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师长常怀孝子之心——《弟子规》第八

 

人生当中有两件事不能等,第一孝亲不能等,第二行善不能等。...





人生当中有两件事不能等,第一孝亲不能等,第二行善不能等。我的父亲今年七十九岁,能够明显感觉到他衰老得非常快,去年和前年还能下地干活,今年身体已大不如前。有句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各位家人一定要珍惜身边的亲人,抓紧时间行孝。

说到孝,我们就一定要说到“尊师”。在五伦关系当中,师在“父子”一伦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古人认为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老师给了我们慧命,都是我们人生当中最重要的恩人。所以古人一谈孝亲,必然会尊师。

孟子与公孙丑有一段对话。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 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是:公孙丑问孟子,为何君子不教自己的孩子?孟子说,作为一个老师,必须要教给孩子正的、好的东西,可是孩子容易不听父母的话,这时父母往往就会生气,反而对于教学这件事有害。“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老师教我以正,自己却不正,反而有害,“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孩子到了五六岁以后,无论家长是什么人,多么有学问,品德多么高尚,一定要请老师来教,责善的事情交给老师来做。

另外,要亲师配合起来教育孩子。配合起来教什么呢?古人特别重视德性的教育,特别注重培养孩子做人做事和学习的习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德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孝亲尊师”,是根本中的根本。

那父母和老师怎么配合呢?古人的做法是,在家时,父母会告知孩子,去了学堂一定要尊敬老师,否则学不到应该学的学问。到了学堂以后,老师反过来教孩子要孝敬父母,并讲清楚为何要孝敬等。这样换着来说,效果很好。如果家长天天在家里让孩子孝敬自己,孩子会烦,尤其大了以后。如果老师让孩子尊重自己,那么老师说得也不理直气壮。所以,古人总结出了”易子而教”的方法,让“孝亲尊师”这一德性的根本深深地扎在孩子的心里,这样就没有学不好的学问。

过去皇宫里有太庙,家族里有祠堂,里面有供桌,中间有一个牌位,竖的是“天地君亲师“,老师、天、地、君、亲在同一位置,地位非常高。过去一开学,有“拜师礼”,这样的礼仪就是示范给孩子看,告知孩子要尊敬老师。家长带着孩子给孔老夫子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然后把老师请上座,再给老师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老师接受这样的大礼,我相信任何人坐在那里,那种感觉都是不可言状的,责任心一定会马上升起来。

当然,有人会说,现在的老师哪里值得尊敬啊?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现在的师道衰落,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作为家长应该反思一下这个问题。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太平洋上有一个小岛,住着土著民族。有一个小伙遇到海难,漂到了小岛上。在小岛上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他喜欢上了一个非常普通的女孩。按照当地人的风俗,他买了九头牛作为聘礼。当他牵着九头牛到女方家的时候,整个小岛都轰动了。在这之前,没有人收到过九头牛的聘礼,一般的聘礼都是一两头牛,很出色的女孩也就三四头牛。所以大家就议论纷纷,这个女孩到底有多好呢,为何有这样重的聘礼,甚至有的女孩认为自己比她强多了,为何没有得到九头牛的聘礼。在议论声中,女孩嫁给了这个小伙子。

半年后,小伙子带着妻子回岛上看望她的家人。当女孩再次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像仙女下凡一样,亭亭玉立,沉鱼落雁。大家很好奇,为何半年之久一个普通女孩就变成了一位美丽的女人?这位妻子说,每天早上她会对着镜子讲:“我是九头牛的女人!我是九头牛的女人!”

这个故事说明两个道理。首先我们要善待自己的家人,其次要善待自己。我们也可以每天对着镜子说,“我是九头牛的男人,我是九头牛的女人”,这样每天都会很愉快。古人讲,相由心生,以什么样的心情和心态度过每一天,相貌就会慢慢地相应并因此而改变。所以,我们要对妻子讲,“你是九头牛的女人”;,对我们的先生讲,“你是九头牛的男人”;对我们的子女讲,“你是九头牛的孩子”。我们一定要对别人多加欣赏、多加赞赏。

同样地,对我们的老师也是这样的,既然选择了,一定要由发自内心地去恭敬,把老师想成九头牛的老师,即使这不是一个九头牛的老师,天长日久,他也会变成一个九头牛的老师。所以,为了我们的孩子,我们要先学会尊敬老师。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之所以能够绵绵不绝,实际上是靠三种形式来传承的。第一个是经典,古圣先贤写的各种各样的经典,是文字传承。第二个是家学家风家道家规的传承。可惜现在家学家风已经非常少了。第三个就是师承。师带徒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传承方式。



传说孔子过世以后,三千弟子纷纷在山东曲阜盖了茅草屋,为其守丧三年。三年之后,学生们都各自回家了,只有子贡继续守了三年。子贡是七十二贤人之一,后人评价他善于外交,而且是一位大商人,就像现在的比尔•盖茨、李嘉诚一样。他竟然为了给老师守丧,放弃了六年的从政经商的机会,真的是令人赞叹。现在到曲阜孔庙,还可以看到有子贡守墓的屋子。想想古人那种醇厚之心,真的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我们要想恢复中华传统文化,除了多读经典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尊师开始。另外,要重新建立我们的家学,这对孩子的熏养非常重要。大家知道戚继光,其祖先戚祥在明朝建国初期跟随朱元璋打天下,到云南后,战死在战场上。朱元璋为了表彰戚继光的祖先,封戚家为世袭军官。到戚继光这一代,已经过了五六代人,都是军官。戚继光从小在这种氛围中耳濡目染,也成为了一位军事天才。

要想孩子将来有出息,家长们一定要做三件事。第一从我们开始,和孩子一起读诵经典;第二,从内心深处对老师升起恭敬之心;第三,前面两点做好了,才会在我们的家里面,逐渐建立起家学家风家规,孩子才能够把传统文化学好,将来成为社会的栋梁、民族的中流砥柱。

 ↓长按二维码    即刻关注



静荷慧呈致力于将国际水平的现代教育实践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经典教育理念相结合,推动“国际化的经典教育”。


    关注 慧呈学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