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澳·梦之网新疆支队人物专访——马尔洋乡小学校长依马木夏

 

人物专访——马尔洋乡小学校长依马木夏...



写在前面

经过若干天的舟车劳顿,我们终于来到了马尔洋乡寄宿学校。从塔县一路陪伴我们,跟我们一起经历山路颠簸的依马木夏校长自然成为了我们第一个采访对象。

校长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帅,那种来自戈壁滩狂野大汉的帅。棕色深邃的眼睛闪烁着,显的有些腼腆。胡子拉碴,有种牛仔的不羁气质。对于汉语有些不自信的他,在我们的鼓励下,在计划要搭建光伏微电网的屋顶上,接受了采访。





十几年前,他是一名师范毕业的学生,2001年来到马尔洋乡小学,一待就是十五年。十五年的时间里,他迎来送走一批又一批学生,在他的眼里,这些学生“都特别优秀”。

“我们是马尔洋乡唯一的小学,最高只到三年级,四到六年级在塔县念。毕业之后分别去喀什市或留在塔县上中学,但都会读完中学。我们小学是汉语教学,但学生全都是塔吉克人。对于从小就说塔吉克语的他们来说,一开始根本就不能理解。我们还得一边讲课一边给他们翻译。但是三年过去,他们从这里离开去县里上学的时候,几乎都可以说流利的汉语。每年都会有几个很聪明的学生,比如去年我教过的两个,给我印象特别深。现在他们在县里上四年级了。”谈到这里的时候,校长的脸上流露出愉快的笑容。
学校虽然不大,学前班加一到三年级总共只有76名学生和八名老师,但他们的课程设置却较为完善。限于师资和场地,小学无法开设英语课、也无法进行较为专业的体育锻炼,但小学尽可能按照国家标准设置课程,上课也全部采用汉语教学;八名老师分别来自四个民族——汉族一人、维吾尔族两人、科尔克族一人、塔吉克族四人;马尔洋乡总共只有2000多居民,而且地处偏僻,外出打工的也不多,因此学生们则主要是附近山里牧民们的孩子。他们虽然住在学校,但每次来上学都要进行十分辛苦的长途跋涉,最近的学生也需要走五公里山路才能到达小学。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校长无奈地说,“你也看到了,马尔洋乡就这么大一点,交通不方便;夹在两座山中间,也没有太多能耕作的或放牧土地,一到冬天牛羊的食物都不够,人们只能往别的乡里走。虽然我的家乡在这儿,但现在我的家人都住在塔县,我每一两个月才能回家一趟,家里人想来看我也根本不可能。”

随后我们便自然地谈到学校面临的困难。令我们惊讶的是,校长的脸上竟然流露出了开心和自豪

“三年前,外边还都是土路,一到冬天就冻上,车都进不来,想出去只能靠走路。三年之前政府出钱给我们修了这条水泥路,现在方便多了。”
不仅是宽阔的水泥路,这里的教学楼也整齐而坚固;为了适应这里的独特气候,屋顶也都经过了特殊设计。得知这些楼竟然建于十年前时,我们都难掩惊讶的神情。

“现在政府还要在后面给我们盖一个体育场,明年应该就能完工,确实是小了一点,但地方也就这么大,我们已经很满足了。”

短短十几分钟的采访,校长娓娓道来,向我们讲述着马尔洋乡小学的故事,语气中透露着自豪。傍晚和校长告别时,我们感谢他愿意抽时间和我们聊天,他却说:“应该说谢谢的是我们。”感觉很惭愧,相比于校长十几年风雨不变的坚守与奉献,我们能做的太少太少。

不知不觉,天色已晚。遥远的新疆天黑很晚,但帕米尔高原的夜异常寒冷。窝在不大的校舍里写着推送,模模糊糊想到在这样的地方扎根十五年的校长;十五年里,看着门口的土路变成宽阔的水泥路,陈旧的校舍纷纷换上新颜,他也始终未曾离开;就像院子里的白桦树永远向着蓝天,学校后面的大河一直奔流不息。国家固然越来越重视偏远地区的教育和生活,不遗余力的捐助和援建让乡村重获新生;但更不能忘了校长这样平凡而伟大的人,正是因为他们的默默奉献,一个两个千千万万个马尔洋乡才能真正地摆脱贫穷,而这里的人们也终会走出大山,看到更加宽阔的世界!

最后,来张校长的特写帅照~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以订阅哦


微信号:THU-DreamGrid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梦之网公众号


特别鸣谢
北京清芸阳光

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晶澳太阳能

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启迪之星(北京)
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
特变电工新疆

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济南洁优能源

技术有限公司


    关注 电机之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