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市不在,夏布可知

 

夏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以苎麻为原料编织而成的麻布。因麻布常用于夏季衣着,凉爽适人,又俗称夏布、夏物。夏布经过独特的汉族传统手工工艺绩纱、纺织加工而成,是汉族传统的服装面料,...





夏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以苎麻为原料编织而成的麻布。 因麻布常用于夏季衣着,凉爽适人,又俗称夏布、夏物。夏布经过独特的汉族传统手工工艺绩纱、纺织加工而成,是汉族传统的服装面料,夏商周以来就用于制作丧服、深衣、朝服、冠冕、巾帽。夏布漂白以后称为白纻。夏布制作技艺于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取之天成,顺其自然,越简单,越被善用。

夏布

Grass Linen

凌晨两点,

三三两两的人们,

从周边村镇赶往周兴镇的集市,

进行一场特殊的交易。



半夜开始,

天亮散场。

这是多年流传下来的麻线交易习惯。

因而又被称为“鬼市”。



八九十年代的“鬼市”热闹非凡,

从凌晨两点开始收麻线,

一直可以收到早上八九点,

有人说那时的“鬼市”就是“小香港”。

而如今,

繁华落幕,凄凄冷清。



隔壁荣昌县的村子里,

蝉鸣未起,

却闻唧唧复唧唧。



这种原始的语言,

神秘而悠远。

昏黄如豆的灯光下,

埋头的织工,穿梭的麻线,增长的夏布,

一点点把你拉回了农耕时代。



每当芒种时节,

苎麻已经长得很高,

这是割藤的好时节。
一年打一次的麻,

格外坚韧。

人们将麻皮从麻杆上剥下来,

为织造夏布备好原料。



粗粝的苎麻皮,从手中拉过,

随时能割破手。

谁能想到,

这样一种顽劣的纤维,

却被先人驯服成一匹柔软的布。



绩纱。

因为费时费工,

又需要耐心和巧手,

多由留守的妇女和老人完成。





晒干的苎麻,

散发着新鲜植物汁液的天然气味。

织工先将捆麻浸泡水中,

再撕开卷成一缕一缕。

然后用手指梳成一根根的苎麻细丝,

碾成麻线,晾晒。





手工的纱线很细,

几如蚕丝。

缠好的球状麻团,做经线。

缠好的茧状芋儿,做纬线。





一个熟练的老织工,

一日绩成一两线,已属不易。

从青丝到白发,

日子就从指间攒动的麻线中,

一点点流过。





丝丝入扣。

上过米浆的苎麻线,

毛头和麻线黏在一起,

更加挺直顺滑,便于纺织。





用竹签组成的密密麻麻的筘,

用来确定经纱的密度,

保持经纱的位置,并把纬线打紧。

把丝线斗开铺平,丝丝入筘,

就可以上织机了。



在荣昌的织布作坊里,

适用的织机,

是古老的“天平腰机”。



千百年来,

勤劳的织工们,埋头而坐。

一丝一筘缠住时光流转,

一经一纬织出世间冷暖。

光阴就这样慢慢爬满夏布的细小格子。





阳光和煦的院子里,

一匹匹夏布高高挂起。

微风拂过,

阳光穿过轻透的夏布,

温柔地洒下一地斑驳。





你仿佛看到了古时的“白纻舞”,

古时的舞者穿着白色的夏布(又称白纻),

“轻躯徐起何洋洋,高举双手白鹄翔。”

任谁都会被那份纯粹超然震慑。



色泽古朴、质地轻盈的夏布,

作为汉族传统布料,

已有千年历史。

因麻布常用于夏季衣着,

凉爽宜人,故称“夏布”。



但夏布不止于夏天,

它有着可厚可薄 的体贴温婉。

“御冬足大布,粗细以应阳。”

粗夏布用在冬日御寒,

细夏布用在暑日散热。



而夏布的粗细,

不用刻意,

就烙印在每一个织工的心里。



这些沉默寡言的织工,

也许并不认识几个字,

更不懂什么是非遗,

但他们身上确有一个民族,

最深入骨髓的记忆。



他们的手艺,

他们的造物,

就像那一道道深刻的皱纹,

隐藏着我们找寻已久的精神。





“酿酒烹鸡留醉客,

鸣机织竺遍山家。”

农耕时代的产物,

在这个工业社会即将销声匿迹。



牛仔、卡其、莱卡,雪纺,

这些时髦的语汇,

早已侵占了传统纺织品的领地。



曾是贡品的夏布,

只能被销往喜爱夏布的日本和韩国,

或者被少有的几个中国设计师轻轻拿起。



荣昌的年轻人,

已经没几个人了解夏布,

更别提织造夏布了。



只剩几个白发老妪,

坚持在织厂里绩纱织布。

不为那几个工钱,

只因对用一生织就的匹匹夏布,

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



夏布粗犷淳朴,

却又细腻如丝。

从土地中来,

又走进麻线格子里。

虽人造,却返璞归真。



既符合现代审美,

又有历史的厚重感。

这种自然与古典的结合,

是其他面料无法代替的。



越来越多的人重新看到它,

想要留住袅袅白纻,

留住婆娑夏布。
有人把它们做成舒适的夏布衣服,

既保留了淳朴的味道,

又不失设计感。



有人把它们做成了古拙的手作,

质朴自然,

别有一番韵味。





更有人在夏布上作画。

传统中国画与传统夏布的融合,

更像是一场穿越千年的相遇,

成为继绢画和宣纸画后又一朵奇葩。



随着夏布销量走低,

有人说它进入了生存的“冬至”。



可是,

我们似乎又能看到希望。

惟愿未来每一个夏至,

都有夏布微凉,

款款起舞。


    关注 pudishu菩堤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