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一任帝高宗赵构(二):赵构与宗泽

 

南宋一任帝赵构第二篇,讲述赵构与宗泽的故事。...



  • 赵构结识宗泽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春,金兵第一次包围开封府时,宋人与金兵谈判,希望金人能够退兵,为保诚信,需要宋朝一名亲王入金营为质,赵构主动请缨,宋徽宗也未多加阻拦。

在金营期间,金兵有意羞辱赵构,便拿来大弓要其打开,结果赵构竟然打开了两百斤的大弓,令金兵大吃一惊,怀疑赵构根本就是士兵假扮,根本不是什么亲王。这次,赵构被安全地送出军营。

当年冬,金兵再次南侵,因为有了上次成功的经验,宋徽宗便下令赵构再次出使金营求和,当赵构途径河北磁州时,被守臣宗泽劝阻留下,得以免遭金兵俘虏。

可能是同时代的岳飞名声太响亮,很多人只知宗泽对岳飞有知遇之恩,却不知宗泽本人的亦是一员抗金名将,其人生经历极富传奇色彩,《宋史》对其评价甚高。

  • 读书人宗泽
宗泽出身贫苦,但是家中有着“耕读传家”的传统,其父宗舜卿就是一个乡村知识分子。宗泽自幼随长兄宗沃参加劳动,农闲则在父、祖的教导下,读书识字。

大约宗泽十几岁时,宗家举家迁居交通比较便利,商贸、文化较为发达的地方居住,宗泽见得多了,想的变多了,想要做的变更多了,偏偏他又是一个极富行动力的人。不到20岁的宗泽选择了辞家外出游学,历时十余年,就学之地多达数十处。游学过程中宗泽继续读书,因为书中蕴藏着古人的智慧,同时,宗泽也在观察社会,观察周围的人,然后,宗泽开始思考书中的智慧如何才能用来治理社会,心中的思考成熟了,便需要一个舞台来施展自己的抱负。

元祐六年(1091年),宋廷举行科举考试。年已32岁的宗泽,一路进入殿试。32岁的宗泽已经到了一个成熟的年纪,但是心中的热血却越燃越烈。在殿试时,他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几乎毁掉自己的前程。

宗泽在殿试时,不顾字数限制的规定,洋洋洒洒写了万余言,力陈时弊,还指名道姓的点评朝廷的政治事件,认为朝廷的朋党之祸积弊已深。主考官思忖再三,“以其言直,恐忤旨”,将宗泽置于“末科”,给以“赐同进士出身”。宗泽从此开始步入仕途。

宗泽的官员生涯可以用平平谈谈来形容,他始终未能走进权力舞台的中心。宣和元年(1119年),年届60的宗泽告老还乡,获准授予主管南京(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鸿庆寺的虚衔,遂退居家乡义乌邻县东阳,结庐山谷间,拟著书自适以度晚年。按照正常的故事发展,宋朝只不过是又多了一个退休官员。

心中的热血依然在燃烧,宗泽希望把他对朝廷的建议编纂成书,写的多了,说的多了,自然免不了得罪人。宗泽被人诬告蔑视道教,被发配镇江“编管”。

宋代刑法规定:对于官员的流放,按犯错误性质的严重程度在流放的管理上有不同区别,最轻的是“安置”,“编管”是第二等级的处分,最重的是“羁管”。

安置可以自由活动,编管是限制区域,羁管就是软禁。

宗泽被编管期间,夫人陈氏病逝。

宣和四年(1122年),徽宗举行祭祀大典,实行大赦,宗泽才重获自由。宗泽先被任命掌监镇江酒税,二年后调任巴州(今四川巴中)通判。这时,辽、金、宋之间正在北方展开激烈的斗争,宗泽被远置西南边陲巴州,巴州地处偏僻,但是毕竟远离战争前线,谁曾想这与宗泽的意愿完全背离,老人家的报国之心依然未减。

  • 战神宗泽
靖康元年(1126年)初,在御史大夫陈过庭的推荐下,年届67岁的宗泽被借以宗正少卿身份,充任和议使。宗泽说:“此行不打算生回了。”有人问他原因,宗泽说:“敌人能够悔过撤兵当然好,否则怎么能向金人屈节以辱君命呢。”有人认为宗泽刚直不屈,恐怕有害于和议,于是钦宗把宗泽派往战争前沿的磁州任知府,说白了就是炮灰。

当时太原失守,出任两河地区的官员都借故不到任。宗泽说:“受朝廷俸禄却逃避困难,是不行的。”宗泽受命,当日就独自骑马上路,随从的只有十几名老弱士卒。

磁州经过金兵蹂躏之后,百姓逃亡,仓库空虚。宗泽到达,修缮城墙,疏浚隍池,整治器械,招募义勇,开始做固守不动的打算。他上奏说:“邢、洛、磁、越、相五州各屯精兵二万人,敌进攻一郡,则其余四郡都应援,这样一郡的兵力经常保有十万人。”钦宗表示称赞,任命宗泽为河北义兵都总管。直到这个时候,宗泽从未上过战场,也没有人相信他一介书生,年近古稀,能够对抗勇猛的金兵,起用他只不过因为实在无人可用罢了。

但是宗泽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自己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舞台,自己的报国之志终于能够实现了。

宗泽最后的人生就像一枚凝聚了自然之力的核弹,照亮了自己,照瞎了金人。宗泽这个从未领兵打过仗的文人,在战场上的表现只能用“开挂”来形容了,所谓“大爷会武术,金兵挡不住”。

1126年10月,金兵围攻北方门户真定,钦宗命宗泽率部前往救援。真定陷落后,金兵分路南下,分遣数千骑兵进攻磁州。宗泽披甲操戈登城指挥战登城指挥战头斗,命士兵以神臂弩射之,粉碎金兵的攻势后,打开城门,乘势纵兵追击,斩敌数百,缴获大量战利品。这是宋军首次击败金兵,极大地鼓舞了河朔各地宋军的斗志。

为什么之前宋军一直不能击败金兵,而一个从未上过战场的文艺范老大爷第一次上场,就击败了金兵?笔者只能归结为:天赋、斗志、勇气。

下面,笔者简单总结一下宗泽与金人的战绩:

1126年11月,宗泽独自率兵赴京勤王,途遇金兵,大败金兵。

1127年正月,宗泽至开德,与金人十三战皆胜。

同年,宗泽领孤军救援京城,遇金兵,大败之。金兵进犯濮阳,宗泽大败之。宗泽领兵到达卫南,大败金兵。

1128年,金兵攻打开封,宗泽大败之。金人攻打滑州,宗泽大败之。

宗泽声望日著,金人听到他的名字,常常既尊敬又害怕,他们与宋人谈到宗泽,必定称他为宗爷爷。

  • 铁血宗泽
战场上的宗泽就是魔鬼,就是铁血战士。再讲一个宗泽御下的故事。

金将占据西京,与宗泽对峙。宗泽派遣部将李景良、阎中立、郭俊民领兵前往郑州,和金兵相遇,双方大战,阎中立战死,郭俊民投降,李景良逃跑。宗泽抓回李景良,对他说:“战而不胜,罪可以饶恕;私自逃跑,这是无视主将。”将他斩首以警戒将士。不久郭俊民与姓史的金将等持书来招降宗泽,宗泽训斥郭俊民说:“你因失利而战死,尚且是忠义鬼,现在反而替金人持书诱降,你有什么面目见我呢?”将他斩首。宗泽又对史姓金将说:“我受命守这块疆土,宁死不让。你为人将,不能以死打败我,却想用儿女之情话招降我吗?”也将他斩首。金人再次入侵滑州,部将张捴为请求前去救援,宗泽挑选兵士五千人交给他,并告诫他不要轻易作战以等待支援。张捴到达滑州与敌人接战,金人兵马十倍于张捴,诸将请求稍稍避一下敌人的锋芒,张捴说:“避而偷生,有什么面目见宗公。”于是力战而死。宗泽得知张捴告急,派遣王宣领骑兵五千人救援。张捴死后两天,王宣才到达,与金人大战,将金人打败。宗泽迎回张捴尸骨安葬,抚恤他的家属,并以王宣知滑州,从此金人不再进犯东京。

  • 宗泽与岳飞
宗泽和北方的民间自发抗金武装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收编了号称百万人的大军,事实上成为了抗金的中心人物。他委任王彦为“制置两河军事”,王彦便派人命岳飞所部“赴荣河把隘”。岳飞和王彦难以共事,便决定率领部伍南下东京开封府,再次接受宗泽的领导。宗泽珍惜岳飞的才干,体谅他的爱国之心,原谅了岳飞的违反军纪(指率队离王彦之事),留在营中听候差遣。

1128年1月,金军大举南侵,进犯孟州汜水关。宗泽即派岳飞为踏白使,让他率领五百骑兵前往侦察。岳飞在汜水关一带击败金军,凯旋后,即被宗泽任命为统领,不久又提升为统制。

正是宗泽对岳飞的赏识与提拔,才使得岳飞能够迅速从军旅中崛起,站稳脚跟。

  • 赵构与宗泽
康王赵构再次出使金营,经过磁州,宗泽迎拜说:“肃王一去不回,现在敌人又诡辞召大王,希望不要去。”康王于是转回相州。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其中大多数人客死他乡。如果赵构身在金营,恐怕也是有去无回,从这个角度来讲,宗泽对于赵构有救命之恩。

为什么宗泽如此能打,却没能力挽狂澜,恢复河山呢?因为他在宋朝内部的政治斗争中失败了,政治的角力决定了国家资源的分配,没有充足的资源支撑,战神也只能悲愤而绝。政治斗争实在太难,难过靑庐读书、难过金榜题名、难过指点江山、难过习武操练、难过战场杀敌,难过一切。宗泽不是不懂政治的傻子,只是政治上的敌人更难对付。宗泽的学生岳飞亦如此。

靖康元年,赵构设置大元帅府,檄令会兵大名。宗泽踏冰渡过黄河见到康王,说京城被围困很长时间,救援京城不可缓慢。恰逢签书枢密院事曹辅带蜡封钦宗手诏从京城来,说和议可成。宗泽说:“金人狡诈,这不过是想欺骗我军罢了。君父盼望救援,胜过饥渴,应该赶快令兵直趋澶渊,依次建造营垒,以解京城之围。万一敌人有别的阴谋,则我兵已在城下了。”汪伯彦等人加以阻难,赵构不纳宗泽全力营救开封之言,与汪伯彦等又继续向东平转移,只余宗泽一万人马往援开封。

靖康二年(1127年)正月,宗泽寄书信劝告赵构檄令诸道会兵京城。宗泽又发书给北道总管赵野、河东北路宣抚使范讷、知兴仁府曾懋,让他们合兵救援京城。这三人都认为宗泽狂妄,不予理睬。宗泽只得领孤军前进。

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宋朝将领刘浩的两千兵马进驻广济军,赵构命他改隶黄潜善,不再让宗泽指挥此军。 这时黄潜善掌握着三万六千人马,却只知保存实力,按兵不动,使只有二万五千人的宗泽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宗泽虽取得了一些胜利,队伍却也有不少损耗,难以伤及金军元气。

金兵胁迫徽、钦二帝北去,宗泽得知,立即领兵奔赴滑州,经过黎阳,到达大名,想直接渡过黄河,控扼金人的退路,截回徽、钦二帝,然而勤王之兵却无一到达的。宗泽又听说张邦昌僭位,想先行领兵进行讨伐。恰逢大元帅府传来书信,约他领兵靠近都城,按兵不动以观察形势变化。

赵构在南京即皇帝位,宗泽入朝相见,涕泪交流,提出复兴国家大计。当时他与李纲一同入朝对答,两人相见谈论国事,慷慨流涕,李纲认为宗泽是一个奇人。赵构想留住宗泽,黄潜善等人进行阻碍。宗泽被任为龙图阁学士、知襄阳府。

当赵构下诏派遣官吏迎奉六宫去金陵,宗泽上书说:“京师,是天下的腹心。两河地区虽然没有安宁,但只是一个手臂不足以依靠罢了。现在急忙想舍弃它,不仅只是损害一个手臂,这是连腹心一起抛弃。过去景德年间,契丹侵犯澶渊,王钦若是江南人,即劝皇上巡幸金陵,陈尧叟是蜀人,即劝皇上巡幸成都,只有寇准毅然请求皇上亲征,最终采纳寇准的建议取得成功。臣不敢比寇准,但不敢不将陛下比章圣皇帝。”宗泽还呈上五件事,其一是说黄潜善、汪伯彦主张南巡江南不当。宗泽先后的建议,经过三省、枢密院,时常被黄潜善、汪伯彦等人所阻抑,他们每次见到宗泽的奏疏,都嘲讽为狂。

  • 宗泽之死
1127年,金兵大规模进攻,想一举消灭了南宋,宋高祖从南京逃到了扬州,剩下宗泽在前方指挥抗战。他镇定自若,设计让金兵中了埋伏,乘胜追击,连战皆捷。

宗泽建议乘势渡河,收复失地,并提出六月份是出师的最佳时间。因为金兵主要以骑兵见长,炎热的六月,正是他们难以致用的时候,所以他一次次上疏高宗乞请‘回銮’。”

“若陛下听从臣言,容臣措画,则臣谓我宋中兴之业必可立致。”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乞回銮二十四疏”,从1127年7月到1128年5月,宗泽接连上了24封《乞回銮疏》,甚至向高宗发誓:“臣若有毫发误国之计,臣有一子五孙,甘被诛戮,以谢天下!”可这样的诚意和决心,反而让宋高宗“信而见疑,忠而见谤”,一封封回銮书石沉大海,“驱逐金虏,在此一举”的渡河计划也化为泡影。

建炎二年七月癸巳(十二)日(1128年7月29日),一代抗金名将宗泽油尽灯枯,他对前来探望的将领沉痛地说:“我以二帝蒙尘,悲愤至此,你们多能歼灭敌寇,那我死而无恨!“又不停地念诵杜甫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闻者无不泣涕。直至断气,无一语及家事,最后连呼三声“渡河!渡河!渡河!”后含愤辞世。

宗泽死后,杜充继任东京留守。他“性残忍好杀,而短于谋略”,置宗泽生前的计划于不顾,北伐终告夭折。

东京开封于1130年陷落

宋高宗在扬州赐赠宗泽为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号“忠简”,其含意为:危身奉上曰忠,正直无邪曰简。

宗泽去世后,岳飞亲自扶灵到镇江,与夫人陈氏合葬于镇江京岘山上,墓前竖着一块白云墓碑,上面刻着“宋宗忠简公讳泽之墓”,他还在茔旁花山湾云台寺创设了宗忠简公功德院,以祠祀宗泽。之后岳飞被罢军权,忧郁不得志时再次来到这里凭吊恩师,感慨:“慨念拔救恩,爱国情更深。衣冠貌不朽,忠武训常新。留钥英风古,遗像正乞尊。谈兵虎帐冷,使我泪满襟”。

  • 《宋史》的评价
元朝官修正史《宋史》脱脱等的评价是:

《宋史》:方金人逼二帝北行,宗社失主,宗泽一呼,而河北义旅数十万众若响之赴声,实由泽之忠忱义气有以风动之,抑斯民目睹君父之陷于涂淖,孰无愤激之心哉。使当其时泽得勇往直前,无或龃龉牵制之,则反二帝,复旧都,特一指顾间耳。黄潜善、汪伯彦嫉能而惎功,使泽不得信其志,发愤而薨,岂不悲哉!

笔者试着翻译一下:金人掳走徽、钦二帝,宗泽凭借自己战胜金人的威名,振臂一呼,黄河以北就有数十万的民众相应,这是由于民众敬佩宗泽的忠心、勇气,也是由于民众内心的国家大义被激起。如果当时宗泽能够调动国家的资源,没有任何的掣肘,勇往直前,则救回徽、钦二帝,收复国都,只是弹指一瞬间的事情罢了。黄潜善、汪伯彦嫉妒宗泽的能力,恐怕宗泽享用更大的战功,便从中作梗,使得宗泽无法实现自己的报复。宗泽发愤而死,令人心生悲凉。


    关注 卓文君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