。不管你去哪儿都是你该去的地方,即使最后你的目标大学是北大,你却到了内大。我们班当年只有一个人我觉得是高考失利,很可惜;一个是超常发挥。剩下的都是正常水平,超常的少见,失利的少见,你做到什么程度就会有什么程度的回报。报考也是一样,不要因为准备不够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就怨天尤人,都是你作下的。

报考的时候,也是我认识到自己渺小的时候,除了考的特别好的和特别差的,大多数人的分数都尴尬,更好的去不了,一般的总觉得委屈。和你处于一个分数段的内蒙地区一抓一大把,你考的高还有比你高的,我当时的分数好像是排到了两万多?!

我也突然意识到,在此后的人生经历里,我对于大多数单位和人而言,只是一个名字,出现在纸上或者别的地方。我是个社会人了,和别人在一个平台上竞争,你能被看到的就是你的名字,分数,排名。你不再是家里唯一的孩子,老师眼里有点小聪明的学生,你不再是一个你认为和别人不一样的人了。“我”和别人,在另外的人眼里,被评判审视着。

最后,不管你考多少,报到那儿,都要珍惜时间。你可以成为“你”,不管你考多少,去了哪儿。塑造你的,还是你自己。从报志愿开始,你就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了。愿你们都有心仪的结果。


    关注 大学来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