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与儒家思想

 

和田玉之所以经久不衰,除自身有独到之处,还有一个深层原因,就是附加在玉石之上的精神价值。在历代...



玉,石之美者。因为美,石才成为了玉。也由此一跃而为古人眼中聚天地之精华、集山川之灵气的珍宝。

中国的玉,包容万千,广义而言,和田玉、岫岩玉、缅玉、南阳玉、水晶、玛瑙等等,都可归属于玉的范畴。然而在懂行的国人眼中,只有和田玉能被称为真玉。外国人口中所谓的中国玉,指的也是和田玉。

和田玉之所以经久不衰,除自身有独到之处,还有一个深层原因,就是附加在玉石之上的精神价值。在历代名人的助推下,我国的玉文化得以流传,生生不息。我们的圣人——孔子就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和他的儒家学派,曾让整个中国爱上和田玉。



在孔子看来,美丽的玉石,凝结着十一种品德,是当时圣贤的终身追求,以及封建道德的最高境界。

但玉石的道德化,是从春秋才开始的。"玉和德相符"的类似理论,管仲的著作有所描述。孔圣人在《礼记》中将其细化,才使得玉石代表了那么多品行。



孔子论玉不是故弄玄虚,也不是普通的说教,玉石道德化带来一种新的美学理念。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有着较高的现实意义,其美学观念对后人起到深远影响。

那些有关道德的儒家学说,多以美玉为依据,并始终以玉为尊。随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样的金句越来越多,和田玉的道德象征地位得以巩固。



圣人对德和玉的比喻是否妥当,今天来看已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孔子把君子和玉紧密地联系起来,后世的儒家子弟,要求君子要效仿那十一种德,并付诸实施;二是君子要像玉一样,有着温润、谦恭的风度。



儒家还经常说:君子无故,玉不离身。这句话直接将玉普及到了民间,极大的促进了玉文化的发展,很多文人雅士开始入手玉石。儒家理论对玉的传播贡献很大,将玉从王者手中解脱出来,为君子所佩戴,为文人所仰慕。


    关注 玉缘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