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时  孤独那么美,是生命的常态

 

蒋勋说,孤独没有什么不好的。使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孤独。我觉得,孤独那么美,是生命的常态。...



好久没写点什么了,连豆瓣都懒得更新了。还记得大学时,偶尔随便写写。现在回过头去看,都被那时的淡定而自在的心态吓到。是时候写点什么了,看看现在的心境是什么样子的。

先静静地、孤独地听一首歌吧。

晚上吃完饭,在小花园里散散步,夜幕降临,忽然间又见一轮圆月,心生欢喜。回房间换了衣服,出去沿着江边跑跑步。清风徐来,明月挂于天边,江面上月影晃动,波光粼粼。我想起了小时候看的一部动画片,《围棋少年》,还记得里面的一句歌词:静静深夜,月涌江流。现在这画面美得让人心醉,一天的疲劳瞬间消逝。听着音乐的鼓点,穿过三三两两的行人,朝着月色奔跑。虽然只有我一个人,却不觉得孤独。因为月光照着我,我伴着我的影子。



孤独,有时候总是难以避免。尤其是现在,一个人在新的城市开始新的工作、新的生活。在老板身边做事,被寄予很高的期望,也被赋予了很大的压力。今天下午在茶室跟老板聊天,他说,公司的一个总经理这样告诉他:十年了,每次跟董事长出去应酬,都没吃过一顿饱的。饭前要安排客人、做好接待,饭中要察言观色、做好服务,饭后还要照顾周到。前段时间,在下面的公司轮岗学习业务时,也听说其中一个部门经理曾当老板的秘书,做了三个月,压力大的时候都是便秘的。任何时候都不敢放松警惕,即使是应酬喝酒,压力大可想而知了。此前在集团的三家分公司轮岗一个半月,最密集的时候一天一个部门,每天都面对新的部门经理、主管,每天都在跟不同的人建立新的联系。在这种密集的社交中,建立新的关系越多,就越容易感到孤独。在陌生的环境中,难以找到合适的人去分享,也就无处遣伤怀。所幸还有一个新入职的老乡,有着相似的背景,下班后就悄悄地到我房间熬烟。也只有香烟可消遣慰藉了。



总觉得,大多数时候孤独是生命的常态。孤独不可怕,寂寞才可怕。以前刚上大学时,室友买了一本书,叫《寂寞是青春的墓志铭》。虽然内容很一般,但是标题挺有意思。寂寞都可以成为青春的墓志铭了,青春可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可见寂寞有多可怕。蒋勋也有一本书,是关于孤独的,叫《孤独六讲》。他阐述、总结了六种孤独:情欲孤独、语言孤独、革命孤独、暴力孤独、思维孤独和伦理孤独。即使在感情中,我们也会存在孤独。“人本身就是孤独的,犹如柏拉图在两千多年前写下的寓言:每个人都是被劈开成两半的一个不完整的个体,终其一生在寻找另一半,却不一定能找到,因为被劈开的人太多了。”他从美学的角度去品味孤独,挺有意思的。蒋勋觉得,孤独没有什么不好的。使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孤独。讲得真是透彻!我觉得,孤独那么美,是生命的常态。我们也应该这样,多去挖掘孤独中美好的东西、纯粹的东西。寂寞容易让人变得浮躁、凌乱,孤独则容易让人变得纯粹、宁静,如澄澈秋水。在孤独的状态中,我们可以更容易地听到内心的声音。我喜欢群居、热闹、结交朋友,但也更喜欢孤独的自我。因为只有在孤独时我才可以更好地观照自己和这个世界。当你认真地沉浸于孤独当中,你会发现很多美好的东西。梁漱溟也有一本书,不过不是他写的,是艾凯根据对他的访谈记录所著,书名叫《这个世界会好吗?》。在书中他阐述了儒释道的文化和思想。对我而言,我觉得通过孤独的状态去阅读,去理解儒释道的思想,去观照内心和世界,我总觉得这个世界是很美好的。所以常常在孤独的时候,看到很多美好的东西。既然孤独是生命的常态,那就好好享受,透过孤独去发现世界的美好。我们不一定是要让美好发生,因为很多美好已然存在,等待我们去发现。

我经常通过跑步和读书两种方式去寻找孤独、享受孤独。好像伴随我最久的一种运动方式就是跑步。小学时候,父亲就在大冬天寒冷的清晨拉我起床去跑步。天还没亮,夜空依旧清暗,抬头可见满天繁星。就这样我们一前一后,我慢慢地跑着,父亲在后面跟着。跑过学校烧柴火的锅炉房,只见烟囱上跳出密密麻麻的火花,亮过拂晓前的晨星。从又细又黑的烟囱里冒出来,四窜到空中,转而就消逝得无影无踪。童真的我看着好美,我没有跟父亲说,只是静静地享受。在这种孤独的运动中,我看到了满天繁星。从小学一路跑,跑过了初中,又跑进了高中。那时下午放学后先去田径场跑五圈,在跑道上跑着,看着夕阳中,那个清纯美丽的女孩走过足球场的青草地,也很美。后来又跑到了大学。在夏夜的电闪雷鸣与滂沱大雨下,十点的田径场,没有什么人,跑了好多圈,眼看着要下雨了还在跑。看着美丽的闪电在天边划过,又听着轰隆隆的雷声响彻大地,我还在跑。直到雨点敲打脸庞,冲刷脸上的汗水,再跑下去。孤独的一个人在田径场中间,享受那种久违的淋雨的感觉、在大雨中奔跑的感觉,享受雨中的气息与自然的壮美。在寒冬的大雪中,我也在跑。沿着情人路,高大挺直的水杉早已掉光叶子,寒风中枝桠互相敲打着。踩着厚厚的雪花,路灯映照着地面的积雪,更显光亮,照出我的影子。有时候它在我前面,有时候它在我后面,有时候它又消失不见。跑热了干脆脱掉上衣,在寒风中奔跑,享受刺骨的快感。我想到了杰克伦敦,想到了《野性的呼唤》。在大自然中人类或白狼与天地斗的孤独的壮美。

跑步和读书都可以一个人完成,这也是最好的沉浸于孤独的方式。下班后运动,睡觉前读书,似乎逐渐成为了一种习惯。有时候回过头想想,也是感谢当年的自己,培养了这两种兴趣和习惯,让现在的我可以抵御寂寞、享受孤独。每次搬家,总感觉买书易,读书难,搬书更难。大学毕业回广州,一百多本书寄回来花了不少钱。每次回家,都会带点读过的、暂时用不上的书回去,又从家里带一两本想看的书回来。去深圳实习,又带了好几本经典之作。在清晨的地铁上,带着倦意去读互联网方面的著作,感受时代的浪潮。在冬天的寒夜,在小小的床上裹着被子,一边听着音乐一边看书,自在、惬意,纵使孤寂,也别有情趣。那时读完了《自私的基因》,又重读了林语堂的《京华烟云》,掩卷后仍心潮难平,深有感慨。在东莞,每次回校都搬七八本书回公司,奔波劳累时总觉得很烦,但回到公司打开那一本本书,又会觉得很惬意,经受的困苦都烟消云散。就像斯嘉丽说的:“不管怎么样,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是啊,每一个孤独的夜晚,都有一个新的明天在迎接我。阅读让我抽离繁杂的事务和困扰的情感,在奔波劳碌中寻得一时清净,好好享受孤独。安徒生有句名言,“我把家建在海上,那冰蓝色的液体注定了我一生的漂泊。”想想最近几年我的生活,也大抵如此。无论是有意的流浪旅行,还是工作所致,都让我在不同的城市中奔波。都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是不曾安定的生活,让我觉得好似无根之萍。一篇初中课文曾让我触动,那诗句至今念念不忘:

“没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



好在还有书籍作伴,有了那么一些家的感觉。博尔赫斯认为,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而我觉得,家应该有图书馆的样子。有书才不会有孤寂,有书家才完满,才让孤独在家庭的港湾中得以合法栖身。我在想象,如果一家三口都在各自看书的样子。或许就像《我们三》里面所讲述的,钱家的故事吧。

因为跑步、读书,我发现了孤独之美,好好品味,你我的孤独。

做一个有温度、有情怀的公众号。
扫二维码关注我!
静心静气,多读多想


    关注 六棵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