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走上新媒体之路的?

 

分享三个故事:从教育技术,到培训,到新媒体……...



所谓设计就是“欲望的教育”

无论是商品还是我们所处的环境,

都是以人类欲望为土壤所长成的收成之物。

倘若期待创造出优良的商品或环境,

我们首先需要肥沃的土壤。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提升人们的欲望水平,才会拥有美好的未来。

设计,便拥有着影响上述欲望底蕴的能力。

——原研哉

美是一种欲望,设计一种能力
这些年在讲台上一直分享关于设计的种种,培训设计,教学设计,PPT设计,新媒体设计……,尤其近年来大家的眼光已然聚集到了新媒体,我也时常分享一些有关新媒体创作、新媒体技术应用、新媒体平台运营……

谈到新媒体这个主题,我会不自觉地去思考一个问题:我是如何走上新媒体之路的
我想,以下这三个故事,能较好的将我过往十多年的学习工作心路历程和发展历程串联起来。
第一个故事:教育技术


2000年,我跨入大学校园,阴差阳错选择了一个当时少有人听闻的专业: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是什么?教育+技术,通俗一点来解释,学一点儿教育,懂一点儿技术。

当时这个并不热门的专业带给大家太多疑惑和困扰,而人都说我们是万精油,啥都知道一点儿,但既不如教育学专业,深谙教育教学原理,又不如信息技术专业,熟知技术软硬之道。

回想起当时的专业课程学习内容,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计算机应用,程序语言开发,图形图像设计,摄影摄像,电视编导,专题片制作,数字音乐,高频、低频电路原理,黑白彩色电视机维修……甚至连卫星电视接收都学了。

当时看起来这些五花八门的专业知识在我们的生命中,好像都没有什么实际应用的可能。此后很多同学都改行了,而我算是在这个专业道路上走得比较远的,一直走到了现在。

就能力而言,我学会了如何用Office办公软件制作出漂亮的文档和PPT;

学会了使用单反相机,当时还会在暗室里自己冲印黑白照片;

学会了如何肩扛摄像机拍摄,并自己后期制作电视纪录片;

学会了如何用photoshop、premier等比较专业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设计图片、编辑电视影片;

学会了如何用教学设计思维、Authware等工具去创作开发多媒体课件;

学会了编辑制作Midi音乐并应用在多媒体作品中……

我一直热爱技术,并专注于将它们综合运用起来,去创造美好的东西。

就如同乔布斯所言,“我跟着我的直觉和好奇心走,遇到的很多东西,此后被证明是无价之宝。”

2004年,大学毕业。我带着对教育技术专业的一腔热爱和对导师的一片崇拜之情,继续在教育技术之路探索。我的研究生导师黎加厚教授是教育技术界的灵魂人物,他对于创新的追求永远不停息,“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他永远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新技术、新思想随着时代发展层出不穷,他总是站在技术的前沿,思想的前沿,教育创新的前沿。

研究生就意味着在原本宽厚的专业基础之上选择一个更聚焦的方向去深入研究,凭着对“设计”的兴趣和对“教学”的热爱,我选择了信息化教学设计专业

导师的课上,常有《花非花》的歌声,也常有钢琴伴奏;有即兴写诗,有诗歌朗诵,也有在丹桂飘香的公园草坪的头脑风暴和思维碰撞;有个人和团队的集体探索研究,也有非常广阔的舞台让你去尽情展现自我。

期间我参与过微软携手助学,去到甘肃天水支教,帮助当地教师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运用博客进行教学反思,当时博客还非常盛行;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活动策划、网站平台管理运营;IBM基础教育创新项目,教师培训……期间撰写了许许多多文稿,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

这不太像传统的研究生教学,更像是一个全方位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舞台。我学会了如何获得前沿的技术资讯,如何搜索到最新的技术资源;学会了如何用学术的思维,辅助以精彩的演示去进行演讲汇报;学会了如何运用各种多媒体资源去创作一个能打动人心的作品;学会了设计培训、实施培训、评价培训;学会了“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用音乐、互动、故事,去触动学习者的内心……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这些生命中感悟的点点滴滴,也许并不会在当时就发挥出极大的效果,但所有的积累,却造就了自己思想的自由,创作的自由,触类旁通地运用技术,表达思维和思想,豁然开朗。
第二个故事:培训


从教育技术,走向教学设计,再走到培训,似乎这是一条非常顺理成章的路。

因为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理念的指导,也需要培训实践的积累。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到理论和技术。而培训各环节的实施,还需要更多细致的工作和能力。

从一开始跑腿、跟班,到正式独立工作,很多工作似乎顺理成章就上手了。

因为学过摄影摄像,所以像拍摄集体照、证件照、后期PS处理这些不在话下;

会场会标设计、宣传材料设计、胸卡、席卡、培训资料制作;培训宣传片制作、培训班回顾视频编辑,当时还有将会标文字剪下来,搭楼梯贴在会场大红色绒布板上,这活儿我也干过,印象犹深……

好多活儿看似专业广告公司该干的,我们都包揽了,好处一是省钱,二是锻炼了各种大小能力。

当然,更重要的是,除了这些细枝末节的工作外,培训的设计非常关键,确定项目实施的成败和评价。一个好的培训项目,每一个细节都是需要精心设计的,就像那个八年来我一直深在其中,投入大量精力的TOT项目,“营造温馨从容的环境,寻求怦然心动的感觉”。

作为培训师,自己要会学,会教,还要会导学。这些年,将自己探索和积累的东西作各种形式的分享,帮助他人:如何运用思维工具管理学习和工作?如何又快又好地设计PPT?如何运用搜索引擎快速精确搜索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如何运用信息化工具进行高效地学习?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创作出美的作品?如何进行新媒体平台的运营和内容创造?……
第三个故事:新媒体


当我发现现代人越来越关注技术,追求美的享受,那其实是时代发展使然,是人的内心回归本真使然,没有人是不喜欢美的。美是从长久的传统里传承下来的,是跟创造有关的。

在很多次培训中,我分享一些最常见的技术工具,大家都很喜欢,觉得很实用。

但是在此之前,这些技术工具并不是不存在,而是人们缺乏对它们的认识和美的使用

比如,有时我会当场使用手绘视频(软件)、彩视(APP)、易企秀(APP)等新媒体工具,三五分钟快速设计一个关于学习的视频,视频里包含大家学习的照片、关于学习的感悟、音乐、动画、特效……大家能感受到技术的快捷操作、智能化的设计便利,感受到共情的美感,会比较容易感同身受并且跃跃欲试。

而在技术没有今天这样普及的过去,我们都习惯于使用文字语言来进行思想的传播。

而今天,却需要我们对文字语言、视觉语言、听觉语言、触觉语言等各种材料进行更好的认知和使用,更好地借助于新媒体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思想,而且是,随时、随地、人人都能自由地表达。
这就需要我们更好的运用新媒体,把握自己的思维,保有高度的创造力,懂得运用技术去改造,以生成更为美善的硕果。

这里面暗含的两层意思:一是你懂得创造;二是你会使用合适的技术。

譬如,你有了一个好的点子,该用什么样的形式表达出来。

首先,你会联想到你看过的某部电影的情境,或者听过的某段音乐的弦律,或者某首诗词文字的感觉,或者是某幅画的意境……那是一种综合的情感,是你想表达的东西。

于是你会试着去撰写些心情文字,选择意境相符的画面,选择衬托风格的色彩,选择表达你内心情感音乐……

然后你会试着去把这些东西综合起来,协调起来,去共同营造一个观点,一个故事……

你会试着使用电脑、手机,使用软件、APP,使用搜索或询问的方式帮助你完成这样一个创造的过程。

最终,你看到了自己想表达的东西,恰好就是你设计出来的那个作品,它能代表你,倾诉你的情感,这就是新媒体创作。

然而,这一切都和最初的PPT有关,P(演示Presentation)P(力量Power)T(技术Technology),这便是我对于新媒体的认识



只要你运用好PPT思维,综合运用文字、视觉(画面、图片)、听觉(音乐、旁白)、触觉(互动、演示)这些元素语言,便能随心所欲的创作和表达。

新媒体,无非是瓶和酒。你的酒是否醇香,你的瓶是否精致,什么瓶子盛放什么酒?把握好了这个关系,你的美意识,充满设计的美感,令人不禁心生向往之情。

回顾过往这十余年,我很清楚,鼓励我在教育技术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的,就是我做的事情令我无比钟爱。我喜欢设计,喜欢画画写写,喜欢创作,喜欢钻研新技术,喜欢钻研后再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哪怕是PPT这样一件小事,我也想做得精致,让自己满意。哪怕不擅长,或者能力欠缺,但你需要去找到你所爱的东西。
这些都是我在教育技术中学到的,用技术促进学习,用最适合的技术最大程度地帮助自己学习、工作和生活。

新媒体,不过是从媒体,走到多媒体,再因时代变化、技术发展而呈现的一种新形态,而时间永远不会静止的,新的东西又会去过,未知的东西又要到来,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式、永葆学习的意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即使未来的世界,我们是菜鸟,但也一定是那只只需试飞几天就能翱翔的小鸟。因为我们热爱生活,热爱创造,热爱美的东西。这种美的意识会一直激发我们去到自己想要飞的高度


    关注 TOT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