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走红的第一个字是"奤"

 

先来一个有“技术含量”的问题:何低调奢华有内涵地形容高晓松的脸?大饼脸,俗气;面若银盘,拍马屁;君额上似可跑马,装B。正确答案是:奤(pò)...

先来一个有“技术含量”的问题
何低调奢华有内涵地形容高晓松的脸?
大饼脸
俗气
面若银盘
拍马屁
君额上似可跑马
装B
正确答案是:奤(pò)
奤,大面,意思是脸庞肥大
连高晓松自己也在微博喊话
嫑(不要)说我们奤,奤也有自己的世界
你千万别小看“奤”
它可是号称2016年走红的第一个字
除了像高晓松这样借以自嘲
还有人形容《太子妃升职记》里的太子是万年冰山奤瘫脸


有人主张学好生僻字,讲话力气省一半,连远在大洋彼岸的英国小松鼠也成了“奤”界萌宠。原来,英国正在经历一个不寻常的暖冬,去年12月平均气温达到7.9℃,比历年平均温度高了4.1℃(但这个星期英国进入爆冷模式)。

之前暖和的天气让松鼠的主食如坚果、种子等增多,小松鼠们也有些“措手不及”。别人是见一个爱一个,英国小松鼠可是见一个吃一个,直接导致超标胖子数量猛增,难怪网友也取笑:一只只都很“奤”啊。

既然大家都把“奤”字玩得这么溜,我们不妨来仔细研究一下它的神奇之处。

关键词:多音字

看读音意思七十二变

奤,这个字可不是大脸的专利。作为一个神奇的多音字,它的读音不同时,意思天差地别;读音相同时,意思不尽相同;意思相同时,在不同地区方言里的读音又有所区别。

同样是形容脸大肉多,“奤”字除了前文提到的读音pò,在贵州方言里念mng,“你家幺儿(年幼的儿女)好可爱,脸奤嘟嘟的”;在关中地区方言里则念xn,“这娃脸奤的”。但“奤”在关中方言里还用来贬低他人,如“这人满(màn)奤的”,指这个人好二。

同样是贬低人,“奤”字还有一个读音是ti。一是部分地区对身躯肥大、行动笨拙的人的谑称,一是旧时南方人对北方人的贬称。陆容的代表作《菽园杂记》里记载了很多明代朝野掌故,其中就直接写到“南人骂北人为奤子”。《清实录·穆宗毅皇帝实录》里也有“奤匪”的说法。

而当“奤”字用于地名时,它念h。北京昌平区马池口镇就有这样一个听起来很拉风的村落——奤夿屯(hbtún)。奤夿屯西邻太行山脉,北靠燕山,三河交汇,水源丰富,风景秀丽。由于西北山脉阻挡,难以形成冷热空气急对流,几百年来都没有严重冰雹灾害记录。元朝建都时,就在这里屯兵屯粮了。但是,在岳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方言里,同样念h的“奤”字却是指人品差或商品质量差,“那个人奤得死”。

关键词:奤奤面

跟一种像裤带的面有关

说完读音,接着拆字。“奤”,字里带“面”,还真的和面食有关。

出生于陕西西安的张艺谋,是个地道的面条爱好者,号称吃面就是他的养生之道。电影《三枪拍案惊奇》里,一碗油泼辣子Biángbiáng面馋得人不要不要的,连电影的英文名都直接叫《A SimpleNoodle Story》(一个简单的面条故事)。

其实,Biángbiáng面应该是“奤奤面”(《康熙字典》里写音同坢pn)的陕西地方发音,在上世纪80年代的西安街头,面馆招牌还没有现在这么一致,不少店家都用着“奤奤面”的说法,另外也有一些店家则是用那个死也打不出来的“Biáng”字。

“奤奤面”还被称为关中八大怪之第一怪:面条像裤带。因为“奤奤面”的一根面条,长一米左右,宽度为一到三寸不等,厚度则和硬币差不多。对于饭量小的人来讲,一顿饭吃一根就足够了。奤奤面选用关中冬小麦磨的面粉,不仅可口,还筋道耐饥,吃一碗面就能干五六个小时的活。

相传,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康熙扮成商人巡视新疆、甘肃,路过陕西潼县鱼池村时,在一户农家吃过“奤奤面”,赞不绝口。康熙回京后对“奤奤面”念念不忘,御厨却做不出来,康熙只好下诏请农夫进京为他做面。一饱口福的康熙龙颜大悦,恩准鱼池村不纳粮,“奤奤面”也随之名声大振。

关键词:老奤儿

我比“老炮儿”会挣钱

一部电影《老炮儿》把冯小刚送上了金马影帝的宝座,也让“老炮儿”这个北京话里指代提笼遛鸟、无所事事的老混混儿的名词一路走红。于是,杭州老炮儿、西安老炮儿、东北老炮儿等说法层出不穷,那你听过“老奤(ti)儿”吗?

“老奤儿”这词的出现,可以上溯到明清时期,是东北人对关里昌滦乐人的代称。昌滦乐地区(指昌黎、滦县、乐亭,隶属河北省)临近东北,是通往东北的必经之路。因为昌滦乐人说话乡音浓重,口音独特,东北人就讥笑他们为“老土儿”,后来因为“土儿”字音转化为“奤儿”,才称昌滦乐人为“老奤儿”。

电影里的“老炮儿”虽然仗义,但是没啥钱,一帮大老爷们为斗气愁得老泪盈眶,还得靠“话匣子”(许晴饰演的北京胡同大妞)帮着跑前跑后,筹钱打探。“老奤儿”却相当会挣钱,惹得东北人有些眼红,说:“奸老西儿(晋商),猾老奤儿(昌滦乐商人),又奸又猾苏老蛮儿(苏州商人)”。
       
有个“奤商闯关东”的段子是这么说的:
清末民初,山西晋商、山东鲁商、东北地商和河北奤商同争一单买卖,东家便以夸家乡为 标准,谁夸得好就和谁合作。东北人先说,我们锦州出筛子,筛子大得能装下天;山西人说,我们山西出碟子,小碟子不太大,只和地差不多;山东人说,我们山东的山高,通天连地,立在地上顶着天。

啥东西能大过天地山呢?老奤儿灵机一动,说,我们那里家家都有腌萝卜,一家腌一缸。众商哄堂大笑,却见老奤儿不紧不慢地开口:“我拿个小萝卜切了,能装满锦州的一筛子,再填满山西的一碟子,剩下的萝卜尾巴比山东的山还要高出半截子!”

最后送点干货

教你如何正确使用生僻字

【奤】

A:“你脸真大!”

B:“脸大才叫有奤(pò)力。”

【奀】n,粤语,形容人瘦小,多用于人名。

A:你好,我是小红,也可以叫我奀红。

B:你好,我是小明,也可以叫我奀明。

【亖】sì,同“四”,也是古姓氏,源于鲜卑族。

A:你真二!

B:我不二,我是亖……

【嫑】biáo,西南地区方言中的意思是不要,河南南阳方言中的意思是骗人。

A:今天晚上吃什么?

B:随便。

A:火锅要不要?

B:嫑。

A:炸鸡要不要?

A:寿司要不要?

A:拉面要不要?

……

A:呵呵呵呵,你咋不上天呢!

【嘦】jiào,古体字,不要的意思。杭州方言中是“只要”的意思。

A:胡歌要不要?

B:嘦。

A:王凯要不要?

A:吴亦凡要不要?

A:鹿晗要不要?

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更多生僻字,请关注年度汉字APP中的汉字百科栏目,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关注 年度汉字2015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