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见她守韶华向远

 

因为一个新生命的出现让我想起最近看的一些东西,谈论深刻的话题向来不是我的强项,但这似乎又是我的风格,不正经的东西正经读吧。...



【原本是第一篇文章,结果没发出去。今天补发吧。周末愉快~】

小白发来照片的时候,我正在看《提堂》,描叙英国亨利八世时代的历史小说《狼厅》的续集。在《狼厅》中挤掉阿拉贡的凯瑟琳而成功上位的安妮·博林刚刚流产了,了解过亨利八世的八卦,所以知道安妮就要失宠了,接着她会被处死。说不上和凯瑟琳相比,谁比谁更不幸,她们的悲剧,都是因为没有可以继承亨利王位的儿子。



克伦威尔的青云路

凯瑟琳和亨利先后有六个孩子,最后活下来的只有一个女儿,就是后来的“血腥玛丽”。安妮流产了两次,小说中说都是男胎,硕果仅存赫赫有名的伊丽莎白女王。

亨利八世那个时代,死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情。“偏爱”英国的汗热病肆虐,每一次到来带给伦敦的恐惧,不比战争小。权臣克伦威尔的妻子在早上还和上班前的丈夫聊天,中午就因病去世,克伦威尔也曾以为,利兹死后,他可能会一蹶不振从此结束政治生活的,可是并没有。



安妮·博林的王后生活

只是仅就这这两本书,我已经看到了那么多的生死,还是难以理解“死生亦大矣”。作者描述很有逻辑,两本书的节奏一直都很平稳,有些不像小说的写法,我急切的想知道安妮之死到底是怎样设计的。

考虑到时差因素,我决定先回复小白的消息。收到的是一张B超,宝宝已经两个月了。一个月时的B超图,我是完全没有看懂。这次我仔细看了好久,猜想宝宝应该不是上面的小豆豆,是下面需要我发挥想象力才能幻化出来的人形儿。想到王后们的流产,再看这张我并不能完全理解的照片,第一次内心深处被生命和成长的神奇直接触动。



两个月了【第一感觉像鸭嘴兽我会说吗

小白向我解释说现在能够清楚地看到四肢,宝宝已经有了微弱的呼吸。学生物的他也感慨于生命每一步都是如此神奇,而我表示已经听完他的解释我已经被吓到了。让我受到惊吓的还有他们对这个小生命的态度,因为知道他们在怀孕期间经受的生理和心理的冲突与压力。

我想,在环境舒适、医疗水平很高的美国,小白的宝宝会平安地出生,会成为小白这辈子需要参与的最大奇迹。思绪又回到了小说里,我不禁思考,那些走了的生命算什么?

奇葩说上周再辩生死议题:痛苦的绝症病人想要放弃自己的生命,我该不该鼓励他撑下去。在高中的时候,我们“芳龄五十三”的历史老师就和我们探讨过生命的意义,他说希望能在完全丧失思考能力之前结束自己的生命。他的观点一直影响着我,但是当议题出来的时候,我还是做不了选择,我觉得自己是个自私的人,不确定自己可以承受半死不活的状态——无论是自己还是别人,可我也没有勇气说:“嗯,那你去死吧。”是的,我没有勇气说出“死”这词语。



你的远方也有我的诗

这是所有人最走心的一次辩论,然而所有人都觉得这不是在辩论。结辩时,蔡康永老师说,我们中国人需要生命教育,需要练习告别。这些说法,我都理解并认可,但心里还是难受。高晓松老师说,“我鼓励你撑下去,但我尊重你的选择。”两位导师都是尊重的立场,一个针对的是尊严,一个面对的是情感。嘉宾罗振宇带我们反思了所谓的自由意志这个伪命题。

生命教育中,我们害怕的真的是死亡吗?我们需要学习的仅仅是离别吗?

因为工作原因需要推荐图书,曾想过“生命教育”这个主题。停菁送了我漓江出版社引进出版的两本绘本:《小伤疤》和《爷爷的摇椅》。



暖心虐的小伤疤

《小伤疤》是法国著名童书作家夏洛特·蒙德利克的作品,曾荣获国际安徒生插画奖等多个国际大奖。最初看《小伤疤》的时候并不知道那个伤疤指的是妈妈的过世,故事中的小朋友直面悲伤,坦然表达自己的情绪,甚至比爸爸更坚强。绘本篇幅很短,翻完之后我满心忧伤,却又满心暖暖。向同事推荐了这本书,我们讨论着,是不是作为这些过来人,我们习惯站在智商、情感甚至道德人性的制高点,指点他人的人生,从而低估了小孩子的情商和能力。



“东方情感教育范本”

《爷爷的摇椅》是一部韩国作品,获得了韩国儿童最高奖项“韩国儿童文化振兴会最优秀图书奖”。风格却完全不一样,这本定位为“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的图书,一直强调教化的力量,在故事的最后甚至还专门留出两个页面来告诉读者,应该怎样读才能起到教育小朋友的作用,读完之后,我挺生气的。冷静想一想,或许作者这么做是贴心的,但是读者不傻、小孩子也不傻、作为一个故事,流畅性小于其教化要求,使我不得不反思受汉文化影响东亚文化圈的教育理念——你应该知道和你应该做到。

我向同事推荐这些书,想让小朋友听听这些“暖心虐”的故事,想知道他们会怎样理解,却并不希望让小朋友去理解我们作为过来人的用心良苦,甚至我觉得如果可以,我希望他们不要过分思考和学习,至少在他们没有遇到这个问题之前。



“我哭了,因为我知道一切已成定局了”

都说阅读会影响一个人的思维和修养,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最终会体现在你遇到事情时采取的行为中,这是我们为辩驳“读书无用论”的新论点。然而我们的辩驳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因为我们根本不相信读书人能够理解和做到。而这份理解和做到才是做书人期待得到的,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啊。



信仰是我愿意相信,信任是我愿意相信你能

一直以来我都很难接受中国的青春电影和文学,或许没有多少业余生活的我,青春的主题是高中的高考和大学的“找自己”,放松用的是音乐、电影、八卦还有小伙伴,完全没有办法理解不离“堕胎”的青春,尤其是在我上了大学没事喜欢看医学的东西之后。在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度,那个被剔除的生命应该怎样被认识?那么自杀呢?

我们能够轻轻松松地选择堕胎,或许是因为子宫里的物体不被我们当作独立的生命体吧,更遑论他的自由意志。又或许,我们是能够面对死亡的——至少是堕胎和自杀这样的。



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对我来说,我是在看到宝宝生命体变化的时候对生死有了新的认识。(嗯,老夫子大概不是这么想的。)我们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面对死亡,我们认识“死”是为了更好的认识“生”。生与死不是孰先孰后的问题,也不是谁更重要的问题,只有在生死辩证的瞬间,才有意义。因为对生命有敬畏,才能在生的时候至情至性,在死的时刻无怨无艾,像史铁生说的那样,迎接这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对你我都是。

何况我们还那么善忘。


    关注 一懒众衫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