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粲然: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一部英雄故事  树儿童馆走进三五锄 · 下篇

 

孩子们在听来的童话故事里,与自性和人生进行对话。这是他们在幼年时所获得的、最珍贵成长课。而在不知觉当中,孩子们也在书写着他们自己的“成长英雄故事”。...







三五锄  与  树儿童馆

一南一北,我们的相遇相知今年五月,我们将知名作家、三五锄的创办人粲然老师邀请至大连,在树儿童馆与百余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进行了一次特别的分享,我们通过10个“失败”的故事看到了一个勇敢的教育先行者、一个真实幸福的妈妈、一个亲切率真的粲然。

时隔半年,我们如约走进三五锄,看到的并非是一个“模范标杆”式的幼儿园。相反,她并未依傍某位教育大师的经典理念,也没有先于时代高深莫测的课程体系。然而,她的真实、自由、开放,和对孩子那份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接纳,让我们深深的震撼。

本次厦门之行,我们还将教育戏剧带到了三五锄。作为同样注重儿童价值观及人格发展的教育戏剧,将与在人性教育熏陶下成长的三五锄孩子们之间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请随我们一同走进本期树儿童馆走进三五锄·下篇。

点击下方蓝字,继续阅读上一篇三五锄相关文稿:

三五锄:一家不像“幼儿园”的幼儿园 | 树儿童馆走进三五锄·上篇

···
“孩子们在听来的童话故事里,与自性和人生进行对话。这是他们在幼年时所获得的、最珍贵成长课。”

—— 粲 然孩子们对于故事的需求,是无有餍足的。然而许久以来,市面上的大多数故事都在以“非此不可”的圣旨模式抵达他们。于是,故事开始衰竭。故事衰竭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人们对价值观的探索缺失了。成人和孩子在故事场里,极少一起去思考:什么东西值得人为之倾力付出?什么追求是愚蠢的?真善美的真正内涵是什么?人要过怎样有意义的生活?

和大多数的儿童教育机构不同,故事是三五锄重要的教育载体,某种意义上,三五锄的课程都是围绕故事而展开的。不论是它们的名字故事课、童话叙事课还是戏剧课,老师们总是带领孩子,利用已知的原有故事,重新组合塑造。这里面最关键的是:“通过特殊的心理投射,用隐喻的方式充分接纳和肯定孩子们的独特天性,用蓬勃深远的意象引导他们去面对自我的一体两面,鼓励他们在未来长远的人生中完成内心整合。”




这使得三五锄不像幼儿园,更像一个为孩子设立的童话世界,让他们在“玩”中表达自己、管理情绪、厘清边界,在故事中获得勇气与体察世事的多元视角。

粲然说:“现实是中性的,故事是生活的比喻,给人以意义。”当真正意识到童话故事所蕴含的心理意义,意识到童话故事实则是以深层隐喻的形式潜入孩子内心与无意识领域,意识到童话故事如此千方百计地引导孩子去正视与追求此生真正的意义,引导孩子理解:与生活中层出不穷的苦难做斗争,与自性中的障碍做斗争,是人类生存的固有部分,当真正意识到故事的珍贵,就能找到和孩子们心灵对话方式。”

教育戏剧也是通过戏剧故事而展开许多问题的探索,尝试让孩子们能够认识自我、他人和世界,从这一点看来,三五锄和树儿童馆似乎是殊途同归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一部英雄故事。”

—— 粲 然粲然认为“每一个孩子的故事都是英雄故事”,无论有无读写能力,每个人都有故事。在讲故事上,每个人都是平等表达者,这可以改变对话方式。当你给我讲一个故事,我把它转述给另一个人,或者过几天再重述的时候,事实上每一次我们都会加一点点属于自己的诠释或理解进去,于是故事开始有了色彩和生命。

欺凌、愤怒、孤独等是孩子成长里很棘手的问题,孩子们可能在别的情境中难以启齿讨论这些问题——比如怎么才能从这些负面的情绪和行为中改变过来——讲故事为他们提供了一种舒服的表达方式。



讲故事也是激发想象力的过程,尽情肆意,无所限制。苏格拉底去到年轻人中间并不是提供答案的,而是不停提问,他在其中强调的伦理推断、批判性思维、道德想象力等,需要年轻人自己探索。

讲故事的美好还在于,可以回应“生而为人我是谁”的问题。它蕴含着对“人”这个概念的理解: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说某种语言,拥有特定的历史传统、家庭邻里……一种对故事的情感已然存在。而个体生命是每个人的“故事”的独特表达,表现了人类的能动性以及个体的唯一性。

我们活这一生,就是在雕刻和讲述我们自己的故事。如粲然所言,“那些被成人认为一成不变的故事,在纯儿童的语境中经常被改写——即使不是在游戏语境下、生活细节语境下被改写,也会在与潜意识的自我对话中被改写。这不仅是孩子擅长做的事。实际上,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总是在与过去的自己,过去听闻的故事形成对话。遵循它、反驳它、改写它,最后,形成独一无二的自己。”



“三五锄的孩子不惧大人,有自己的好奇心,需要明白的事情,和想要表达的情绪,这样就可以了。”

—— 粲 然此次厦门之行,我们还将教育戏剧带到了三五锄。

教育戏剧始于儿童的假装游戏,它是儿童成长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技能与需求。这种与生俱来的“戏剧力”让孩子们很容易便可以在教育戏剧的课堂中达成“游戏的共识”,一同构建并进入故事,体验角色的境遇,感受角色的情绪,运用已有的经验,输出自己的理解。

戏剧总是关乎些什么的,即便是最简单的戏剧形式,都必定是用艺术形式去说明这世界的某些真相,帮助儿童理解自身、以及身边的社交世界。它的目标并非那些表演的技巧或是已知的事实,而是与价值观、原则、意义等内容有关的理解。同时,戏剧又是群体的,它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听到、看到的机会。



那么,作为同样注重儿童人格发展与价值观形成的教育形式,究竟会与在人性教育熏陶下成长的三五锄孩子们之间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我们带着期待开始了这一次的分享。

故事的名字叫做《该不该救狼》。在一家森林医院中,孩子们是治疗小动物的专家。有一天,森林中的一个农夫打来求救电话,说是在森林中发现一只身受重伤的狼,请求孩子们的帮助。然而医院的院长却坚持只能为小动物治疗,作为医生的孩子们,会如何面对这个状况呢?



显然,这个故事引发了两个维度的探讨:

一是关于如何理解社会所定义的“好与坏”的探讨——当“坏人”们遭遇困境寻求帮助时,我们该如何应对。

二是关于人性与社会的探讨——当医生的职责与权威的压力发生冲撞,我们该如何面对。



然而,令我们惊诧的是,三五锄的孩子们面对这样一个略显复杂的问题时,态度竟出奇的一致——

“不要打狼!不要打狼!”

“我们要救狼!”

“院长不让?我们先把它救好再说,我随时准备过去!”


“因为生命是最重要的!”


“已经快救好了,院长生气也就是会生病,我们再救院长就好了。”

“因为它是狼妈妈,是女生,我们要救她!”





这就是故事的意义。孩子们在故事中看到世界、看到他人、更看到自己,他们运用自己并不丰盛的经验,努力地向这个世界诠释他们的理解,表达他们真实的爱。

这正如粲然所说,“要邂逅自由、真实的灵魂,我们和孩子都需要意识到,所有(故事的)文本都存在一体两面。一方面是已知的、珍贵的智慧财富,一方面,是未知的,你可以去探索和创造的无尽空间。”

 关于树儿童馆


树儿童馆专注于教育的创新,是大连首家引入并践行英国教育戏剧的专业机构,为3-10岁儿童提供教育服务儿童教育戏剧课程与传统教育方式不同,注重孩子的过程学习,以孩子为中心的课堂里,鼓励孩子“自我探索”,形成对于自我和世界的独立认知。

目前在每周末,针对3-4岁和4-6岁的孩子,树儿童馆分别推出了一节经典试听课程《谁喝了小熊的粥》、《该不该救狼》,请关注孩子内在发展的家长赶紧为孩子预约吧。

免费试听课报名方式:

关注树儿童馆微信服务号(WeChat ID:TreeKidsland)

点击这里在线预约”,直接进入在线预约平台。

阅读更多信息:

树儿童馆社区开放日 Open Day系列活动 正式上线

树儿童馆少年剧场课程(7-10岁) 正式报名中



>>>>关于树儿童馆微信公众号的一次正式说明目前,树儿童馆同时运营着的两个公众号,它们有内容、功能和更新频率上的区分。

“树儿童馆TreeKidsLand”是服务号

每月更新四次。

内容主要与儿童及教育戏剧相关,信息覆盖教研、培训、实践及沉淀。本公众号文章多为树儿童馆原创内容,旨在通过我们自身的教育探索,实现发展自己、发展家庭、发展教育的目标。

“课堂内外”专栏——教育戏剧的研究及教育戏剧课堂的解读;

“教师日志”专栏——与儿童在一起,用教育戏剧的方式工作的经验与感受。



“TreeKidsLand树儿童馆”是订阅号

每周可更新数次。

这一公众号的设置,更多的是增加我们与家庭沟通互动的机会。本公众号的文章的作者除了我们自己的编辑团队,还有来自会员家长和专家后援团。

“光合作用”专栏——将定期进行各类主题活动的发布和报道;

“养儿育女”专栏——为会员提供分享和交流育儿经验的平台。

欢迎关注树儿童馆订阅号,获取更全面、及时的信息!


    关注 树儿童馆TreeKidsLand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