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襟抱,普世情怀——中秋品父亲

 

月华无语,这一轮升起的明月,映过秦砖汉瓦,诵过唐诗宋词,今又照亮谁的新愁,点亮了谁的眸光,映了谁家的...



月华无语,这一轮升起的明月,映过秦砖汉瓦,诵过唐诗宋词,今又照亮谁的新愁,点亮了谁的眸光,映了谁家的轩窗?今夜,月影婆娑,秋虫呢喃,我依偎在母亲身旁撒娇,父亲亦师亦友般和我窃窃私语,此情此景,让我恍若梦回稚子之心的童年,幸福在心间弥漫。草根诗人父亲——江湖散人袁国屏先生,他本是内潋、极不善言辞的人,但当他说起有关诗的平仄韵律之美时,却是滔滔不绝,意犹未尽,对诗词的炽热之情溢于言表,随后便吟出了两首即兴之作,现将其新作附录如下,与诸君共勉:

《中秋夜怀远》


喜值中秋夜,楼高独倚栏。
星光思故旧,月影报平安。
有寄常怀远,无愁可自宽。
银盘切作饼,环宇共承欢!


《灯红点缀中秋夜》


                         欢天喜庆中秋节,
不夜灯红灿署衙。
但愿月圓人更好,
清辉多照普通家。


说到了兴起时,父亲又从他的记忆里翻出了四十四年前的旧作,要我进行比较,考考我对这三首不同时期作品的看法,现将旧作附录如下:

《中秋有感》


                     塞北中秋夕,思家游子惊。
举杯遥念友,对酒近邀盟。
海内昏昏日,天涯寥寥情。
何时一樽酒,环宇同太平!


此诗写于1972年,距离今天已整整四十四年了,其时间和空间的跨度,竟然如此之大!回首前尘往事,恍如南柯一梦,他生活在两个彻然不同的时代,父亲写这首诗时,正逢“十年浩劫”,他为了躲避“阶级斗争”的批斗,背井离乡,逃亡北大荒。据父亲回忆,那时正值“批林批孔”的新高潮,此诗是在当时那样的大环境和窘迫不堪的心境下而写成的。

父亲耐心而详细地一一跟我解说:此诗如果做为律诗来论,还有许多不足。他说此诗中间两联还是工整的,也是自己当时真实感情的流露。问题就出在第四联(尾联)。“何时一樽酒,环宇同太平”,他说如果按格律要求而言,“樽”位应“仄”而平;“太”位应“平”而仄。如果允许其“对句互救”也勉强可以做律诗对待,要不然只能当做五言诗,不能做为五言律诗。父亲还说,因环境的条件所限制,他那时候身边根本没有《韵书》可借鉴,更不懂得相关诗词写作的基本常识,只是顺应着自己内心的感情挥就而成,所写的诗更没有讲究什么规矩和遵照韵律要求。但他告诉我,其中有两联到今天读起来仍然还是可以的,更是他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举杯遥念友,对酒近邀盟。海内昏昏日,天涯寥寥情。”



我细细地品味了老爸的这三首诗,穿越时空换位去理解父亲当时的那种心情,虽然时隔四十多年,但从“何时一樽酒,环宇同太平”到今天的“银盘切做饼,环宇共承欢”来看,两诗都同用了“环宇”二字,足见父亲热爱和平和他异于常人“宇宙”胸怀,其身在难中不叹其苦,心中装着的是:“环宇同太平”。从“但愿月圆人更好,清辉多照普通家”中,让我们更能了解到父亲的诗人襟抱,普世情怀!光阴漫长,一朝月明,见证了多少久别重逢的喜悦,又将多少相思挂在婆娑的枝头,父亲把世间所有纷纷扰扰的经历,以文字的形式镌刻在心底,不为物喜,不为己悲,笑对沉浮,也是一种豁达,在这清风明月之下,只要心中有景,何处不是花香满径!



每个人的心中都装有一个月亮,月亮里溢满了对故乡的思念,装着良辰美景,还有那些念及的情深。桂子飘香,拂过岁月的墙,映着风尘仆仆的思念,和天涯离人的乡愁,无论走过了多少月缺月圆,唯有千古情字不变,斟一杯浅浅的酒,带上浓浓的情,撷一抹秋阳的温暖,让行走在岁月的脚步,带着喜悦和轻盈,渐行渐美。

今夜,你可否踏香而来,来赴一场诗词的邀约?你我无论天涯海角的距离,都可以逾越为咫尺,怀揣着初心,坚定地翻阅着厚厚的一页又一页,品味那些落笔错落有致的句子,微笑相惜,捻花飘香,温下一壶岁月,等待与你对酌。


    关注 高平文昌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