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开始出现祠堂原来是因为他······

 

潮汕故事|趣味生活一个专为潮汕人打造的平台相信你一定会深深爱上这里联系微信/QQ:95678004...

 讲述潮汕故事 | 分享趣味生活  
一个专为潮汕人打造的平台
相信你一定会深深爱上这里
联系微信/QQ:956780044


祠堂,又称公厅,祖祠,是汉族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潮汕城乡几乎处处都有。
潮汕人历来重视祠堂的建筑,这是一种"怀抱祖德"、"慎终追远"、也是后代人"饮水思源"、"报本返始"的一种孝思表现。同时祠堂也是潮汕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的场所,也是一种孝思的表现。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家族观念相当深刻,往往一个村落就生活着一个姓的一个家族或者几个家族,多建立自己的家庙祭祀祖先。

潮汕人建造祠堂,历史悠久。明《永乐大典·卷五千三百四十三·祠庙》云:"州(潮州)之有祠堂,自昌黎韩公始也。公刺潮凡八月,就有袁州之除,德泽在人,久而不磨,于是邦人祠之。""宋咸平二年,陈文惠公潮,立公祠于州治之后。"
可见,早在唐宋时期,潮汕已有祠堂出现,不过那时的祠堂是为了颂念韩愈莅潮时的政绩,而建祠以祭之。宋元以后,潮汕一些有一定官衔品位的贵族也设立祠堂,追祀先祖,于是潮汕便出现了"望族营造屋庐,必建立家庙"(清乾隆《潮州府志》)。而庶民,法令是不允许建造祠堂的。至明中叶以后,朝廷才准许平民修建祠堂,汉族民间建祠之风便兴盛起来,出现"聚族而居,族必有祠"。
潮汕祠堂的建筑极其注重装饰,集嵌瓷、木雕、石雕、灰塑、壁画等工艺美术于一体,终合施用,交相辉映,从而达到金碧辉煌、豪华典雅、宏伟壮丽和自然和谐的建筑效果。
另外,潮汕祠堂讲究风水,潮汕各个祠堂有一个特色,那就是前面都要挖一个较大的池塘,从祠堂的后面的一边引来徐徐的流水,婉蜒注入池塘之中,然后又绕过另一边不显眼的小河缓缓流去。这一格局一是寓意“财如水源滚滚来”,祠堂前常年“聚财”;二是池塘有游泳、洗澡、洗涤衣物和养鱼的实用价值,同时又是讲究“来龙去脉”的表现。

潮汕的祠堂众多,其中也发展处不少传说或者故事,今天要讲的这两个故事,就是关于潮汕人的祠堂哦~~
从熙公祠和资政第




清后期,出现了一些华侨致富之后,回乡建祠,“怀报祖德”。著名海内外的潮安彩塘从熙公祠,便是由旅马柔佛华侨陈旭年汇巨资兴建的。公祠从清朝1870年开始建筑,到1883年才建成,历时13年,耗资26万大洋。

这是一座二进公祠,建筑、装饰精美气派,屋内梁栋工艺全用潮州木雕,在公祠门楼前立有石雕屏,石雕两边各以仕农工商为题材。在祠堂建成后的第二年,他带走了家乡的灵工巧匠,到新加坡,按照家乡祠堂的格局,建筑另一座一模一样的建筑物——资政第。



1900年,因铁路局在资政第后面铺设铁路,年事已高的陈旭年嫌火车经过时太吵,便将豪宅售卖给政府,回潮州家乡终老。后来,陈旭年在新加坡建造的这座资政第,在沉寂了一百多年后,被租作为美国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在新加坡的分校,使其又引起当地社会的广泛关注。据说,新加坡后来还专门把资政第的外观印制成邮票。现在,从熙公祠于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资政第也成为新加坡保护古迹。
“五瑞公室”之主人“五瑞公”并不止代表一个祖先
潮汕祠堂在结构上都有一个明显的共同之处,即于大门(三山门者为中门)之上安放一块石制匾额(也有的采用灰塑直接在墙上做成),上书“某某公室”“某某公厅”或“某某公祠”作为该祠堂所属的标志和主人身份的象征,虽然不同姓氏的祠堂上采用的书写款式以及书写内容有所不同,但有一点却是一致的,即“某某公”一定是该祠堂所有房头的共同始祖或一位支房先祖,总之一句“某某公”表示一个人是毫无疑问的事了。

然而,与此不同的是,揭阳市蓝城区月城镇赤岸村的“五瑞公室”之主人“五瑞公”却不是表示一个人,而是代表这一派别的来自五个不同地方的五位蔡姓先祖,这一奇特现象在潮汕祠堂中实属罕见。
那么,赤岸的“五瑞公室”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与众不同的奇特现象呢?
原来,继蔡芝铭自蓝田都(今揭阳市揭东区锡场镇)潭前蔡村迁来赤岸创寨定居之后,又有来自揭阳榕城草街蔡、火烧地等五个不同地方的蔡氏先祖迁来本村落户生息。其后这五个派别为联合建厅需要,乃请来地师,择址于本村之东、榕江北河之滨(即今花园)兴建祠堂一座,作为族人举办各种活动的场所。鸟围(即今蓝城区桂岭镇风林村)一先生受聘为该公厅题写祠堂匾额之时,乃结合实际情况,巧秒安排,定名该厅为“五瑞公室”,圆满解决命名存在的困难。这样一来,“五瑞公”就成为本村这一流派五位先祖的总称,代表的是五位先祖,而不是指一位先祖了。


    关注 潮汕生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