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文观止》的夏天

 

....





僧人自农历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安居不出,精进修行。是谓结夏。取这个意思,今年夏天没读任何新书,只闭门把几本旧书翻了一遍,记忆的残砖碎瓦们渐次出土。这里记一些《古文观止》的重读笔记。上一次这样边边角角地读下来,是高中时的事了。恍如在上辈子住过的街头巷尾重走了一遭。

我这本岳麓书社的《观止》是初三暑假一亲戚送的,布字舒朗,注解简明得当,封面是紫檀色的,现在已磨毛了。

那几个暑假,每天下午学校补课后,照例和我爸去游泳,潜在池底,仰看水面上盈盈动荡的天光,水下有清泠的声音注满耳朵。这时头天夜里读过的词句就浮动起来: “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泳池边休息,披着浴巾喝汽水,有时会突然冒一句:“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此后的许多个夏天,各有各的忧乐和独到处,而那种清爽空明的感觉,是无可比拟的。

喜欢《国语》中时不时提到的古老的“秩序”。 彼时,宇宙在人的理解中,一度是安详、圆满的,鸟栖林,兽归山,鱼沉渊,云行雨润,万物各得其所,星辰悠徐地运转。他们相信国家的制度只要顺应了造化的法则,国泰民安不难致也。故打猎,要春蒐、夏苗、秋狝、冬狩。市政工程得“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国有郊牧,疆有寓望,薮有圃草,囿有林池”。渔业遵从的古训是:“古者大寒降,土蛰发,水虞于是乎讲罛罶,取名鱼,登川禽,而尝之寝庙,行诸国,助宣气也”。

《敬姜论劳逸》一篇,描述了天子、诸侯、 卿大夫、庶人各自完成每天应尽的工作后,都加上一句:“而后即安”。人人各司其职,世道就安稳,令人感动的一厢情愿。相似的是小时课本所描绘的世界:小朋友们背书包上学,农民伯伯种蔬菜,警察叔叔捉坏人,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快乐地生活,秋天蚂蚁辛勤地屯粮,冬天到了,松鼠和狗熊准备冬眠了。“而后即安”,像一声舒缓的叹息。

这些描述“秩序”的文字,愿景是甜美的,语气都极静穆,且充满韵律感。钟爱这一句:“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草木节解而备藏,陨霜而冬裘具,清风至而修城郭宫室。”想到后来的烟尘扰扰流血浮橹,再读一遍则苍凉之至,像已成废墟的城市中,飘荡着祥和的广播女音。

《公羊传》对所谓微言大义的阐释,有一种揣摩领导指示的猥琐和自鸣得意。但《宋人及楚人平》是极好的故事,迂腐的光明磊落,如苗人凤和胡一刀高揖对饮的疏朗。 《有子之言似夫子》和《晋献文子成室》,节奏活泼,语感真好,同一句式反复出现,造成类似音乐中主旋律的效果,这一招是后世韩愈的看家本领。

起读《观止》,我专挑山水美文来看,对议论文不太感冒。后来觉得雄辩中的巍巍之概、滔滔之势,有时胜于山之巍巍水之滔滔,也很好看。秦汉文章重骨力,《战国策》、《史记》是养语感极佳的范本。《谏逐客书》自是千秋楷模。魏晋选的少,要看魏晋文章六朝辞赋,当看《昭明文选》,但《兰亭》、《五柳》、《归去来》总是逃不掉的。《兰亭》之温雅蕴藉,《五柳》之落落高风、《归去来》的醇厚舒畅,都是可以玩味一辈子,没事就拿出来背背的好文字。

和《归去来》一样,《岳阳楼记》也是古来读书人一代代用声音打磨得光洁莹润的文本(这两者的精神加起来,恰好是中国古典文人的最高精要,也是最大矛盾)。自宋以下,那些在历史中面目模糊或无趣或可憎的官员们,大多曾在私塾里摇头晃脑读过范文正公这一篇文字,或多或少都意气飞扬地幻想过“先忧后乐”的气概,无论后来行径如何。今天士大夫精神是没有了,忧国忧民也无必要,而且过于忧国忧民,话说太多影响社会和谐,国家还会让你闭嘴的。但我们有必要知道,这种高贵的精神曾经存在过,知道在自己每天鸡毛蒜皮的喜怒哀乐之外有更广阔的所在。每为一些小事心里烦闷时,就常抄这一篇。文辞也极好,星散的用韵。前面两段写景也得体,不纤弱不粗糙,托得起最后一段的宏亮。

《观止》若是一张专辑,主打歌无疑是四大家,韩柳欧苏。韩愈的文章我个人不是很喜欢,选了二十四篇,占四大家之首,但考虑到他后世影响之大,也不得不服气。

这四个人都是深渊,莫得其涯,学一家足以名世,研究一人足以耗一生,这里只浮光掠影地各聊几句,作个比较。

人说韩潮苏海,其实韩愈文字更多是陡峭、险峻,像奇峰,而不凝滞,是“群山万壑赴荆门”的奔走之势。一句话反复说,节节逼人,无理说三分,有理就连说八遍。《讳辩》的结尾,回环往复,气势汹汹,简直要干架。《进学解》佶屈聱牙,什么“爬罗剔抉,刮垢磨光”,拗口之至。而韩愈的滋味正在于此。戏曲中有关于“宁可拗口也要表达本意”和“宁可把本意调整下也要让句子顺口”的争论,即音乐性和文学性的取舍问题,在韩愈这是不成问题的——他的拗口是故意的。像陈奕迅有时沙哑如烟嗓也别有风味。

柳子厚文句有金石气,扣之铿锵而硬。相较于韩愈摧枯拉朽的雄浑,则清冷许多。和韩愈相似,柳也常有拗口处,即所谓“横空盘硬语”,但拗口处正是有骨力处,有嚼头。用他自己的话来形容其文风,是“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硬语太多,文本难免会不够流畅,而上面那句接下来就是:“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用一对句,就顺多了。《始得西山宴游记》、《小石潭记》都是我最爱的课文,终生滚瓜烂熟,此本不选,大憾。

《种树郭橐驼传》,以前读,是讲种树、治国的道理,现在读,感觉是说恋爱婚姻的道理,总之都是三字:少折腾。

人说韩愈的几篇辩论是中国文字中最高超的辩论,我觉得不是。韩愈的气势盖过了逻辑,《观止》中逻辑最好的,是柳宗元的《驳复仇议》和欧阳修的《纵囚论》,但欧阳修说得更加游刃有余、潇洒自如些。

比之韩柳,欧阳修则舒缓平和得多,直观的表现就是:好背。《秋声》、《醉翁》,音韵实在流畅,摇曳多姿,读来满口生香。把“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改成“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的故事,小学时在百科里看过,当时就觉得很有道理。欧阳修是四大家里我私人最对胃口的一家。自幼看口袋妖怪,曾给这四家分过属性,气势汹汹的韩愈是火系,汪洋恣肆的苏轼是水系,柳宗元是岩石系且是嶙峋的怪石,欧阳修渊然静穆,是木系。

三苏里,我只对大苏了解较深,老小苏,未专门找集子看过。苏轼文章,不同时期风格有别,大要只在“舒展”二字。他评人文字,行文如水,随物赋形,行于当行,止于不可不止,实是自评。书中选的全是他“端”起来的文章,即千秋佳作,要看其文之深味,及其人之洒脱可爱,要看他手札。“此中凡百粗遣,江边弄水挑菜,便过一日。”“往还瑞草桥,夜还何村,与君对坐庄门吃瓜子炒豆,不知当复有此日否。”“大略只似灵隐天竺和尚退院后,却住一个小村院子,折足铛中,罨糙米饭便吃,便过一生也得。”我们用白话写散文,从“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这样的句式中得的养分,似乎不如从这类闲笔中所得的好消化些。

明代不甚懂,提两句。《报刘一丈书》苍老泼辣。《徐文长传》语感极好,痛快淋漓。著名那段:“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当其放意,平畴千里;偶尔幽峭,鬼语秋坟。”哪里看出语感好?“羁人之寒起”前,不加“如”字,是为语感好。加了“如”,则是“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如羁人之寒起。当其放意,平畴千里……” 工整是工整了,可作为结句,总觉得不如前者利落沉稳。这些是要讲究的呀。所谓气韵,所谓语感,就在这一类细节的处理。这本书前边,《鲁共公择言》里,重复用了同一句式:“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第三句“以…亡”间若还是一个字,就呆滞了。

最后补几句《阿房宫赋》,是我非常喜爱的一篇,真是神完气足、神光灿灿的佳作,“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和“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都是用快进的手法拖历史的进度条,极飒爽。这篇也尽是读了满口生香的好句子。用文字搭建了一座从未落成的、永不熄灭的宫殿。要是删掉最后一段散文化的议论,就是一颗莹光流转的珍珠了,可那段议论也很精彩,删了实在可惜。

古文稍入门的人,都知道《古文观止》是村塾级的选本,不提《文选》,《古文辞类纂》、《古代汉语》(王力选本)的眼光和架构都高过它不少。然而没办法,我在里边尝过了太多的夜晚和灯光,如同故居一般,虽琼楼金殿不与易也。就像西游里那位,觉得西方极乐净土也就那样,永远念叨着不如回高老庄去,不如回高老庄去。

人年少时在哪里沉醉过,哪里就是他的高老庄了。

16.7.26



扫描关注


    关注 深山电报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