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董先生

 

本来说好一起去798,却因我工作太忙加班而作罢。他走进地铁跟我说再见的时候,我看到了岁月的样子。...



|| 不是每一次遇见都会被铭记
美术指导Jo.Dong董先生之于我的确是特别的存在,因为一个温暖的记忆。

离家工作十来年,印象最深的沮丧只有两次。第一次发生在到上海的第三个星期。

徐家汇某楼,29层。我把自己困在了家门口(住的地方有两道门,两道门之间有2/3米的距离,我把自己关在了中间)。当时本已锁门进屋,因为胃痛出门买药,一不小心忘带钥匙,进退不得。忍不住把自己的愚蠢嘲笑了一千遍,然并卵。楼道里空无一人,鬼都不见一个。这座完全陌生的城市;这样奇特的,来自“陌生”的下马威。

后来,几番周折。再后来董先生二话没说打车过来,找锁匠开门,陪我去买药,送我回家。

那时候我们才认识不过几天。

“怎么谢你呢?”

“记我一辈子吧。”

(看到你们的八卦脸了。现代人,天真单纯一点别想太多。)

已经很久没有想起这段插曲。现在重新想起,深感庆幸。要不然我会上社会版吧!

(作品赏 一: 花开那时。有人从旁经过。在现实中苍白的心绪,被涂抹了颜色。)
|| 艺术家显性特征
Jo是很典型的艺术家的样子~ 高,瘦,永远的T恤休闲裤;留长发,束在脑后。(刚认识的时候还腹诽过他的发型。)

打招呼的时候总是微微笑;但生气时脾气也不小。

在作品里相当自信。口头禅是像我这么优秀的人。

上海电影节海报,各类大小品牌创意设计,记不清有多少是出自他和他的团队。很少特意去看他工作的成品,反而关注生活中的随手拍比较多。因为生活状态中出来的作品才更有个人代表性,才是没有被阉割过的纯粹表达,是他对这个世界的温暖折射。

(作品赏 二: 岁时记)

PS,第一幅照片里的老人,身有残疾,吃饭不便。美指先生想帮助他,但老人拒绝了:有坚硬的骨头在支撑着他。


|| 不以常人的角度看世界
设计之外,Jo的画作、摄影、书法也有独特的风格。喜欢上摄影,几乎可以说完全是美指先生的影响。作为资深的前辈,他曾经告诉我,不要以常人的角度看世界。

很抽象?抽象就对了。全凭悟性。傲娇也是美指先生的显著特征之一。

多年广告公司生涯打磨之后,Jo从中脱离出来,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这是他换角度看世界的另一个方式:换一个角度看自己。

(作品赏 三:发现)


PS,Jo取景有两种最常见的风络,极简,或是化繁为简。他能将纷繁芜杂的背景(花,草,树木甚至人),拍得静。一眼望去,能从作品中捕捉到他自己的人生态度。


|| 最爱这烟火人间
美指先生不爱烟酒,不爱夜店,爱绿园。家里有小小庭院,种着各色植物,得闲打理打理,用影像记录它们的野蛮生长。

或者陪儿子打球,虽然打乒乓球输我很多顿饭,但羽毛球却是专业选手水平。

灯红酒绿经过,何处是归程?

一灯如豆,有家人守候的家。

(作品赏 四:影影绰绰。描摹它们的人,内心安宁,有平静的力量)


以前总是想,远方有什么?有人说,远方只是更远。其实,在路上行走、观察、体会,能丰盈人生,会让你在偶然回头看的时候,发现手里握着岁月的余温。那是生活的馈赠。

美指先生带给我的影响,就是远方的馈赠之一。

离开魔都后曾在北京见到他,依然是瘦,岁月沧桑略染眼角;但笑起来还是记忆里的模样。




后记:

这是一篇旧文,因之前排版不畅,一直想重发,直拖到现在。

遥想那年初夏,提着行李箱勇赴魔都,一切都是陌生而新鲜的,骨子里射手座的因子让我不懂恐惧,生活也还没教会我什么是意外。所以当真正意识到自己身处一个陌生的城市,被困时举目无人的时候,董先生伸出的手让我铭记至今。

我们是在办公室的乒乓球台边认识的,其实我至今没想明白,Jo为什么会慷慨帮助那时几乎算是陌生人的我。

后来离开魔都去北京,在北京见过三次面。

一次在东三环的麦当劳;

一次在北四环某地;

还有一次在长安街渝信川菜馆。本来说好一起去798,却因我工作太忙加班而作罢。他走进地铁跟我说再见的时候,我看到了岁月的样子。

一晃,这么多年。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董先生)


    关注 伊莎贝拉的闲扯淡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