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作品】中秋节那些守在岗位上的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到节日,这句话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句话,或许只有离家的游子,才能真切了解这句话的含义。...







“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到节日,这句话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句话,或许只有离家的游子,才能真切了解这句话的含义。

口琴里的思念
孙浩,成都车辆段检修车间铆电班职工,在段上一次次比武中都表现非凡,在日常工作中更是得力干将。两年军营,五年修车作业现场。虽然家在广元,但因为工作需要,七年时间,他没在家过一次中秋节。

此刻,他正在车底下忙碌着检修一个防尘挡板。防尘板既要遮灰尘还要对车下设备起防护作用,而检修起来也不容易。要将那个笨重的东西取下来,修好后再安半上去。等他干完活,已是一脸疲惫。一屁股坐在铁路边的空地上,和兄弟伙聊天。当被问起中秋节是否回家过节时,小孙果断地说:“不回,要加班,”“不想家啊?”“肯定还是想噻,当兵两年,上班五年,春节、中秋都没回去过,不过反正有电话,到时给老爸打个电话就是了,到现在也不太能记得最后一次在家过中秋节的情景了。自从上中学时老妈走了,好象就没过过节一样,”说完这句话,是短暂的沉默,小孙则从裤包里掏出随时携带的口琴,吹了起来。
家书里的温暖
再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这对成都车辆段车体检修中心紧张工作的职工曹宏涛来说,和平时没什么两样。

曹宏涛来到车辆段已经三个年头了,已经从一个楞头青成为两个徒弟的师傅。已经到下班时间了,他还在班组看书,准备回家的同事问他怎么还不回宿舍,他说:“反正回去也没啥事,还不如就在这里看看书。”“中秋节怎么过?”同事边换工作服边问。说到中秋节,原本就少言寡语的他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家在陕西一个边远山村,离这里很远,根本不可能回去过节,到时给家里打个电话,我这刚收到我妈的信,我妈不会上网,也不爱打电话,有时就给我写信,”小曹竟然从抽屉里拿出母亲的信:“……中秋节快到了,知道你不能回来,那就和同事一起过节吧,你一个人在那么远的地方,万事都要认真仔细,特别是对工作,更不可以有一点马虎,要注意安全啊,你平平安安的,妈妈才能安心……”看着母亲的句句叮咛,这个平时干活强劲的西北汉子已是泪水盈眶。
爷爷陪我过中秋
又是一个蒙蒙细雨相伴的夜班。

“喂,珊珊,我坐上K205次到成都的火车了,22号上午8点半到成都北站,爷爷来陪你过中秋。”

2014年7月9号,我背起背包,挥手告别家人,踏上我向往的城市,去从事自己追求的工作。挥手告别的还有稚嫩,告别寄生虫般的依赖;背包里是寄托是期望。

到了工作地,我的工作是白夜休循环无节假日的倒班制,没有时间回家,只有在电话里和爷爷说着工作的辛苦,得到的是爷爷心疼的安慰。

记得去年中秋是一个月圆的夜班,开工之前给家人打电话:“妈,你们在包水饺吗?我和朋友们在一起玩呢,一起过节……不想家,嘿嘿,放心吧……”挂掉电话,背起工具包和师傅去作业现场。

“珊珊,食堂有你最爱吃的水饺。”凌晨师傅们喊我一起去食堂吃饭。“成都就是你的家。”聂师傅端来水饺,“慢慢就会习惯了,二十多年了,很多节日在工作中和同事一起度过,我们就是你的家人。” 抬头望着与家乡同一轮圆月。

22号早早地到了北站,望着穿梭的行人,踏上回家的列车。我站在出站口,美美的想象着见到爷爷开心的场面……

“爷爷!”伴着这声最熟悉最亲的喊声,我原本奔跑的脚步却缓慢下来……看着爷爷有些蹒跚的身影,我内心有些发疼。爷爷,我长大了,您真的老了……

2000多公里,36个小时的车程……爷爷,你独自到来,只为了孙女有一个有家人陪伴的中秋节。

在成都车辆段,有不少的青工都是在这样度过每个节日,他们来自甘肃、山西、内蒙、山东……“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都明白这句话的份量,也正是为了让父母放心,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着,奋斗着,让远在故乡的父母放心、开心。 (张孝勇 高珊珊)


    关注 成辆段文体协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