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2历史】赵家这个宏大建筑为何被称为“半座”名祠?

 

点击上方“诸暨之声”一键关注我们!...






点击上方“诸暨之声”一键关注我们!

祠堂即是宗祠,是供奉祖先和祭祀场所。

它往往是城乡中规模最宏伟、装饰最华丽的建筑群体,成为地方上的一大独特的人文景观。

赵家镇绛霞村的文化礼堂,曾是当地著名的杨氏宗祠——被誉为诸暨“三座半名祠”中半座“清白堂”

何为“半座”祠堂?


据老年村民讲,清白堂设计一流,做工考究,耗资巨大,理应成为诸暨一座名祠,但因为两处“失误”才沦为诸暨半座名祠。

  • 一处是壁画。清白堂与诸暨其它几座名祠相比,壁画稍有逊色。
  • 一处是中厅屋柱。据说是徒弟计算失误,截短了屋柱。为使中厅保持雄伟气势,师傅只得把中厅地基抬高。中厅地基明显高于门厅地基近一米。从外面看,中厅不失巍峨,但进厅一看略显低矮。
清白堂虽有两处“失误”,但仍不失为艺术瑰宝,愿它永远熠熠生辉。
 “清白堂”由来
相传,杨家一门忠烈,宋神宗赐予杨家“风清月白”匾额一块。赵家镇绛霞村的杨姓后人为秉承先贤遗风,建祠并取名“清白堂”。“清白堂”匾额曾悬挂于祠堂中厅门楣上方。



据绛霞村84岁的退休教师杨志明回忆,杨氏宗祠“清白堂”,原名叫“四知堂”,因东汉年间杨震夫子正气凛然拒贿“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而命名。



杨震,汉代华阴人。

一次,杨震因公事路过昌邑县,晚下榻于馆驿。夜深人静之时,王密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以谢杨震知遇之恩。杨震拒而不受。王密急切之下说:“此时深夜,无人知矣。”杨震正声而说:“岂可暗室亏心,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一时传为美谈。

宗祠大门前曾有一联:程门立雪深三尺,汉吏来金凛四知。上联写宋代杨时幼年勤学苦读,在程颐门前立雪候教;下联写汉代杨震为官清廉拒绝贿赂。清白堂建于咸丰元年(1851),属于“墙倒屋不塌”的木结构建筑,三进五间,由门厅、中厅、过厅及厢房等6个单体建筑组成,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坐北朝南。整座建筑雕梁画栋,气派堂皇。木雕、砖雕、石雕或浮雕或镂空,题材广泛,寓意深刻,形象生动。
门楼两侧檐饰有大型砖雕,门庭横梁上的《百鹿图》木雕,在3米长的屋梁上居然雕有50多只形态各异的梅花鹿,而且经过一百多年的风霜雨雪依然栩栩如生,可与千柱屋 《百马图》砖雕相媲美。
除了不同姿态的三根百鹿梁外,还有雕有百来只蝙蝠的梁饰,分别与“禄”、“福”谐音,取福禄双全之意。天井两侧是“走马楼”,可供观看天井“万年台”上的精彩表演。
门口还雕有倒挂狮子与翩翩起舞的仙女,屋檐下有精细砖雕,整个祠堂随处可见这些做工精良的木雕、砖雕。
杨氏宗祠整体格局保存完整,门厅与中厅造作考究,雕刻精致,保存亦好,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保护价值,并在2010年列入市级文保点

这座祠堂一直为村民延用至今,因有地方破旧损坏,新绛霞村在不失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了修缮,现已成为新绛霞村的文化礼堂,内设“村史廊、民风廊、才艺廊、励志廊、成就廊”等五廊,村内村民各种文化活动的据点。

源:赵家镇

创全国文明城市
建美丽幸福诸暨

诸暨之声

微信号:zjfm982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关注 诸暨之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