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艺术一一弹奏方法

 

我非常羡慕手条件好的钢琴家。他们的手不大不小,伸张又好,厚厚的,松松的,弹什么都很方便。可是...



我非常羡慕手条件好的钢琴家。他们的手不大不小,伸张又好,厚厚的,松松的,弹什么都很方便。可是,一些手的条件并不好的钢琴家,手指很瘦,较硬,伸张也不太好,却能弹出美妙的音乐来,如葡萄牙女钢琴家皮雷斯。对手小的人来说,弹八度,和弦确实没有大手那么方便,但是西班牙女钢琴家罗哈和美国钢琴家戈多夫斯基这样的大钢琴家,听说他们刚能够到八度,这样小的手怎么什么都能弹呢?看来不能唯条件论,还需要从其他方面找答案。

钢琴演奏的最终目的是表现音乐。一个演奏家的手指和技术条件再好,但如果心里缺乏对音乐的的追求,也弹不出动听的音乐来。反过来说,即使是手的条件稍差,但如果心里充满对音乐的爱,又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他就会千方百计的去克服困难,创造出美好的音乐来。当然,仅仅有表现音乐的欲望还不够,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手段,而这个手段就是要找到一种为表现音乐所需要的、又合适自己手的的条件的弹奏方法。既然手的条件手的条件是千差万别的,那么有没有一种普遍适用而且又比较科学的弹奏方法呢?据我观察,弹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些最基本的原则,即弹琴要自然要省力,要好听,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指尖上来,要因为每个人的手条件各异。长手指的人可能会把手指收拢一点,短手指的人需要把手指放出去一点,甚至平着弹。弹古典音乐时,为了弹出颗粒性的声音来,手指需要立起来,指尖的力量集中一些,尔弹柔和的、歌唱性的音乐时,手指要放平一些,用更多的指尖肉垫去触键。因此,弹奏方法取决于音乐变现的需要,不可能只用一种弹奏方法来弹所有曲子。

过去许多教科书中强调弹琴的姿势和手型,特别是要对初学者先要定规矩。但如果是教条式的对待这些规定,就会把人束缚住。比如说,有关座位高低问题,钢琴家们都有不同的习惯,有人习惯做高一点,有人习惯坐低一点;即便是同一个人也会根据不同的作品风格和作品性质,对座位的高低进行调整,如演奏巴赫或李斯特的作品往往会采用不同的高度。手型更是千变万化。我们教小孩子,手掌要拱起来,手指要弯曲,有的老师比喻像握成一个球似的。结果我看到有一些孩子以为任何时候都要摆一个漂亮的手型。把所谓手指要弯曲,理解为手指要抠起来,指尖关节要垂直,抬手指时要求每一个指关节都收缩,然后再用高抬指的方法训练手指。当年我们都是这样学的,据说这样的手型对训练手指的独立性和力量有益。正是这种观点造成了许多人弹琴手臂紧张,其实这种弹奏方法早已被跟自然松弛的方法代替了。现代演奏家采用自然手型,整个手型也放得更平一些,将手指作为一个从手臂到手的整体来触键。弹琴用力并不只是靠手指本身的力量,还要有重量的的配合。对手腕作用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最老的方法是弹奏时,手腕不许动,甚至有人为了检查手腕是否平稳,练琴的时候在手腕上放一枚钱币。这种古老的教学方法已经被新的理论推翻了。“重量学说”认为,手腕在手臂与手之间起调节作用,手腕应该是有弹性的,不仅可以上下浮动还可以有左右的动作。为了更直接的传达自然重量,现在一般手腕的位置比过去的方法要高些,要是从肩膀到手指之间形成一条直线,手臂重量能够通畅的传到指尖上而不在手腕部位卡住。实际上,在演奏的过程中,一切手段都要根据乐曲的需要而设定。总之,不能把初学阶段的规定视为清规戒律,一成不变,更不能把一些过时的、落后的方法死抱住不放。

对重量弹奏方法的认识,历史上也走过一些弯路。发现能够运用重量弹奏用该说是钢琴演奏法的一大革命。通过使用自然重量能够达到更省力、更好的效果,并解除用于孤立的用手指的弹奏而造成手臂的紧张。但这种理论在初期也犯了片面性的错误,认为运用重量就不需要手指的积极动作了。20世纪的演奏家们却把重量运用与手指活动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由此出现了一种新的局面:现代的青年钢琴家们能够轻松愉快的掌握高超的技术,常让人惊叹不已。其实在肖邦和李斯特的时代,他们本人已经是这样弹琴了,他们发展了钢琴的演奏技术。可是在当时的教学中,教师仍然死抱住旧的、学院派的教学方法。这也说明,教师容易保守,习惯势力是很可怕的。

自然重量的弹奏法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很多人以为用重量就是把手臂压下去。正相反,自然重量来源于肩臂的自然放松。手臂的重量本身就在,越放松,越容易发挥。但怎样理解放松呢?实际上,我们干任何事情都不可能绝对的放松,换句话说,就是让那些不需要用力的地方放松而已,也就是说在手指活动的同时设法让手臂放松。这需要长期的摸索来体会和掌握。有一种常见的错误是把松懈理解为放松,这是绝对不可取的。人们容易或者都松,或者都紧,不懂的对立统一的原理。其实,用力与放松的辩证关系从拿筷子夹菜这个人们最熟悉不过的动作中就能体会到。吃饭时拿筷子手指要架住,但手臂不用紧张,为什么一上琴就找不到这种感觉呢?

在中国,钢琴弹奏方法的问题也有一个反战和演变的过程。1949年解放前,教我们的外国钢琴家,基本上属于德国和俄罗斯学派。当时在上海最有影响力的是两位俄国教授扎哈罗夫,拉扎列夫和一位意大利钢琴家、指挥家帕契。在音乐解释方面他们都是大师,但他们的教学方法很不一样。帕契强调手指技术,不关心手臂的问题,教材偏重于德国古典音乐;而两位俄罗斯教授喜欢用李斯特和俄罗斯作品,所以需要发挥一定的手臂作用。但总的讲,他们不太讲方法,更注重音乐表现。中国第一代钢琴家在教学中基本沿袭德国学院派传统。一直到了1955年,苏联专家来华,我们接触到俄罗斯学派的特点,听到了钢琴发出如歌的声音并且学到了更多样的钢琴演奏手段。现在,通过半个世纪的探索学习,我们的弹奏方法越来越科学了,音乐学校钢琴专业的学生的演奏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旧的、孤立的用手指弹奏,手臂不解放,不善于利用重量的弹奏,声音偏硬的影子还在。而特别是在初级钢琴教学中还有很多老方法。这说明在某些老师头脑里的习惯势力还是根深蒂固的。也许是还没有掌握科学的“重量”弹奏方法。

对放松问题我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期初我弹琴也是注重手指用力,手臂紧张,想放松的时候,我就把手臂往外转一下,以为这样就放松了。后来发现,我弹琴是浪费的力量过多,准备了十点力量,放出了七分,其余三分留在了手臂里面。后来我试着放松一点,即需要多少力量就给多少力量。其实放松不靠外部动作,也不需要始终那么多力量。要靠内在感觉。一种演奏上的错觉是,当我们弹完一个音后,我们还用力压在琴键上,全身还保留很多“能量”,以为需要延长的音还需要用力按住。其实,一旦在钢琴上弹完一个音,它再也不会改变了,即使手指需要保留在长音上也只需要不让键子起来的一点点力量,而身体其他部位的肌肉就完全可以放松。这里有一种矛盾,即音乐感觉的

持续性与弹奏肌肉快放松之间的矛盾。所以,我们必须学会有意识地放松,尽可能找机会放松,这样会感到弹琴没有那么费力,而且声音会更美。

利用手比重量的弹奏法是最自然和放松的方法。这种弹奏法的特征是,手指紧靠键上,尽量保持和键盘最小的距离,手腕和手臂都是放松的,从肩膀到手掌的最高部位形成一条线,手臂的重量支撑在指尖上。用这种方法弹奏,产生最小的疲劳和消耗,声音圆润。与此相反的老方法,即车尔尼时代的高抬指敲击式的弹奏方法总是不可避免地使肌肉疲劳,使手臂紧张,并产生生硬的声音。我们现在常用断奏的方法钢琴入门,目的也就是想让初学者从一开始就体会手臂的自然放松,然后再训练手指独立性。但也出现一些偏向,即在断奏时手抬得很高,而下键时手臂不是自然的掉下来。所以说,放松不是一个外在动作问题,而是一种内在的感觉。

我常想,作为老师,我们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要活到老学到老,否则就会落伍和误人子弟。如果我们多注意听听,看看,就会发现,现代世界上的钢琴演奏,在声音概念和弹奏方法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在音色变化,声音层次方面要求越来越高,触键方法也随之越来越多样,越细腻。在这些方面,我们还有很多要学的。


    关注 妙音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