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 透过历史看餐饮之三

 

酒店焦点资讯:教育管理的疏堵之道...



作者

刘宝霖

职业经理人

2015年,与其他合伙人在家乡绵阳组建“天然生科技

公司”和“锅友汇石爆鱼餐饮管理公司”,由职业经理

人转型为餐饮投资人。

延伸阅读:

借鉴 | 透过历史看餐饮之一

借鉴 | 透过历史看餐饮之二

教育管理之道,无非堵疏而已

——从大禹治水论教育管理

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千年,国人除了记得他老人家的丰功伟绩而外,恐怕就知道一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历史典故了吧?

我不想重复这些已为国人所熟知的历史故事,但是请大家自问:我们从这个历史典故里学到了什么?因为天灾已为人们所征服或者说未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所以地球人不再有一颗对大自然的感恩之心,从而对我们所依赖的地球强取豪夺,任意践踏!

以上的事情管不了,那么我们对于“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又吸收到多少?恐怕早已被人所怀疑了吧?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家伙,或者是冷血儿!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没办法,国人眼里的圣人都不是一般人,也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那只是一个符号而已!

不谈这个,我只是从大禹治水的方法中吸取一点经验,谈谈我的教育或管理方法:当我们的下属或者孩子—不听话时,我们怎么办?教育?管理?怎么教育?怎么管理?无非“堵疏”而已!

“堵”就是围堵、控制、预防的意思,把一切让他犯错误的可能都扫清荡净,让他们找不到一丝的漏洞可钻!这种“堵”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具体表现在:

1、开除我们觉得可能带坏别人的“害群之马”:把一些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员工给找一个理由—甚至是制度上没有的理由!这样的结果自然是把“癌细胞”给剔出去了。留下来的员工“行为”更隐秘了,他们的理解永远是“我只要得罪了领导,随时有倒霉的可能!违反制度只不过是少给我工资的理由罢了” “领导在企业员工够用的情况下,制度可以任意加重加严,成为‘杀’掉我的理由”!一旦下属产生这种念头之后,猫和老鼠的故事就会天天上演了!

2、严格控制他们能见到的让我们不喜欢的事物:搜走可能“毒害”下属的一切书籍、光盘。以为这样就能净化他们的生存环境了。殊不知,在一个真空环境里生存的人和物是更容易感染“病菌”的!他们一旦离开你所“创造的环境之后”,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将会令他更加贪婪地吸收你不喜欢的东西!变化得可能会比我们想象的更快!这些在很多影视剧里已经有好多案例,不赘述了!

3、不允许传播一切有损于我们尊严的话题和观点:在制度或者员工手册里严格规定,不允许说不利于领导形象的话、不允许谈论企业等等,其实,这一条管用吗?根本不具备效力!“谁人背后不说人?谁又不被人谈论?”有了这条规定,不过是告诉下属“说话小心左右”“当心隔壁有耳”罢了!

4、行使清朝雍正、乾隆时代的“文字狱”或者明朝“东厂”“锦衣卫”的控制团队方式!其结果是人人自危,没有丝毫的安全感!一旦被发现,下属们私下争相洗清自己、为自己开脱、害怕自己成了“鹰爪”,被大家所不容……领导们反而得不偿失!

采用“堵”的方式管理者,以为这样就可以安全了、平静了、无毒无害无污染了!这是理想状态,有这种可能吗?我们回忆洪水决堤时的汹涌情节,大禹的父亲--鲧--站在山上,望着滔滔洪水,顿足捶胸、仰天大叫,为自己带着大家辛辛苦苦构筑的堤坝垮塌痛心疾首,哭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与我们对自己构建的“防错”堤坝垮塌后,对于下属的“恨铁不成钢”是何等的相似?

我们再来看另一种管理教育方式—“疏”,也就是开导、分流的意思。对于一些我们所不喜欢的员工行为,不是一味的“围追堵截”,而是“因势利导”。请注意因

“势”—就是根据情况发展决定策略,选对方法;

“利”—在这里当利害关系来讲;

“导”—就是教导、指导、改变的方式方法和步骤的意思。

大禹的父亲鲧在治水功亏一篑、劳民伤财之后被杀了,大禹可以说是戴罪立功而被推上去的。他必须反思父亲的做法,为什么会失败?找到问题所在之后再寻找办法解决。俗话说“办法总比问题多”,最后大禹找到了“疏”的办法,一试用,竟然成功了。

对于下属的错误不能总等失败后再改变方法,没有必要再重复鲧的悲剧嘛!当然,鲧的悲剧可能也和当时决策的不民主有关,大家都听领导的,而当时的领导—实际上是奴隶主—是永远不会或者不可能“问计于民”的!更不可能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伟大的哲学思想的!所以,悲剧产生是必然的!那么我们现代的“鲧”型领导们,可得从历史故事中吸取教训啊!

具体来讲,“疏”的表现形式是:

1、允许他事先接受一些“毒”的知识,然后告诉他这里面的坏处和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和他一起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此时都抱着学习的心态去对待那些我们认为不可以接受的东西。举个简单的例子:我父母在我小时候是绝对不允许去歌舞厅的,在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认为进歌厅、舞厅是道德败坏、恶棍地痞、放浪形骸的女子的标志性表现!听社会上传多了,总觉得去一趟、玩一玩,是一种很好的尝试—不枉一生了—尽管现在觉得可笑,但是在当时,我冒这个念头不是一次,但是不敢付出行动!直到高中快毕业了,去了一次,也没有什么嘛!假如当年我的父亲或长辈带我去一趟,也不见得我就“走向深渊”了!把一些现象给下属分析、商讨过后,他们有自己的鉴别能力,告诉其中的利害关系,未必会对那些我们不认可的东西感兴趣,如果他们反其道而行之,那也是我们的思想工作方法出了问题,把利弊分析得不够透彻或者你的观点没有得到下属的认可—甚至就没有给人家表达意见的机会,他怎么不会去“亲身实践”呢?

 2、和下属一起“坏”一次!员工面前高高在上,下班以后就回到自己的暖巢里面去了,不再和下属接触,不知道他们的思想动态,不了解他们的情趣,不沟通与他们的感情,他们如何把你当成知心人?怎么可能接受你在会上的教条式告诫?如果,你也亲身参与一下他们的活动,用他们的喜好来体验一下其中的利弊,或者到那个环境中去,再寻找他的弊之所在,就会更客观、更实际。

有的家长或领导,连上网是个什么东西都不知道,就在评价网络的危害,片面理解为孩子(下属)只要去上网,就一定网恋、一定看黄色录像、一定……!殊不知,你在给他们表达这种可笑观点的时候,他们内心在想什么?他肯定在想“老古董,懂都不懂就瞎发表议论,哼!我才不听你的呢!”一旦他对你个人产生怀疑的时候,你的的教育会有效果吗?

 3、抱着求知的态度去引导。对一些新生事务不了解就是不了解,没必要在下属或孩子面前非要装成圣人—我们不是“神”,他们也不信“神”!要以一个朋友、学生的身份去问他,感觉怎么样,怎么操作、如何进行,让他感觉到你的善意和亲近之后,才会告诉你实情和感受,你会发现,他其实是有判断能力的,我们担忧过头了!这样一来,就可以和他一起商讨如何避免上瘾啦,怎样防止出现意外啦,可能出现什么样的伤害啦等等!

企业老板在创业初期,和下属打成一片,甚至同吃同睡同劳动同喜怒哀乐,这种友谊一旦建立起来就很难割舍!可是,随着时间推移,事业做起来了,老板没有时间和他们沟通了,也不再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了?在你的心目中,他们还是象当年一样的纯洁、可爱、忠诚、肯干而且正值无私吗?你可能不知道他们的生活细节,不知道他们在你与他们疏远的同时染上了很多毛病,关键是学会了在你面前“装”—装得让你信以为真!或许你听到过一些有关于他们的“闲言碎语”,你认为是小毛病,无大碍于企业文化,不影响正常的运营程序和企业大的原则。可是他们在企业的一举一动所产生的影响力不小于你的基层管理者!对他们的放纵不堵,所造成的损失是无形的!

不少投资人以为思想工作是国营企业才做的事,只有大企业才有必要建立诸如团支部、工会等等可以让大家倾诉的机构,其实,任何有人的企业都应该有思想工作者!一些管理者就知道管人、理事而不关注下属的思想动向,不知道“堵”在哪里,怎么能够去“疏”导呢?建立掌控员工思想的机构或体制、多方面收集员工思想动态信息,然后加以分析、引导,必然能够疏通影响下属思想的“堤坝”,思想一旦开化了,工作自然会更顺利!   这是我对于教育和管理的粗浅认识!还请读者批评指正!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关注 酒店焦点资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