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

 

这个曾经的发电厂,其实一直没有中断过发电。以前,它提供可视的光芒,现在,它提供的是文化之光,关照我们的文明。...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标志是那根巨大的烟囱,它是上海的城市地标,连博物馆的微信号都以烟囱取名,可见他们以烟囱为自豪。

也对,这个时代,烟囱几乎销声匿迹,那些挺拔高耸、不时地冒出烟雾的东西是曾经的工业附属品、后来的环境污染源。现在,它华丽变身,成为稀缺的时尚标示物了。这个巨大无比的烟囱的功能改变,是上海这个城市从工业时代走向信息时代的有力见证。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原来是一个发电厂,好像建于清朝末年,主要是提供外滩马路的路灯用电。在这个巨大烟囱的周围,曾经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这里曾经有国人自己的炼钢厂、自来水厂、纱厂、发电厂、煤气供热厂……这些民族工业文明的早年印记,曾经是中华民族工业的骄傲。到1985年,这个165米高的大烟囱出现在上海市民眼前。火力发电,一直是为工业、为社会提供巨大能源的主要方法,于是这个烟囱就成了上海工业化建设的标志。

当历史的车轮跨过二十世纪,火力发电逐渐退出主角地位,但上海人是极为聪明的,老电厂摇身一变,担当了2010年世博会“城市未来馆”的角色,大烟囱被脑洞大开的上海人改造成同样具有强大标志性的城市体温计。这个新颖独特的气象塔,用灯光变化来提示天气预报和预警信号。这个摇身一变的烟囱,不仅标示着上海这个城市一年四季的体温,我觉得它可能还给我们一个更深意义上的启示:任何已经丧失了其原有功能的物件,都是一段曾经,一个历程,如果不是粗暴地毁灭它,而是更好、更聪明地利用它,它会给与更惊喜的回报。毁灭,其实是在愚昧地抹杀自己的过去。只有关照过去的人,才能真正从过去汲取营养。

世博会结束的一天,上海的“体温”一直没有消退,这个巨大的工业之城,昂首迈入风谲云诡的信息时代。上海的当代,是新文化设施频频展现的当代,是一个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涌现的时代,是时尚与文脉交互传承与发展的时代,上海,一直引领着时代,引领着风尚。上海的当代,常常令我激动不已,心潮澎湃。我的每一次上海之行,都有充电的感觉。自我2006年回甬工作后,这种感觉一直存在——只要走一趟上海,就会浑身能量满满地回去,仿佛脑子的思路也开了,胳膊大腿也有力了,五脏六腑也加满了油。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这个曾经的巨大车间,从生产能量到生产文化,我仿佛从中看到一种穿越时空、穿越历史的奇妙演化,这种感觉妙不可言。

这个曾经的发电厂,其实一直没有中断过发电。以前,它提供可视的光芒,现在,它提供的是文化之光,关照我们的文明。

(2015.11.10草草)










    关注 半堂炎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