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一局董事长为什么说“中国品质”有三重境界?

 

作为中国工程建设领域唯一企业,中建一局荣获了中国政府质量领域最高荣誉——中国质量奖。4月8日,《中国质量报》...





作为中国工程建设领域唯一企业,中建一局荣获了中国政府质量领域最高荣誉——中国质量奖。4月8日,《中国质量报》记者来到中建一局,深入采访了中建一局董事长、党委书记罗世威、总工程师薛刚、科技质量部总经理曹光,探求中建一局质量管理的奥秘。小萱第一时间为你呈现采访实录,告诉你中建一局凭啥获得中国质量奖。

1
质量标准的三重境界

中国质量报:

作为中国工程建设领域唯一获中国质量奖的企业负责人,您是如何理解质量的呢?

中建一局董事长、党委书记 罗世威:“质量标准有三重境界。”最基本的一重是要符合行业标准和规范,这是底线要求,但仅这样是不够的;第二重是要满足顾客的需求;第三重是要为客户提供超值服务。当实用性产品达到一定境界后就是文化产品,比如,建筑首先是供人栖息的实用性空间,当建筑上升到“凝固的艺术”、“历史的记载”的境界,就成为更高层次的文化产品了。

2
工匠精神的三重境界

中国质量报:

中建一局很多作品堪称“中国名片”,您又是如何理解建筑产品的质量呢? 建筑行业的“工匠精神”到底是什么?

中建一局董事长、党委书记 罗世威:

建筑产品的品质体现在对设计理念的精准再现,这需要工程建设者深刻理解建筑设计师的意图,不仅要有专业能力,还要有深厚的审美和艺术功力,现代社会已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我们提倡的“工匠精神”不是需要一大批拿着泥瓦刀和锤子凿子的匠人,而是需要有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在建造全过程中渗透“匠心”和服务。

我认为,“工匠精神”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工匠精神”是用品格来建造建筑。建筑产品和其他产品不一样,决定建筑寿命的“内涵质量”是看不到的。比如,我们建造的中国在建第一高楼——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工程,基坑最深处有60米,是中国一次性开挖的最深基坑。我们在建造中把直径8米的桩基打进了60米深的地下,直接与地壳连在了一起,但最后人们看到的建筑是装修后的产品,基坑挖完了就埋掉了,坚固的桩基也埋在了地下看不见,钢筋绑完了后又打上了混凝土,钢筋也看不到了,等装修完了之后混凝土也看不到了,最后对建筑寿命和安全有致命影响的东西都看不见了。所以,建筑是用品格和社会责任筑起来的,对社会不能承担责任的企业和个人是不配做这个行业的,没有科学精神的人也不配做这个行业。一个农民用5万、10万盖个房子对我们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小活儿,我们现在接工程的底线是2个亿以上,但10万对农民来讲就是一生的积蓄。小工程我们可以不接,但只要接了就要干好,哪怕只是盖个厕所、挖个沟也要做到最好。

第二重,“工匠精神”是“追求技术可能之极限”的专业能力。我们的目标是引领建筑行业的发展,在高、大、精、尖的领域有存在感,有中建一局的经典代表作。当然,这不是违背客观规律和不切实际的蛮干,而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追求技术实现的无限可能。建筑行业是个边缘学科,集物理、化学、互联网、人文、艺术、环保等多种学科于一身,建筑产品形态各异,高、大、长、宽甚至异形,功能属性不一样,地域和地质环境不一样,这就要求工程建设者要有“追求技术实现之无限可能”的豪气,没有专业实力,就无法把图纸变成现实。

第三重,“工匠精神”是满足客户表象需求和潜在需求的服务能力。建筑行业既是制造业也是服务业,产品的形成过程是制造过程,在制造过程中又渗透着全方位的服务。我们的服务对象一是直接的客户,二是建筑的使用者。只有深入了解、满足客户表象的需求和潜在的需求,才能把产品品质做到极致。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历史的记载,是城市历史的书写者,中建一局的质量方针就体现了工匠精神的三重境界, 中建一局的质量方针“用智慧和汗水雕塑时代的艺术品”“智慧”就是我们的专业能力,“汗水”是我们的专注拼搏,“雕塑”就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而我们建造出的产品就是能代表时代的艺术品。建筑就是要经久耐用、经久耐看,我们的“工匠精神”就是要有历史感、崇高感、责任感和美感,中建一局获得中国质量奖,并不是这几年追求品质的结果,而是源于我们63年来对“工匠精神”始终如一地坚守。

3
引领发展靠品牌

中国质量报 :

您如何看待品质和品牌的关系?

中建一局董事长、党委书记 罗世威:

品牌的核心是品质,建筑业是完全竞争的行业,当下已进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中建一局的品牌在人们心目中已形成了这样的影响力——只要交给中建一局做就放心。中建一局在2012年开始打造1135战略体系,第一个“1”就是明确1个目标,即成为中国建筑旗下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子企业。中国建筑在全球品牌排名第44位,中建一局做中国建筑旗下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子企业,就是要成为 “全球工程总承包商的第一品牌”。1135战略体系的第2个“1”“品牌兴企”战略,我们从产品美誉、科技创新、企业文化、人才队伍4个维度打造品牌。品牌形成体系就是文化,只要在一局从业的员工,就要责无旁贷确保品质不懈怠。

4
为什么5.5精品工程生产线能生产出精品

中国质量报:

建筑产品高、大、长、广属于个性定制,如何能用一条标准化的“生产线”把形态各异的建筑生产出来?

中建一局董事长、党委书记 罗世威:

中建一局目前在施的工程项目有808个,施工面积1.3亿平方米,这些工程分布广、大小不一、技术难度和使用功能也存在差异。我们提出,无论工程在什么地方、规模多大、类型如何,都要坚守这样的质量底线——最差的也要做到行业中等水平以上。这个目标实际上很高,是对我们自身提出的挑战性目标。“5.5精品工程生产线”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保障。这条生产线是我们在63年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出来的,前一个5是目标管理、精品策划、过程管控、阶段考核、继续改进5个步骤后一个5是人力资源、劳务管理、科技管理、物资采购、安全管理5个支撑平台。

目标管理,就是明确客户需求,明确工程质量管理目标,对客户需求、设计图纸、地域环境等做出综合理解和判断,并对设计中的不足做出反馈,绝不是简单地把图纸当目标。精品策划,就是把对过程品质的理解转化为施工计划,做好施工组织设计。过程控制,就是管理好每一个环节和工序,保证其精品再交给下一道工序。阶段考核和持续改进,就是PDCAS循环,PDCA大家都很熟悉了,我们又在后面加了一个S,也就是培训。PDCAS循环适合于管理和工作的各个方面,整个循环的过程就是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是从业境界不断升华的过程。

真正体现企业实力和内功的是5个平台,这5个平台是对5个步骤的有力支撑。我们是央企,始终践行“建楼育人”,把劳务工人当成自己的员工一样对待,对他们进行“三观”和安全生产教育,把他们变成有专业技能的产业工人,我们要对10万农民工家庭的幸福生活负责,这是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建一局的科技能力在行业是突出的,这体现在中建一局科技实力的历史沉淀、对当代先进技术的掌握和社会科技资源的集成能力。比如,中建一局的代表作水立方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世界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建筑群、中国在建第一高楼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中国建筑第一条穿江隧道衡阳湘江隧道等工程都代表了中建一局的科技实力。国贸建筑群就是中建一局科技进步的写照。1985年建设国贸一期时,总承包商是法国SAE,中建一局是工程主分包;1996年建设国贸二期时,中建一局是工程主承包商;2006年建设国贸三期时,中建一局成为工程总承包商。从国贸一期到三期,工程的难度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中建一局的管理能力越来越高,国贸30年的建筑史,是中国建筑行业从学习国外同行到超越国外同行的历史,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缩影。

“两个5”的有机、完美地结合就成就了一座座精品建筑,有了这条生产线,工程不管在哪都能保证质量,保证我们持续改进、追求卓越。在德国慕尼黑,我们正在建总领馆,德国对于工程质量的要求极其严苛,但当地政府部门到我们的施工现场检查后说:“这个工程可以免检!”我们的总部在北京,慕尼黑的免检说明我们的“工匠精神”是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对品质的始终如一的坚守。


    关注 中建一局华北津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