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和水浒的好汉们身高究竟多少?

 

大家看《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岳》等古典小说,里面描绘一个英雄好汉的身高,常有“身高八尺”“身高九尺”甚至...



大家看《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岳》等古典小说,里面描绘一个英雄好汉的身高,常有“身高八尺”“身高九尺”甚至“身高一丈”的提法。有人难免嘀咕:按今天一米折合3市尺计算,八尺是2米67,九尺是3米,一丈是3米33!这古代人的身高也未免太夸张了吧?



其实,这是因为历代的“一尺”,其代表的实际长度是不一样的。

据考证,“尺”作为长度单位,最初可能出现在殷商时期,那时的“一尺”很短,还不到16厘米,接近现在的半市尺。

周朝人以手腕到胳膊肘关节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前臂长度)作为一“尺”。这也可以解释,前臂的两根骨头,有一根叫做“尺骨”。然而,人的个子有大小,前臂的长度自然也不一样。所以“周尺”其实是没有统一标准的。目前一般认为西周的1尺为20厘米左右。

到了东周以后,诸侯割据,长度单位也就更加混乱。从现在出土的文物和资料来看,整个东周时期,各国尺度分歧严重。有的地方(如齐国)还在沿用16厘米的殷商尺,中原地区大多数国家则是以约23.1厘米的为一尺。西边的秦国最初使用的尺有27.7厘米,在商鞅变法后,改用中原地区的尺,即一尺约长23.1厘米。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定位“一尺”的标准,沿用秦商鞅规定的23.1厘米左右,并颁行天下。从此中国有了全境统一的“尺”。

《三国演义》描述张飞“身长八尺”,历史上并未记载张飞身高。不过从他为当时数一数二猛将来看,应较为魁梧。

再看《水浒传》。水浒讲的是宋朝的事,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那么姑且还是按宋朝的尺来吧。一宋尺=31.1厘米。

《水浒》里面写人身高,用模糊描写较多。比如写一个相貌堂堂的魁伟汉子,往往就是用“七八尺以上身材”。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宋尺七尺,就有将近2米2,八尺有将近2米5。这个级别的高度,就放今天也是让人掉帽子的,而在水浒传里面,可以随手抓出一大把来。比如索超是七尺,杨志是七尺五寸,鲁智深、林冲、公孙胜是八尺等。

旗官险道神郁保四,身高一丈,折合现在的3米11!

乖乖,梁山上汇集了这么一帮史前人类,难怪闹得大宋朝廷不安了。

若说大个子夸张成巨人还情有可原,那么矮个子总不能给拔高吧?可是就连大家心目中的黑矮子宋江,若按《水浒传》的说法,是身高六尺,也折合今天1米8以上了!当然,若要用明朝的尺来量,那就更加变态了。

所以,一个结论:施耐庵先生要么算术不好,要么他书中写的“一尺”就不是宋尺。

梁山老大及时雨宋江,应该是个又黑又矮的矬子。



那应该是什么尺呢?

其实文学作品,本来没必要追个甲乙丙丁。不过笔者发现,若假设施耐庵在《水浒》中用的单位是唐朝的小尺,那么基本可以消除矛盾。

唐朝小尺,1尺=24.58厘米。矮子宋江是六尺,合不到1米5;急先锋索超七尺身躯,折合1米72,虽不魁伟,倒也精悍。杨志1米84,鲁智深、林冲是1米96,关胜2米1,卢俊义2米21,郁保四2米46。七长八短,再考虑误差近似,不至于忽悠过头。

看不出,施耐庵老先生还是复古主义者呢。

不过,即时按唐小尺计算,《水浒传》中的一尺还是比《三国演义》中的一尺要略长。在水浒中“身高七尺”(索超)是中等身材,而在三国中(曹操)则是偏矮。同样描述为“身高八尺”,水浒中的鲁智深则应比三国中的张飞要略高大些。

顺道谈谈几个历史人物的真实身高。据说,孔子身高是九尺六寸,他爹身高是十尺。若按照东周时候中原的“尺”=23.1厘米计算,则孔子高约2米22,他爹是2米31,稍有些夸张。考虑孔子主张复“周公之礼”,代换入西周的尺,则孔子身高是1米9左右,他爹接近2米,可信度更高。

至于中学课本《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身高“八尺余”。若用东周中原尺,大约是1米85以上,称得上相貌堂堂。不过,若这个“尺”是指他们齐国通用的殷商尺,那很不幸,他老兄身高顶天了也才1米4,该算二级残废了。





资料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 环球游知宝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