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言尔雅 冬日烹肥羊

 

本文选自《尔雅》2014年第1期冬日烹肥羊文/叶正亭...



本文选自《尔雅》2014年第1期

冬日烹肥羊


文/叶正亭

苏州人冬天爱食羊肉。

苏州的羊肉,最出名的有三支,其一是吴中区的藏书羊肉,特点是羊汤,烧羊肉时,大铁锅上面盖着高高的木桶,称为“木桶羊肉”。其二是吴中区的东山羊肉,干切的,外面包着干荷叶,一根稻草一扎,最有名的是“矮马桶羊肉”。其三便是太仓双凤羊肉。双凤羊肉最大特点是红烧,是与面组合在一起的,历史上称为“双凤肥羊大面”。

“双凤羊肉面”为太仓餐饮一枝花,以“酥、浓、香、肥”著称。相传在一百多年前,有个姓孟的小老板在双凤古镇西市梢开了一家小面馆。他做事认真,开面馆坚持“重烹肉、善熬汤、精制面”三条,久而久之,“双凤孟家羊肉面”就渐渐有了名声,且远近闻名,成为周边百姓向往的冬令特色面点。

孟老板烹的肉便是红烧羊肉,双凤羊肉是从这里起步的。
百年来,太仓双凤羊肉面能够独树一帜,自然有其秘传,大致是:其一,精选羊的品种,一般选用当地体大皮薄肉嫩的“太仓山羊”,尤以阉割过的公羊与刚成年的母羊为上选。其二,讲究宰杀,入锅前的羊肉必反复清洗,直洗得干干净净。其三,烧羊肉时,锅底要放一层新稻草芯,作用有二,防止贴锅焦糊和给羊肉增加清香。太仓人烧羊肉时,喜欢在锅里放大量太湖萝卜,以驱除膻味,这一点,与藏书、东山人的做派不同。其四,烧羊肉时在锅里叠放有讲究,不同部位放不同层面。红烧羊肉经过两道程序,先是白笃,将羊肉基本烧熟,放大量的汤,称作“原汤”,这是进一步熬制为面汤的基础底料。第二道程序自然是将已基本烧熟的羊肉红烧,放酱油、调料、冰糖,文火焖烧,收汁收膏,成为双凤羊肉面之浇头。
双凤羊肉面的面俗称“跳面”,特点是:细、柔、滑、韧,入水便熟,久煮不烂。从前都是手式擀制的,现在需求量大,大多已选用机制面了,也是情有可原。

我是专程去吃过双凤羊肉面的。几年前的一个冬季,在太仓工作的朋友来电话,约我们下个礼拜天去双凤吃面。大清早,饥肠辘辘地开车去到太仓双凤,找到朋友预订的一家面馆,每人一大碗双凤羊肉面,印象中,碗好大,肉好多,面好满,直吃得个个荡气回肠,怎一个“爽”字了得。吃完面,没其它活动了,匆匆就往苏州赶,一路上,羊肉面的美味一直在口中回旋,那真叫回味无穷。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双凤羊肉面显然是太肥了;以今天的胃口来衡量,早上吃这一大碗羊肉面,一天都不思饮食的。因此,想对双凤羊肉面提两点建议,其一,要适当去掉一些油,保持一定的肥就可以了;其二,量可适当减少,俗话说,少吃多滋味,多吃了反而少滋味。一家之言,仅供太仓人参考。

摘自《苏州杂志》2013年第6期

(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归太仓市图书馆所有,如需转载,请与《尔雅》编辑部联系,邮箱tclib_ckzx@163.com


    关注 太仓市图书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