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言尔雅村童争献马拦头

 

本文选自《尔雅》2014年第1期村童争献马拦头文/余定国南宋陆游《戏咏院中百草》一诗云“离离幽草自成丛,过眼...



本文选自《尔雅》2014年第1期

村童争献马拦头


文/余定国

南宋陆游《戏咏院中百草》一诗云“离离幽草自成丛,过眼儿童采撷空。不知马兰人晨俎,何似燕麦摇春风?”马兰头既是儿童的嬉戏对象,又可充作肴馔,为诗人所神往。而清人袁枚在《隋园诗话补遗》一书里说了一则趣事,上海有一官员离职,同僚在江边为他践行,村童以马兰头相献。其守备(五品武官)赋诗云:“欲识黎民攀恋意,村童争献马拦头。”“马拦头”即马兰头。用以赠行篇,唾手可得,寄情于物,草拦马蹄不忍离。
马兰头是我们熟知的一种野菜。清明季节,乡间路边田埂沟渠旁,长出一簇簇红茎绿叶的“小草”,很有生机,那便是马兰,太仓人称它为马兰头。只要有工夫,不怕辛苦,一会儿便可挑上一提篮。拿回来挑拣、洗净、飞水、控干、切碎,热锅放油,煸炒香干粒,加入盐、鸡精、砂糖拌匀,关火放入切碎的马兰头,加香油拌匀,即是一盆美味佳肴。

马兰头嫩茎叶含水分、钙、钾、铁、磷、胡萝卜素、维生素B、尼克酸等元素,中医认为其性味辛凉,微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消肿之功效,对咽喉肿痛、痛疖疗疮、黄疸、水肿、痢疾、淋浊等症有疗愈之效。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又警钟频敲,野菜便成了香饽饽。清明季节生长的马兰头,其药用和食用价值都颇受人们青睐。以前不值钱的“野草”居然还有人“提篮小卖”,甫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毗邻上海的太仓,马兰头市价已达6至8元一斤,有点头脑的商贩将其贩售到上海,每斤售价超过10元,身价倍增,价值不菲。
我国食用野菜的传统古已有之,可食用的野菜有百余种,如苦菜、马齿苋、槐花、蕨菜、车前草、黄秋葵、荠菜、枸杞头、野辣菜、荤葱等。野菜中的蛋白质的含量也高于普通蔬菜,而且各种氨基酸的组成也比较平衡,丰富的纤维素能剌激胃肠蠕动,帮助消化,还可分解有害毒物。野菜可以变换出不同食法:生食与凉拌,如马齿苋、海乳草、水芹菜、香椿、马兰头等,用开水烫后,调入酱油、精盐、食醋、香油及少许白糖和味精便可食用;炒食或蒸煮食,凡是已知无毒、无特殊异味的野菜都可以直接炒食。如地肤菜、野苋菜、荠菜、豆瓣菜、厥菜和鸭趾草等,将其嫩叶洗净后即可炒食或煮食,亦可蒸馒头、蒸窝头,做包子馅、馄饨、饺子馅;煮浸后炒食,对有些具有苦涩味的野菜,可将嫩芽洗净,在开水或盐水中煮5—10分钟,然后泡在水中数小时,将苦味涩味浸出冲洗净,再炒食或蒸食;腌渍,有些野菜经过腌渍别有风味,如蕨菜、蕺菜(鱼腥草),用糖醋津渍后十分可口,保留营养,又不失鲜香。
马兰头在旧社会为穷人果腹,见证了生灵的苦难,在革命年代为红军充饥,延续了革命的火种,在当今时代,吃野菜已逐渐成为时尚,是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向往。“家菜不如野菜香”。品尝野菜,感受着土地的芬芳气息,回味着酸甜苦辣的人生经历。野菜,就像一篇散文,却也保持着丰盈的诗意,感悟出人与自然亲切的融洽和温馨。野菜,在现代生活中,是种开心菜;在市场经济浪潮中,也是时髦菜。

版权归太仓市图书馆所有,如需转载,请与《尔雅》编辑部联系,邮箱tclib_ckzx@163.com


    关注 太仓市图书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