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帝陵园的特色文物‖秦陵第一鼎

 

这件青铜鼎出土于陵园内东南侧9901陪葬坑。鼎保存完好,刚出土时,表面布满了绿色铜锈,鼎内发现3枚铜镞。...





这件青铜鼎出土于陵园内东南侧9901陪葬坑。鼎保存完好,刚出土时,表面布满了绿色铜锈,鼎内发现3枚铜镞。鼎为子母口,上面应该配有鼎盖,但没有发现;口沿外侧附有对称的双耳,鼎腹外面有精美的纹饰,以交替的蟠螭(ch~)纹为主。蟠螭纹是古代青铜器或玉器上的主要纹饰之一,它表现的是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主要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鼎的三条腿上是兽面纹,酷似猫头鹰。鼎重212千克,是秦国地盘上到目前为止发现的体量最大的一件青铜鼎,被称为“秦陵第一鼎”。

鼎本来是一种炊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肉类食品。最早出现的是陶质的鼎,后来有了铜鼎。传说夏禹曾用九州所贡的金(铜)铸成九鼎,代表东、西、南、北、中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九个州,鼎便从一般的炊器发展为传国重器。国家灭亡,鼎就迁出国都、归胜利者所有。商灭夏,九鼎归商;周灭商,九鼎又归周。商周时期,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鼎成为国家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的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都包含这样的意义。鼎在周代又是表功记绩的礼器。国君在举行重大庆典或赏赐王公大臣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对后代王朝产生了一定影响。

由于这件青铜鼎的出土位置特殊,不在坑内,而是棚木以上。考古专家推测可能是当时有意放置。因棚木以下有身材壮硕、高举右臂的陶俑,呈举鼎姿势,而陶俑的右臂不可能承受住大鼎的重量,所以将其置于棚木之上,作为扛鼎的象征。另有人推测,铜鼎属于大型礼器,原应放于陵园的寝殿内,但由于秦末农民大起义,守陵人员慌乱中把鼎从寝殿中移出掩埋于此。对此,有学者不以为然,因为,上述推测如果属实,那么移出的铜鼎应不止一件,而且还应有其他铜礼器,但是目前尚未发现其他的铜礼器。那么,究竟如何解释,还有待于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文:秦仙梅 卢传芳)

编辑:孙祯鹰


    关注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