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三伏灸了解多少呢?

 

我的图文...



6月22日北半球迎来夏至。2016三伏天是什么时间?天文专家表示,今年三伏天一共40天。由于庚日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以下为今年具体三伏天时间:

初伏第1天       2016年7月17日

初伏第10天     2016年7月26日

中伏第1天       2016年7月27日

中伏第10天     2016年8月5日

中伏第20天     2016年8月15日

末伏第1天       2016年8月16日

末伏第10天     2016年8月25日
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中国民间常说的“冬病夏治”,夏季保健养生常用“三伏贴”或“三伏灸”。

三伏期间,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而庚日又与肺金有关(庚日为金,属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此时选取有温经散寒、化痰平喘作用的膀胱经及督脉腧穴进行敷贴,共收扶正祛邪之功,故而能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三伏天艾灸有什么好处,需要主意什么呢?随小编去看看吧。



三伏天艾灸的好处



解暑,祛湿,祛寒,降火。

中医讲:“虚火、邪火之根是寒湿之邪,有寒必有火,有火必有寒。”这就是容易上火的朋友,容易引发炎症的根本原因。在中医里治疗各类炎症的根本方法是祛寒除湿,寒邪不祛,炎症不愈。艾灸的纯阳与天时的阳气最旺之时,双重阳气注入体内,将寒湿邪排出后,人在炎热的环境里是不闷热,不烦躁的。

艾灸可以充盈元气阳气。

无论天气多么炎热,身心却是舒畅无比。艾灸可以充盈元气阳气。元气充足的表现就是:夏不怕热,不喜欢吹冷风、吃冷饮之类。冬不怕寒冷,精力旺盛,耐力很强,耐痛,抗压力、打击力强,这也是真正意义的健康特征。这种感觉是其他任何治疗、调理、保健、补品等无法体会到的。所以说,古大德医家常用“神奇”比喻艾灸的功效和作用。

是根除一切疾病根源的时机。

三伏天艾灸祛病愈病快速,是根除一切疾病根源的时机。在阳气最旺的夏季艾灸,与艾火的纯阳,双重阳气作用于人体病灶,祛除一切寒湿,打通经络。

延年益寿。

太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抚阳保命延寿之法,艾灼第一。”真元乃元气、阳气,所以,元气是生命之本,是健康之本,长寿之本,福德之本。

修心养性的收效时机。

夏季艾灸,人体正处于散发的时令,天时的阳气与艾灸的纯阳之气,进入人体,那么,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被天地之双重阳气赶出体外,因此,血液越来越清净,身体得以轻松,心胸逐渐开阔,病痛逐渐解除,智慧越来越多。所以,三伏天艾灸即能祛病、又能强健身心,真正意义的修心养性。
三伏天艾灸小问答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源于《黄帝内经》提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三伏天是夏季最热的时候,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尤其是“三伏天”,此时人体经脉气血运行充盈,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吸收。此时治疗某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的以热治寒、鼓舞阳气,驱散体内寒气,调整阴阳,从而达到减少冬季发病频率或彻底根治疾病的效果。









什么疾病最适宜三伏天做艾灸调理?

在“三伏天”施灸就能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是调理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腰腿痛、冻疮、手足发凉、和女子宫寒、以及脾胃虚寒的好时机。









为什么三伏天是内病外治、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也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此时气血趋于机表,毛孔开张,特别有利于三伏贴药物的渗透,有助于邪气的外驱。





三伏天艾灸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第一

要注意保持三伏贴治疗的连续性。一般来说,在冬季易发作的疾病在夏季的症状不明显,或者根本就没有症状,所以在三伏天进行三伏贴治疗后的效果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有些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医院尝试贴敷的慢性病患者,在没有看到立竿见影的疗效后,也就放弃了连续治疗,使得其疾病迁延难愈,这是不可取的。

第二

要遵守三伏贴治疗的固定疗程。冬病夏治,在中医看来是三伏为一个疗程。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一般需连续敷贴治疗3年,也就是3个疗程。只有坚持按疗程治疗,才能保持药效的发挥;机体经络才能处于持续兴奋应激的状态,对病邪的祛除才能保持力度和惯性。所以,中医建议接受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的慢性病患者注意,就是即使在三伏天也要在生活习惯上有所克制,不要贪凉,应该适当配合食疗,才能达到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的最佳效果。


    关注 沙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微服务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