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后悔读了大学吗?

 

碰撞中的发现之旅——《大学之路》读书札记。...



编者按

大学是象牙塔,大学也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很多人都在是被动与主动之间选择了自己的大学,离开之后,有的人心中满是留恋,有的人心中充满吐槽。

水流云阅读了吴军博士的《大学之路》,写出了自己的感受,让我们一起阅读他的文字,重温我们的大学之路。

水流云,工科男,爱好阅读,爱好摄影。

简介


作者吴军曾在清华大学就读和任教,之后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又因事业有成而成为该校工学院的董事,得以多年来参与美国名牌大学的管理,并且将女儿培养进入麻省理工学院。作者以他和女儿走访过的英美十几所顶级大学为样本,结合他多年来对美国高等教育的系统研究,以及访问这些大学教师和校友的第一手资料,加上自己的深入思考与独到感悟,精心写就《大学之路》。

在《大学之路》新书发布会的现场,吴军博士两次提到,“物理学上,一个封闭系统的熵是不断增加的”,由此讲到我们需要开放与包容的观念和胸怀。
在一个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的时代,提倡观念的开放似乎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做到观念的开放真的那么简单吗?想起几年前国内曾经风靡一时的一本书《哈佛图书馆墙上的训言》,后来很快被各方证实所谓的训言都是国人自己按照中式思维杜撰的,可还是挡不住书的热销和帖子的各种流传。虽然跨越大洋假借了哈佛的名气,可宣扬的还是原有的价值观和理念。诸如此类的书不胜枚举。观念的惯性是强大甚至是顽固的,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开放的去审视外在世界的时候,其实还是在头脑里的原地打转转。
为了突破观念或是思维方式上的局限,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一种外力的碰撞,一种包含了大量真实鲜活材料的冲击。吴军博士的新书《大学之路》正是这样一种外力,在我们的头脑中掀起一场风暴。
吴军博士在书的前言中就开宗明义的指出,“这既不是一本升学指南,或子女教育指南,也不是一本介绍美国大学的大全”,作者要讲述的是关于高等教育的理念,直指我们观念的核心。
全书的开篇,吴军博士首先简要回顾了古代大学的历史与近代大学发展,讨论了高等教育的目的、大学的办学理念等基本而又核心的问题。紧接着,作者重点介绍了注重通才教育的纽曼式大学和强调专才教育的洪堡体系,并将对这两种体系的对比和讨论贯穿全书。作者通过分析指出,在本科四年中兼顾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是几乎不可能的。这对我们很多人“即通又专”的美好愿望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只有正视这种冲击,放弃一些不切实际的愿望,才可能找到学习和调整的方向。正是通过对美国近代大学发展的观察,作者为我们审视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提供了颇具启发性的视角。结合自己的求学和工作经历,吴军博士为我们介绍了美国私立大学的管理方式,讲述了美国私立名校的申请和录取,并用多个章节全方位介绍了牛津、剑桥、哈佛、耶鲁等英美名校,其内容之丰富远超过通常意义的升学指南,而是准确把握了不同院校的特点,同时注重对“大学之道”的探索和更多观念层次的思考,让我们在对比分析中慢慢思考好的大学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大学之路应该通往何方。
吴军博士在本书中,有着三重身份,首先,他是中美两个不同教育体系的亲历者,对两个体系之间的异同有着切身的体会与感悟。其次,他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工学院董事会董事,是高校管理的实际参与者,此外他还广泛接触了中外许多大学的教授学生和各级管理者,对中美高等教育特点和大学的管理方法有深刻的了解。最后,他是一位父亲,在子女应该接受什么样高等教育的问题上,没有生硬的向女儿传递自己的看法,而是和女儿一起实地考察了英美两国的许多高校,通过交流和女儿达成某些一致。

这三重身份的交融,加上吴军博士一贯逻辑严密的讲述,优美流畅的笔触,带给我们的是一部可信可读的《大学之路》,无论你是即将或身在求学路上的青年学子,或是致力于子女教育的殷切家长,还是关注和思考教育和社会发展的人士,相信都能从《大学之路》中找到不同的反思和收获,在和一些不同既往观念的碰撞中,完成对自我的一种教育。正如吴军老师所说,教育是一辈子的事,只要在自我教育的道路上坚持的足够久,就一定能成为笑到最后的人。


【后记】
“如果我能再早一点读到这本书就好了……”
凌晨时分,合上《大学之路》的时候,我禁不住这样对自己说。
想想就觉得自己在大学里浪费了太多的时光,蹉跎了太多的时日,羞愧难当。如果有一些问题能早些想明白,就会少很多的困惑,自己的目标也许就能更明确些,意志也许就会更坚定些,就会让自己专注些,就会督促自己努力些……
可惜,没有这个如果,我没有机会倒退回时间的起点,去重新开始和选择自己的大学之路。我只能不断的对自己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有两个,一个是十年前,一个是现在”,让自己同时带着从书中得到的收获和对自己的些许悔恨继续前行,希望将来的一程路能走的稳一些,充实一些。

相见恨晚。
近一年来,在身边师长和朋友们的指导和帮助下,阅读了一批优秀的书籍,一个突出的感悟就是觉得和这些好书相见恨晚。有时候总在想,如果这本或是那本书是自己在中学时代或大学低年级时就好好读过,后来的一路上或许就会少走一些弯路。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时代,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书太多好书太少,我们往往不知道该选择去读哪些书。个人的时间、视野和阅历在信息的洪流面前显得太渺小,我们有时候需要谁来帮助我们去筛选书籍。现在,各种网上书店可以向我们推荐“猜你可能感兴趣的书”,得益于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这些机器生成的书单很容易勾起我们的购买欲,但一个尴尬的事实是,很多书我们买回来了往往只是放在书架上或者塞进Kindle“姑俟异日观云尔”。换句话说,各种算法向我们推荐的,只是作为商品的书。而负责任的师长和朋友们向你推荐的书,是他们经过阅读思考比对过滤之后,真诚而又强烈的馈赠和分享,这时的书,是营养品。
感谢我身边这样一群师长和朋友们,用他们的学识和经验为我充当“人肉过滤器”,指导和鼓励我在很有限的时间里深入阅读一批优秀和经典的书籍,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有很多交流与讨论。感谢吴军博士和他从《数学之美》《浪潮之巅》《文明之光》到今天《大学之路》的一系列书籍,让我开始的一段奇妙的阅读之旅,并有幸能与许多优秀的热爱的阅读人们同行。

阅读是一件孤独的事情,但是阅读的人并不孤单。

如果你想与更多读者交流,请添加“众阅小助手”,微信号:i3reading,我们会邀请你加入主题微信群。


    关注 众阅读书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