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幽境界古塘巷之二

 

(资料缺失,图片非真实。)昨日看到X老人家网络发表的有关该处文字,竟如穿越当年,亲临彼时彼土。心随当前时事,处处感知乡土故人,不免耳目一新,心神驰之……在此谨录老先生秀雅文章,掬彼鲜香,悦我兄弟。尚请本主X老人家原谅在下不经许可……...




点蓝字“秋人网络”→查看历史消息,即可查看所有文章。
每星期不少于一次更新。
密切联系,请添加秋人微信号:qx51601


(接上篇)


上篇所说“左手第一家是龙玉儿家”,这是说我记忆中的状况。其实更早以前这儿应该是一座“老人堂”。由于不在我的记事以内,本来不想写它。

昨日看到X老人家网络发表的有关该处的文字,竟如穿越当年,亲临彼时彼土。心随当前时事,处处感知乡土故人,不免耳目一新,心神驰之……

在此谨录老先生秀雅文章,掬彼鲜香,悦我兄弟。尚请本主X老人家原谅在下不经许可,私自抄录发表之过。当然稿费不敢昧,只当欠下了。

以下原录,前方有高能→
(资料缺失,图片非真实。)
“老人堂里吃饭土地堂内睡觉”,这是安丰人调侃无所事事衣食无忧人的一句俗语。

即使在那个时代,厚道的安丰人都很热心公益事,乐做慈善。商人们赚了钱也不忘做好事,举凡安丰的十几座木桥大都以姓氏冠名。如王家桥、周家桥等。盖因这些桥是某私人捐资修建。南石桥南茶棚就是王艮后人的善举,还有那各有特色的古巷、杜家巷地面是麻将形小麻石铺就,而抬盐巷则是铺的大麻石,且都有下水道,这都是住在这巷子里的商人所修。

古塘巷在安丰比较出名,不仅有东岳宫(大殿仍在)、八功德浴池、蔡氏大院以及民国时期初级中学所在地,还有极受穷人欢迎的“老人堂”。老人堂在古塘巷口,坐南朝北的三间平房,内设有四五张方桌,每天来这里吃饭的约有二十多人,都是本街家中不能“开伙仓“的孤寡老人,也有流动人员,不要任何手续,坐下来就有得吃,只要跟负责人说一声,其实是不得己才来的当然不能拒绝;一日三餐是糁儿粥,隔三差五中午有一顿粯子饭,负责人是一位浑名“黄瞎子”的人,烧洗是有能力的老人轮流;也有不在这里吃的可以领他应得的一份回家自炊。

老人堂为教育家侯湘石叔祖父侯六爹所办,侯六爹经营几爿商店,发了财后就在西乡凤凰垛买了几十亩田,这就为他办的老人堂提供了钱粮,侯六爹年老后将田上事务请沈秀章经管;他还在周家开了一家名“濯锦池”浴室,规定老人堂的老人来洗澡不要钱,其他人则收费,盈利的钱为补贴老堂开支;同时也有侯六爹的朋友不时捐一二石粮食给老人堂.若干年后侯六爹去世,街坊上的人集资在“大尖”(今大港村)一地立了一座简易石牌坊,上写“乐善好施”四个字;老人堂直到解放后被公家接收搬至鲁家桥河西天主堂内。

有些无家可归者或外地流浪人员,虽然在老人堂内解决了饿肚子问题,可住宿呢?

X老人家闲来弄孙图
在关帝庙东侧有一两间房屋是“土地堂”,它不同于乡间几里一处的仅有方桌大的小土地庙(当地常以“二里庙”,“三里庙”标地名),这土地堂干净宽敞,仅有一座小案桌供奉土地公公土地娘娘的神像,在众多神仙中两囗子同坐一处享受香火的实属少见,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有人在这里过夜,渐渐地被无家可归者视为“福地”;有住一两宿就走有的长期以这里为家,这些人能延续生命就是靠的老人堂土地堂;因土地堂地处闹市,来往行人多,常有人看到这里过夜人就拿一二件旧棉衣给他们;俗话说,“蛇死有人挑,路倒有人包”,土地堂里也有去世的老人,好像并不需公家过问都有人来处理.在我的印象中,安丰还没有过“路倒”(倒毙街头的穷人)无人管的事。

(未完待续)



长按指纹,选识别图中二维码,点击关注

点击底部蓝字“阅读原文”,浏览所有文章


    关注 秋人网络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