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预告:我有一个温暖的男孩儿

 

作为一个男性,从小生活在母亲、外婆、奶奶、女老师、女朋友和妻子的控制之下,真正的男性能量一直被压抑的痛苦。他们不被真正理解,也不被真正接纳,这种缺失是从童年开始的,是从父母的谨小慎微和匮乏开始的。...

几个月前,受郑枫邀请参加《母语》的视频拍摄。一开始就和郑枫坦言,不太喜欢谈论亲子话题,因为我实在不是一个社会标准之内的好妈妈。曾有亲子类杂志做过专访,结果根本没办法出版,没有理论体系,没有明确观点,即使有一些个人体会,也并不适合大众传播。准确地说,作为个人成长依然是我的主线,至于孩子,他自然会跟着父母的脚步,在原生家庭的大体格局之内,慢慢长成一个新的人格。

在整个采访期间,郑枫完全没有主观引导,这让我非常感激,也因此愿意用最大的真诚来分享自己作为母亲的感受。无论是谈话,还是写作,或者是其他类型的创作,“真诚”永远是一个最重要的标准。在平时,子曰除了上幼儿园之外,平时我极少带他参加亲子活动,一来是因为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已经足够多,其他时间我希望他能学习独处,而不是永远依赖团体;二来也是因为只要超过三个孩子,我自己会觉得非常疲惫。倒不是我不喜欢孩子,恰恰相反,我喜欢他们。也许是因为我自己喜静,孩子们在一起,如果家长们不去规范孩子的行为准则,整个环境和气场就会变得非常混乱。

对于孩子,我的教育理念很宽松,比如他可以吃糖,可以玩游戏,可以吃冰棒;但同时我也非常严格,比如吃糖之后必须刷牙,玩游戏的时候要调低音量;每天只有中午最热的时候可以吃冷饮……不同的家长,点不一样,所制定的规则也不一样。新时代的父母,几乎每一个都是教育专家,大家在一起的时候都喜欢谈论教育,然而教育是什么呢,无非就是做好自己。当亲子教育脱离家长的自我教育,无非是纸上谈兵。

还有几位好朋友也接受了《母语》的专访,服装设计师宁远、演员赵子琪、画家尤琳、主持人陈晓楠、杂志主编邓立、主持人李蕾等等。这些女性身上都具有一些特质是我所喜欢又没有的。但同时,我们又都是妈妈,都在当妈妈的过程中一边摸索,一边坚持着自己的个人道路。看着她们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领域里为了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付出那么多的努力,心里会生出很多的温柔与爱。我和子曰的视频一共编辑成了三个部分,分别在不同的时间段播出。7月25号晚上20:30会在“你好妈”公众号推出第一集。感谢《母语》团队专程飞到大理记录下我和子曰的这一段成长,谢谢郑枫,这是一份珍贵的礼物。
 
————————————————————


看完小样,我和子曰都笑得前仰后合……

因为里面有一个镜头是他楼着我,特别温柔地说:“妈妈,你好香呀,好好闻!”之所以我们都笑了,是因为彼此都心照不宣,这是一句甜言蜜语,他在哄我开心……傍晚散步时,我会搂着他的小肩膀对他说:“子曰,爱你呦!”他也自然而然地回应:“我也爱你,妈妈。”

过了五岁生日,一下子进入温暖友好的年龄段。孩子的安全感得到有效建立,开始渴望有亲密的朋友,同时也特别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对我们俩来说,这些亲密语言既是正式的,也是游戏,同时也是表达练习。事实上,我第一次看到情感可以在一个男性身上流畅地表达出来,有一些小遗憾,因为他不是我的父亲,不是我的爱人,不是我的朋友,而是我五岁的孩子。在表达情感的这个部分,我无法带领他,恰恰相反,是他带领我穿越局限。在遗憾的同时当然也很幸福,尤为令我感动的是他的示爱与示弱。生气或悲伤的时候,他瞬间就可以泪水横流,哇哇大哭,但恢复得也极其迅速……成年人终其一生学习的课题,在一个孩子的天性里,就像冬雪必须落下,春天的树枝必须发芽。

子曰生于六月初,三岁整的时候在广州上了幼儿园,是全班最小的那一个。他生性敏感害羞,并不擅长与陌生人相处。每天早晨校车一停到家门口,他就开始跑,我在后面像是捉小鸡一样地追他,哭着去上学成了家常便饭。即使去了学校,他也从来不上课,只是待在教室后面玩玩具。半年之后,他重新跟着我回到大理。我们用了很多时间去旅行,去爬山,去溯溪,去玩儿……直到四岁半,又重新开始上幼儿园。这一次,他成了全班最大的孩子,个头也是最高的一个,之前的老问题很快就得到解决。这下子,我每天去接园,他都不愿意回家……我忽然明白,男孩子的年龄、身高、体型会为他带来什么,安全感又会为他带来什么。







有一次,我放了一张和子曰拥抱的照片在微博上,引来很多评论。说我和孩子过于亲密,容易让他陷入情感依赖,甚至是身体意识的过早觉醒。我思考了一小段时间,还是决定照着自己的方式走下去,不去理会成年人的那些害怕……无论是老派还是新派的教育理念,几乎都会抱着一种与男孩子疏离的态度。大部分男孩子从小不被重视,不在意穿着打扮,不允许流眼泪,不允许撒娇……这些年我开始慢慢体会到作为一个男性,从小生活在母亲、外婆、奶奶、女老师、女朋友和妻子的控制之下,真正的男性能量一直被压抑的痛苦。他们不被真正理解,也不被真正接纳,这种缺失是从童年开始的,是从父母的谨小慎微和吝啬开始的。

人们为了避免养出一个“妈宝男”,避免他长大后太软弱,就选择切断一部分和儿子之间的情感联结,回避了亲吻、拥抱、宠爱和亲密的肢体接触,而更多地选择了用纪律、制度、严厉的方式去迂回地表达爱。还有很多家长,认为男孩子就应该扔进复杂的人际战争里,任由他自己生长。我曾遇到过很多情绪压抑,表达受限的男性,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总觉得自己没有被爱过,表面是优秀有才华的人,其实却是非常缺乏自信的人。

作为女性,我同样是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成长的。没有被无条件地宠爱过,没有经历过娇纵的女童时代,一下子就直接长大了。我沾沾自喜地带着乖巧、懂事、知书达理的面具活了将近四十年。直到此时此刻,我依然不懂得该如何利用自己的女性能量,只是非常善于用独立、坚强、成熟这样的特质来伪装自己。

母亲是否充满爱,能否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安定和平衡,能否及时给予孩子情感的回应,都意味着孩子在探索世界时是否拥有坚强的后盾。对于孩子来说,不需要说什么大道理,他只需要拥有一个稳定的妈妈。这个妈妈,不会在他身边传播沮丧、抱怨、指责、不在他身边对别人进行武断否定和评价,不煽动他去作战抗争,这是最基础的幼儿教育,也是基于母亲特有的能量所能够传递给孩子的品质。她要让孩子相信,无论遭遇什么经历,都可以回到家,并且获得无条件的支持与肯定。这种安全依恋,并不会因为孩子的性别而有所改变。规则与亲密,缺一不可。

子曰四岁的时候,给他写了这封信,很多话在今天看起来依然新鲜:

“孩子,有了你之后,我常常变得无话可说,之前的愤怒越来越少,沉默里升起很多温柔。理性、自省、觉知、加上对人性的怜悯,常常让我不知道该从何说起,不知道该如何在生活里运用自己的能量,在这个世间保持一种平衡。我要求你的,如果你做不好,那一定是因为我自己没有做到。你是这样聪明、灵动、温柔、甜蜜。大多数时候不是我来教育你,而是你在引领着我。

身为母亲,我不会时时刻刻在你身边。你不仅仅是我的孩子,不是我的私有物品。你还有非常爱你的父亲,有外婆外公,有爷爷奶奶。年少时你需要去经历这些家庭关系,找到家族系统的平衡。而生命中尤为重要的事情,是你在成长,我也在成长。我会不定期离开你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2016年6月7号,子曰年满五岁,本来想继续给他写信,但因为恰好出差不丹就耽搁了,刚好借这里简短写下几句对五岁孩子的要求与祝福:

1:可以继续玩儿,单纯地玩儿。七岁之后,就应该有方向的玩儿;

2:你非常自由,但前提条件是不要给别人带来麻烦。比如:在公共场合要遵守规则,吃饭、说话、哭、玩Ipad、做游戏……无论做什么,请记住前提条件是不要影响别人,说话小声一点,不要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这是每个人出门在外的基本礼节;

3:你有权利对第一次见面的人保持沉默,可以不说话,但最好能给出一个微笑表示善意;

4:去别人家做客,不能随便翻东西,不能随便上床,更不能在床上蹦高,床是非常私人的物品;同样,如果有小朋友来我们家做客,也要对他有相同的要求;

5:不要浪费粮食,每一粒米都很珍贵;

6:保护好自己,同时不要欺负比自己小的孩子;

7:无论遇到什么事,不要说脏话,不要排挤别人,更不能取笑别人。这是作为一个男人应该有的品格,即使你今天只有五岁;

8:多运动,多运动,多运动;

9:要勇敢,要温暖,要善良。

五岁的要求,比四岁时多了一些,有很多“不能”,这些“不能”都是人生中的基本礼貌,它们不会随着时代和教育方式的变化而有任何改变,比任何聪明才智都更能为你带来福祉。我亲爱的子曰小朋友,你比我聪明,比我有勇气,你完全可以做得到。当我外出工作的时候,常常会想起你,每一次都忍不住笑起来。孩子,我对你从来没有不舍,没有黏连,没有执着,因为我们给予了彼此足够的爱,你知道我会回来。因为这样的信任,我们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了最好的关系。也许你永远都不知道,你曾给我了怎样的启发和鼓舞,我正在学习用你的方式来经历这个世界。如今你年满五岁,我已经抱不动你,也追不上你。我只有用微笑注视着你,并且永远爱你。

当然,我也会绽放我自己。”

想了解更多《母语》信息,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你好妈(heymomnihaoma)

7月25号晚上20:30,《母语》之杨菲朵 给孩子的一封信






    关注 菲朵夜间飞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