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解释风格决定了你的被接受程度

 

当事件发生时,改善你的解释风格就等于降低事件对你的伤害,提升事件对你的积极意义...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标题下方的蓝色字体“CEO智讯”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精彩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不做愤怒的骆驼,血迹引来饥饿的秃鹫,凶狠的狼和黑压压的食人蚁,活活把庞大的骆驼逼上绝处。。。。





1
人们对事件的看法是怎么产生的呢?从事件发生到看法形成,这中间又经历了什么?

打个比方吧。此刻你发了一条重要的短信给某人,结果迟迟不见某人回复。不同的人就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情绪,并做出不同的决定。

有人生气愤怒,发誓再也不给某人发短信了;有人平静从容,决定等会儿再说;有人着急忙慌,立刻发更多的短信。

心理学家把这个东西命名为归因方式,也就是解释风格,即每个人解释事件发生原因的倾向

当我们发现短信没有得到回复后,并不是立刻形成看法,做出决定的,而是先在大脑里做出对方未能回复原因的解释。

如果解释为对方现在很忙,没有看到短信或者暂时没有找到回复的时机或者需要深入思考,才能慎重回复,你就会平静松懈,继续等待。

如果解释成对方会不会遇到什么紧急情况,正处于危险之中,你的肾上腺素会骤然升高,紧张慌乱之下又发了更多短信,甚至还可能立刻打电话过去。

总之,你对事件发生原因的解释才使你形成对事件的最终看法,继而影响情绪和行为


2
我们对事件的看法是由解释风格决定的,这一点在许多生活事件中得到印证

我听过有一对夫妻某一次吵架的情形:和大多数吵架的起因类似,无足轻重到睡一觉就能想不起来。这对夫妻是为了孩子吵起来的。

有一天,妻子把几个月大的儿子放在床上,逗他玩,这时老公进来了,一看孩子没穿尿裤,光屁股坐在床上,二话不说把儿子端到厕所开始把尿。妻子异常气愤,追了过去,朝老公劈头盖脸道:

“小孩子是个物品么?不需要他的同意,就随便把他端过来端过去。你总是这样!你就是这样!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从来不懂得尊重别人!”

老公不吭声。老婆没有对手感,更加气愤:“你说话呀,你为什么不说话?”

过了一阵,老公以为事情已经过去了。两人蒙头吃饭。老婆突然站起来把老公的碗筷夺走了。老公很错愕。老婆说:“我就是要让你也感受下不被尊重的滋味。”

战火立马升级。老婆说:“我要离婚。不和你这样不尊重别人的人过一辈子。”老公说:“离就离,现在就去……”

老婆之所以怒不可遏,失去理智,闹到要离婚,既不是老公真的罪不可赦,也不是老婆爱作。

 问题出在老婆的解释风格。她把老公抱走孩子把尿这件事解释为老公不尊重孩子,又扯上从前种种,联想到一辈子要和这样的男人过,不免悲从中来,伤心欲绝,于是离婚也在所难免

可是这个解释是不成熟的。抱走孩子是不能和不尊重孩子,进而不尊重所有人划等号的。所以阻止他们离婚的最好办法是调整老婆的解释风格。


3
还有一对夫妻。妻子学文出身,多愁善感;丈夫是理工男,做事一板一眼,习惯用实验和数据说话。

有一段时间,妻子得了失眠症。她每天都抱怨自己前一天晚上一分钟都没有合眼,整宿整宿睡不着。她越是这样想越难入睡。到后来开始恐惧夜晚,恐惧睡眠这件事,连安眠药都没用。

她对医生说:自己失眠是因为自己失去了睡眠的能力。睡眠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失去满足自己最基本需要的能力比医生判定一个壮年男子得了阳痿打击更重大。

丈夫听了妻子对医生说的话,有点怀疑,但他没有告诉妻子。他决定这个晚上自己不睡觉,躺在妻子身边,暗中观察、记录妻子的睡眠情况。很快他便发现妻子对失眠原因的解释是错误的。虽然和正常人相比,她的睡眠质量的确有点糟,但绝不是像她自己说的那样:一分钟都没睡着。

丈夫偷偷作了一张表,把妻子的觉醒时段和入睡时段都一一描绘、标注出来。

第二天,当妻子又开始苦恼绝望地诉说昨晚一夜没睡时,丈夫把绘了一夜的表拿出来给妻子看,他认真地指着表说:你看,你是有睡眠能力的。凌晨一点到三点你睡着了,五点到六点多又咪了会儿,足足睡了三个小时。并不是你说的一分钟都没有睡着。

妻子听了又惊讶又感动。她终于相信自己仍有睡眠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她的失眠症痊愈了。

真正让妻子失眠的正是她对失眠原因的不良解释。

除了不成熟的解释外,单一的解释风格也是造成人生困境的原因

如女士X认为自己不幸福的婚姻是老公造成的,改变不了老公也就意味着改善不了婚姻,女士Y认为不幸的婚姻是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改变不了老公,但可以改变的事情还有很多,婚姻的幸福指数也有提升的空间。

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兰格曾对离婚现象进行研究发现:将失败的婚姻归咎于前夫的女士更加难以自拔,而认为婚姻问题有许多原因的女士更容易从困境中走出来

显然多元的解释风格与单一的解释风格比较,前者提供了更多走出困境的路线。


4
好消息是一个人的解释风格是可以改变,可以塑造的

1996年,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创立了一种叫“归因再培训”的干预方法。

研究人员组织了一批大学毕业生观看两个毕业生关于如何做出职业选择的对话录像。其中实验组看到的对话,重点放在任何职业成长都要付出自身的努力与汗水。

对照组则把对话重点放在好工作取决于外部环境和运气上。短暂的干预后,实验组成员表现出了对职业选择有更多的内部控制上,并愿意采取更多职业探索行动,而对照组则没有这些变化。

当事件发生时,改善你的解释风格就等于降低事件对你的伤害,提升事件对你的积极意义

往期回顾:

  • 从联想8次重组看“战略与组织”的协调关系

  • 为什么人才来了又走你可能犯了这三大错

  • 实体经济拖不起中国楼市的泡沫

  • 马云的丁丁挑逗了马化腾,结果刘强东中枪了

  • 一个员工的离职成本又多恐怖,算下
  • 为何让外人来帮公司开经营会?

  • 中国不差钱,差的是企业家和好的企业

  • 管理的8大悖论,你有体会到吗?

  • 富士康逐步撤离大陆在印度建百万人工厂

更多内容敬请点击下面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女人的心里都住着一只妖精,长按加入妖女帮


    关注 CEO智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