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你的应对方式决定了孩子的处事能力

 

你,就是孩子参考的标准。...



作者/曹怀宁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真正能够影响孩子的
不是你教给了他什么
是他看到你做了什么
01


一个上午,我带着快三岁的儿子到商场里的游乐园玩。儿子快乐地在海洋球池里嬉戏,我一边应答着他偶尔的问题,一边漫不经心地翻看着手机。

忽然,一个声音在我耳边炸响:

“你儿子咬了我家孩子!”

我被震得立马抬起头,只见三个女人簇拥着一个约摸三四岁的小女孩站在我面前,她们看起来像是女孩的奶奶、外婆和姨婆,六只眼睛都直勾勾地瞪着我,那个小女孩抽噎着。

我一下子紧张起来,本能反应到:

“是谁说我儿子咬了人的?”

最先开口的那个女人大声说道:

“我家孩子说的!就是你儿子咬的!”

边说还边弯下腰,给我看女孩膝盖上的牙印,红红的一大片。

我的大脑在那样的压力下几乎可说是一片空白,但我本能地觉得,儿子绝不会做这样的事!

他虽然会咬人,但从来都只咬家里人,在和他朝夕相处的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我从没见他咬过一个外人!

更何况,儿子在外面绝不像在家里那么欢脱,如果与其他孩子发生矛盾,他最多是隐性地攻击,比如硬占着位子不肯让开,用身体推挤其他孩子,却几乎从来没有过显性的攻击。

而且,他刚刚一直在我身边活动!他怎么可能咬了一个孩子却不动声色呢?这不可能!绝不可能是我儿子咬的!



02


我定了定神,温和地拉过儿子,轻轻地问他:

“思明,你有咬这个小姐姐吗?”

儿子眼里闪着迷惑的光,但坚决地摇了摇头。

我马上站起身,严肃坚决地反击那个女人:

“我儿子说不是他咬的!肯定不是他!你们说说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那个女人眼一瞪,马上就喊起来:

“怎么不是他?我家孩子都说了是他!怎么,咬了人还不承认是吗?”

这时,四周的人群已经开始聚集,很多人将我们围在中间指指点点。

我把儿子拉到身边保护好他,同时毫不示弱地对那三个人说:“我儿子一直在我旁边,我根本没有看到他和你们家孩子有接触!你再问问你家孩子,这是怎么回事?”

也许是被我的坚决所动摇,三人中的另一个女人犹豫地弯下腰问那个小女孩:

“是谁咬你的?”

这一次,女孩的手指向了海洋球池里的另一个孩子。原先发话的的那个女人慌了,她又问了两次,女孩还是指的那个孩子,她们这才悻悻作罢,匆匆道歉后丢下我们去找真正的始作俑者吵架了。

望着她们的背影,一股怒火蹭地从心里窜上来,我强自压抑着,蹲下身子看着儿子纯澈的大眼睛,一下子紧紧抱住了他。

03
我意识到这股怒火的背后是深深的后怕:

如果我不是与儿子朝夕相处,深知他的禀性;

如果我不是一直都在他附近,大致了解他的一举一动;

如果那个女孩始终没有指向他人;

如果我不是一个心理素质较强的人……

那么,我能不能在那三个女人突然发难时,顶住她们的汹汹气势和围观群众的指指点点,坚持相信儿子是无辜的?

所幸的是,这一切如果都是真的。所以我顶住了压力,在事情突发的一瞬间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做正确的事:

不是惊慌失措的责备,不是蛮不讲理的护短,而是冷静了解情况后给予他坚定的信任,并让他看到我为了解决事端、维护他的尊严而做出的努力。

我很庆幸,自己能做出对的事。

04
但在我的工作中,我看到了太多“没有如果”的故事。

有家长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不分青红皂白就先扯过孩子骂一顿,甚至打两下,同时忙不迭地向对方道歉,还勒令孩子也道歉。孩子愤怒不甘地大叫不是他干的,然而却换不来父母哪怕一分钟的倾听。

那一刻,父母的心里似乎只剩下了“取悦他人,平息事端”这几个字。就算最后事实证明不是孩子的错,父母也只会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甚至对孩子的耿耿于怀嗤之以鼻。

还有家长是绝对的护短型,无论事实是怎样的,反正孩子绝不能吃一点亏。于是,双方家长很快从理论升级到骂战,甚至发展到肉搏战,而两个孩子则被挤到一旁,眼睛里全是惊惶恐惧的光,看着平时慈爱的父母咬牙切齿地与他人相争。

作为父母,你想要展现给孩子一个怎样的世界呢?是想让他觉得自己的尊严一文不值,而他人的意愿则至高无上,还是想让他认为自己的话可以被无条件盲从,自己的利益就应该被无条件维护?

或者说,你愿意让他知道,当和他人发生矛盾时,最重要的是如何正确处理问题,化解纠纷?

05


我们当然希望自己能够做对的事。这也是当下无数育儿知识、教育理念铺天盖地的原因。

无数的家长呼喊着:

“我们要明确、清晰的应对方法,要手把手教我们该怎样做对的事。”

理论上的学习确实十分必要但更重要、同时也更困难的是将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并真正对孩子用心。

生活中影响巨大的事常常也是压力巨大的事,然而巨大的压力会使我们采用本能的方式应对,因为感性永远比理性反应得快,而且省力。所以,这时理性中精美的理论都毫无意义,我们当下的心理状态及价值观,会直接决定我们有怎样的反应。

身教永远比言传来得有力、深刻,真正的教育不是给出说辞,而是用实际行动给孩子创造一个有利于他成长的精神环境。所以,要真正教育好孩子,我们也必须一直学习、成长,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我们的亲身示范,会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
『今夜互动』
你为了孩子,做出过哪些改变?
—END—


※作者: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目前拥有新浪微博粉丝五万多人,无私解答超千万字。
推荐阅读——亲子教育,你需要
成长 |  敢不敢带上孩子来一场告别指尖的旅行?相处 | 孩子被软暴力喂养,到底有多可怕?教育 | 好的教育不是让他成为强者,而是懂得宽恕成长 | 孩子受了欺负,你要卷入他们的战争吗?教育 | 孩子所有戒不掉的瘾,都是为了满足自我教育 | 童年若没有书籍滋养,内心必定一片荒芜成长 | 如何提高孩子的财商?相处 | 你总是不讨孩子欢心

沟通 |  孩子,你不可能是最棒的

教育 |  批评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
初心咨询∣一个治愈心灵的地方





文章配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版权归初心客厅心理疏导平台所有

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号:pantanyun123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帮你解决亲子难题。


    关注 初心客厅心理疏导平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