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儿童间的嘲弄与欺凌:严厉的惩罚或承受很大的压力极易引发孩子欺凌他人的行为~

 

欺凌可能会带来一些持久的破坏,不只是对于被欺凌的孩子,甚至对实施欺凌的孩子也会带来持久性的破坏。...



本文转载自“身心美学平台”,感谢原平台的分享。

“嘲弄”和”欺凌”两个词语,在大部分文化当中,并不是新生词汇,它们在祖父母甚至更久远的年代就存在。所以说有孩子的时候就有嘲弄和欺凌的出现。

关于欺凌,人们曾经以为这就是童年的一部分,让孩子学会变得更强大一些,能够去面对生活。但是也有一些人开始意识到,这样的一些情形可能会带来一些持久的破坏,不只是对于被欺凌的孩子,甚至对实施欺凌的孩子也会带来持久性的破坏。当这样的事件发生的时候,社会就开始对这样的事件进行了回应:“我们应该来看一下,真的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不是正常的儿童期发生的现象。”

第一个事实也许是,在这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家庭人数和原来比起来,减少了。很显然,中国的独生政策使得中国的家庭是非常小的家庭。即便在发达国家,原来平均每个家庭有四个孩子,现在是两个。我们以前放学回家,把书包一放,然后呼朋唤友,一起玩游戏,孩子当中,有一些年长一些的,有一些小一些的,有一些可能不是那么友善的,所以是各种类型的孩子都有。我们会打架,会争吵,然后自己来解决。这就是童年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学会了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变得恢复力会强一些。而游戏本身也教会我们很多技能,教会了我们一些情绪的技巧,一些社交的技巧。每个游戏都有规则,有规则的地方就会有争论,你解决不了争论的问题,就没有办法玩游戏。如果三个孩子都对你所决定的规则感到不高兴,不满意,很生气然后离开了的话,那就没办法玩得成了。所以这是童年正常的一部分。那个时候家长是不会出现在这些地方的。现在发生的现象,是因为我们有过度保护的家长。家长想要去控制孩子环境当中的一切。他们来给朋友打电话,约到一起玩,他们在决定孩子和什么人玩。而且在孩子一天当中,他们还安排了很多很多课外的课程。似乎家长们相信我们能为孩子的童年创造一个完美和谐的环境。首先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不可能为孩子创造一个完美和谐的环境。第二点即使有这样一个环境,那对孩子来说,也不见得是好事,非常的和谐,永远是花朵和彩虹。
另外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所说的“即刻满足”。并不只是孩子这样,现在的文化也是这样,想要什么东西,就立刻想要。我们往搜索引擎打进去一个什么问题,大概不花五秒钟,这个界面就出现了。如果更久一点我们就会说:“到底怎么回事,这网络连接有什么问题?”以前我们会对一些事情感到惊奇,会去思考。“这些星星呢,是什么样的?”你可以花上几年的时间在那惊奇这些星星是怎么回事。现在可能孩子会问:“爸爸,星星是什么?”然后爸爸拿着电脑说:“我帮你查查。”然后说:“星星就是那些云和各种反应,距离我们有些是几百光年的。”然后孩子就说谢谢。孩子玩的这些电脑游戏,整个姿态就是娱乐我们。我把这个屏幕放在自己面前,玩一个游戏,不喜欢的话,摁一下按钮,换一个。这个游戏让我很沮丧,我再摁一个按钮,换另外一个。游戏玩腻了,我看看电影吧。这个电影太没意思了,我听个故事吧。当明白这个意思,孩子就坐在那里,什么都不做,就等着这个世界来娱乐他。

当我小的时候,没有什么可做的事情时,我们就需要自己创造一些事情来做。那这种体验,现在的孩子基本上没有,他们只是坐在那里等待被人服务。而很多家长很怕自己的孩子无聊,无聊其实是能发生在你孩子身上最棒的事情。听起来好像这么说挺疯狂的。但是没有哪个孩子会坐在那什么都不做的。无聊的时候他自己会想办法找点事情做。

所以当孩子的生活当中出现困难的时候,作为成人,我们希望能够给到孩子生活智慧的一个机会,那就让智慧去引领孩子,而不是让情绪去引领他。当困难出现的时候,我们应该去欢迎它,如果要让我们的孩子更加有这种弹性,有这种恢复力的话,作为成人,我们应该更加欢迎这种困难的出现,它会带给我们成长。如果我们回看自己的生命会知道,那些最艰难的时期也是我们学到最多的时期,是在那些最痛苦的时候,我们需要在自己的内在找到一些力量或者寻求他们的指引和帮助来度过这个痛苦的时期。
如果一个孩子,度过他的童年,完全没有任何的困境,那他可能往后在导航自己生命的时候就会非常困难。那些经历过艰难时刻的人,他们都是一些比较有趣的人。有时候我遇到一些长者,你几乎就可以看到他们的生命,生活就写在他们的脸上,你就会说:“嗯,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可以去了解的生命故事。”

那接下来我们看嘲弄和欺凌。有时嘲弄在朋友之间互相开玩笑,是很轻快的,可以作为一个展示你喜爱对方的一个方法。相反,嘲弄也可能是很卑鄙的事,是想要去伤害对方的。而孩子,是非常令人惊叹的,他们是非常善于去找寻对方的弱点的。他们都是和这些孩子在一起共处了很长时间,所以他知道如果要伤害他,要按哪个按钮。如果这样的情形发生的时候,我们没能够把它引领到一个好的方向上,那这样的情形可能会变得越来越糟,然后是非常具有摧毁破坏力的。所以,一方面,这个嘲弄可能是非常好心的,是一种喜爱的嘲弄,另一方面是卑鄙的,是非常伤人的嘲弄。

但是在这两者之间处理,会有一点棘手。因为孩子是很善于这样子的,他对你说一些很卑鄙的话,然后说:“我只不过和他开个玩笑。我不知道他为什么那么生气,他真的太小气了,不是我的错。”所以孩子很快就学会了,他会把自己裹藏在“开个玩笑而已”里面。我们要小心,这样的玩笑我们能容忍多大的尺度。那我们尽可能都是说:“我们不这样开玩笑,你想开玩笑就开玩笑,想赞美他就赞美他,但是我们不开这种嘲弄的玩笑。”

但是。有欺凌就是不平衡的两种力量,并且一直是这样的一种模式——更强的一方不断去欺凌弱的一方。在这种不平衡的欺凌当中,弱势的一方完全没有回嘴的机会,不断的被强势的一方打压。在这样的情形下,社交的互动就卡在那里,那成人的参与就显得很关键。研究表明,百分之九十六的欺凌行为都是在成人不在场的时候发生的。所以就意味着一个孩子可能被欺负25次,那只有一次的机会是成人能够看到的。所以你每一次听到和看到的时候,一定要去制止,说“不”。如果你不说“不”的话,那么你传达给孩子的信息就是——你这样做是可以的。所以大人们一定要注意,当我们能够听见孩子这样说的时候,是非常少有的机会,所以听到了就一定要回应。


为什么孩子会去嘲弄?为什么这个模式会困在那里?其中一个原因是孩子生气了。这是很典型的,孩子生气了,就会说一些很卑鄙的话。

另外一点可能是孩子娱乐的一种形式。没什么事情做的时候,就去欺负一下别人,因为知道去做之后对方就会哭,就觉得很好玩。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在当今社会中,如果你能够去取笑另外一个人,去嘲弄他的时候,似乎好像就令你高人一等,你能够很酷的去嘲弄、羞辱一个人的话,就会给人留下很酷的印象。如果社交情景变成这样的话,可能有的孩子就会故意的去嘲弄别人,因为他自己不想成为被嘲弄的对象。有的时候孩子能感觉到,这样去嘲弄别人是不对的,但是他们没有勇气,不敢去制止,说:“不行,不可以这样说他。”因为他们很怕这样说的话,攻击的对象就会转到他身上,他会成为被嘲弄的目标,然后他就会加入到这个嘲弄别人的队伍当中,至少这样做自己就不会成为被嘲弄的那个。

最后一个原因,可能没那么明显。这个原因其实起源于成人对孩子的惩罚。古老的设定纪律的方式是这样的一个模式——责备、羞辱和惩罚。所以成人设定纪律就是先找出是谁的错,经常他们不会问很多问题去调查这个事情经过,就直接假设:“就是他的错。”接下来一步就是让这个犯错的人感到很糟糕。让他很尴尬,让他被羞辱,尽我所能的让他觉得自己很羞愧。通常孩子哭了,成人就满意了。然后大人就觉得我得惩罚他,这样他才能记住。这是不平衡的一个力量,孩子没有任何回击的力量。因为如果回击的话,可能会受到更多的惩罚。无论你的假设是对的还是错的,孩子都会是很愤怒,很沮丧,他就准备要把这些情绪发在另一个人身上。

首先他会找个目标,然后会很狡猾得去做,因为他不想要再被羞辱,再被惩罚,所以怎样去扳回一局,扯平,就要很小心了。所以这种责备、羞辱和惩罚的模式就令一切都引入地下了,孩子在欺负别人的时候,他就会非常有创造力。大部分欺负人的孩子,都是在自己的家庭中被严厉惩罚过的孩子,当然这也不是绝对,可能还有其他的原因。所以所发生的情形,就是有这样一个复仇的循环在不断的进行,比如说变得越来越隐秘,变得越来越躲在成人的视野之外。
现代生活中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压力。当我们处于压力之下的时候,我们最糟糕的那些特点就会冒出来。当我们有压力的时候就更容易去和自己的老公老婆大喊大叫,去跟自己的孩子大喊大叫。很多的孩子都过着这种高压的生活。有一本很棒的书,叫《简单父母经》。在那本书中,作者有提到如何将孩子的压力减轻,如何给孩子提供一个没那么大压力的家庭环境。

有个人在大学毕业之后,去到一个柬埔寨的难民营工作,是在越战之后,那个地区大部分孩子已经经历了生命当中最恐怖的事情,他们在经历的是我们所说的复杂创伤后压力症,所以他们的压力水平一直在比较高的程度。多一点点的压力都会让他们进入打架、战斗的状态。坐在一个教室里面学数学,如果有一个问题是他们不知道答案的,感受到一点点压力,然后立刻就爆发。这个人在难民营里面工作大概一年时间,他对这种创伤后的状态已经变得非常熟悉和了解。然后他搬去了英国,开始在一个华德福学校里面工作,他注意到有些孩子身上出现的一些行为是和他在难民营中看到的现象是一样的。他看到孩子身上的这种压力反应,但是他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这些孩子经过战争吗?他就给这种现象用一个词汇来描述,叫做累积压力反应。很多很多小的压力累积起来有时候也能达到大压力的水平。

去上学是有压力的,学习这个概念其实也给孩子带来一点点压力。因为在学习中,我们想要去挑战一下孩子。如果孩子已经知道这个,我就应该稍微的推一推,给他一点挑战,让他知道这个又知道那个。一个正常的孩子,如果他不知道怎么做,那可能是有一点点压力,那他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就能做到。

即便是在华德福学校当中,我们试图以适合于孩子发展的方式去教学。那我们作为老师的工作依然是给孩子恰当的挑战,所以仍然是这一点,他的本质就是挑战,还是有压力的,然后孩子还要面对社交的情形,让自己在当中去引导自己。一年级、二年级,他们得自己去搞清楚究竟是什么事情在发生,这样的社交情形对他们来说就已经是一种压力。孩子的天性就是想要四处跑动。安静的坐在椅子上,对孩子来说就已经是一种压力,尤其是对小男孩来说。小男孩是想要到外面去,想要去爬树,想要去打架,做那些小男孩想做的事情。还有,他们离开爸爸妈妈也是一种压力,还要去遵守一个课表,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压力。老师告诉他要怎么做也是一种压力。但是很多家长认为,这些压力是不够的,还要给孩子更多的压力。一放学,就说:“快快快,我们得去上英语课了。”“快去学小提琴。”“要吃饭啦!”“快做作业,快点上床睡觉。”当然我是以一种比较戏剧化的方式去表现,但是孩子确实体验到这样的压力。

所以这带给我们的问题是——一个人的本质,他的天性是怎么样的?

基本上是可以分为两个概念想法。一种观念是,孩子是一种空的器皿,往里面填的越多越好,这在当今社会是非常典型的一个想法。我称为“核竞争”的一种带孩子的方式。每个孩子都上学,我想让我的孩子更有优势,所以我得让他上芭蕾课。另外一个家长就说,他上芭蕾,那我们上芭蕾和英语。要是不上芭蕾和英语,我的孩子就落后了。那我现在要他上芭蕾、英语和小提琴,那再加点体操。所以说这是一场核竞赛,看谁有更多的核武器。这带来的结果就是孩子非常的有压力,而有压力的孩子他是不能够学习的。

因为我们的脑袋里有个部分叫做脑干,是控制人最基本的对本能的反应的部分。如果人在很大的压力下,所有其他脑的部分就关闭了,亮起来的就是控制最原始反应的那个部分在活跃着。所以可以想象是这样一个情况,从最高的道德方面的思考,到下面最基本的本能的思考。如果我们要做这种高水平的数学,需要脑子这一部分在运作的,但是压力会将能量从这一部分脑抽走到后面一部分去。极端的压力就会导致战斗和逃跑。

所以一个有压力的孩子更容易去欺负其他的孩子。也就是说,并不是说所有欺负人的孩子都是因为在家里面受到比较严厉的惩罚,另外的原因就是这个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感到很大的压力。
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天赋和礼物带给这个世界,那我相信我们的任务就是去滋养他们的这些天赋。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就是我们应该怎么样去除孩子发展道路上的障碍,能够让孩子的天赋以一种健康的方式呈现出来。这需要我们更深层次的去理解怎么样和孩子工作。我们需要不断的去观察孩子,看他是怎么样运动的,怎么样去处理一些情况,所有的这些细节的地方都是我们去观察,能够让我们有些线索让这个孩子知道他是谁。而面对不同的孩子我们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怎么样让他正在浮现的天赋,让它绽放出来。我想这是真正的教学的艺术以及家庭养育的艺术。这种说法要比“孩子只是一个空的器皿,往里头填得越多越好”要更精确一些,更对一些。

那我们要做的是能否把孩子生活中的部分压力解除掉,很明显我们是不可能把他所有的压力都去掉的。所以在孩子的生活当中,有三样事情得去看,一个是学校生活,学校生活本身对孩子就是有压力的。第二点就是我们如何去滋养孩子。合适的食物,合适的睡眠以及环境当中恰当的东西是能够让他去学习的。第三点是经常会被忽略掉的,就是孩子自己的私人时间。

这个时间当中,你对孩子没有任何期待,就是在这样的时间,孩子会说我很无聊,没什么做的。这时我会说:“这很好,是的。”当他说无聊,接下来他们要学会如何去舒服安慰自己,他们要学会如何娱乐自己,他们需要自己独立的去处理他的生活。在其他的时间,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很多的帮助,但是在这个时间里,他需要去学会自己怎么样做这一切。经常发生的情形,就是孩子在这种情形下觉得不舒服,想要逃避。这个时候,他就会想要去玩游戏,想要去看电视。这个时候他们就不需要找到内在的力量安慰自己,终于在外界找到一种东西,可以避开不舒适,只要做自己就行了。
这些电脑游戏其实也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很亮的色彩不断闪动,得按照一定的速度去玩,所以有压力,还有很多的噪音,其实游戏是在过度的刺激孩子。如果孩子是在玩这个游戏的话,把游戏拿走,你看看孩子身上会发生什么反应?然后把他带到户外,爬爬树,跑一跑,看看他做完这些事情又是什么样的反应。你自己来决定一下,哪一种方式可以带出一个很健康的孩子?

我们再来看一下当一些不良行为发生,我们需要去纠正的时候,应该怎么样去做?

所有这些责备、羞辱和惩罚的模式基本上传达出来的信息是——这是个坏孩子。即便你的本意不是这样的,但是孩子得到底的信息就是:我是个坏孩子。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当不良行为发生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制止。我们作为成年人,我们作出这样的决定,我们有自己的是非观在引导着。孩子还没有足够经验,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来为自己作出这样的决定。当他们再大一些的时候,我们会给他们多一些机会去做决定,但是我们作为成人,我们还是要引导这些决定。

当孩子长大成人遇到困难之后,他们知道可以由智慧去引导去研究去面对这个困境,而不是会变得很沮丧很愤怒。我们需要朝着这样一个方向去构建。我们不应该只想着现在能做什么,还要想着他们成为成年人之后会怎么样。我会不那么在意一个7岁孩子能不能拉小提琴,如果一个7岁的孩子会拉小提琴,我不会觉得有什么了不起。一个50岁的人会拉小提琴,我才会觉得了不起。并不是说7岁的时候能做什么很要紧,而是这个事情能否成为其一生都在坚持的东西。7岁在拉小提琴,50岁还在拉,这点很重要。一个8岁的孩子是否去徒步登山,我并不觉得这很有趣。重点在于他是否能终其一生,始终享受的去做。
作为父母,我们有时把孩子取得的成绩当作是一种奖赏,可以和其他人显摆一下。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也许是别人看到我们的孩子能做什么,就会觉得我们是好家长。我不想利用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看起来更好一些。我想去帮助我的孩子去了解他的天赋然后带他能走进世界。

作为父母和家长,我们能一起合作是很关键的。因为孩子是非常善于分裂的,如果他能让他爸爸妈妈打起来,让老师打起来,他就很容易按照自己的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我们应该要合作。家长们应该找到一些争论,然后达成共识,一致的去做。你的孩子对你说的话是令自己看起来是很好的。但是故事总是有另外一面。所以孩子面对艰难的事情时,作为家长,我们是要互相支持的。而不能指责别人说:“看,看他们家孩子什么样,这家长太糟糕了。”
我们是在说嘲弄和欺凌,但我是把他带到一个更大的话题下,我想我们对于嘲弄和欺凌,首先要理解的是,孩子需要更加有弹性,有恢复力。如果孩子没有弹性的话,他会把这一切施加到别的孩子身上。而当别的孩子在嘲弄和欺负他的时候,他可能也会过度敏感。还有这些很微小的压力累积起来就会成为孩子很大的压力。你要找到孩子生活当中这些微小的压力,把这些压力从孩子的生命当中消除掉,这样就降低了孩子的整体压力水平,就单单做这件事情,就可以很大程度减少孩子的学校中的嘲弄与欺凌行为。第二点很重要的是,我们要欢迎困难,当困难出现的时候,要欢迎他,迎接他。这是给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能够在这样的情形下教给孩子一些智慧。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任何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冲突存在。所以,放松一些,这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把他用作孩子学习的机会,能够引导孩子度过这一些,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更强健的人。
松韵园联系方式

电话:13071333413

咨询时 间:周一至周五8:30-17:00

微信:13071333413

邮箱:dgwaldorf@sina.com

博客:http://blog.sina.com.cn/dgwaldorf

点击

阅读原文

浏览松韵园博客,更多精彩等着你!


    关注 松韵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