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欣赏·决赛作品】 顾宇庭《三三的江》

 

大赛落幕,佳作登场。顾宇庭《三三的江》(长江学者,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点评)是以2016第三届“北大培文杯”大赛决赛题目之一选择曹文轩教授的五部作品名为元素,所创作的一篇带着跨文体特点的作品。让我们跟随名家点评,共赏决赛佳作。...



国庆将至,再上佳作。顾宇庭《三三的江》(长江学者,中山大学中文系谢有顺教授点评)是以2016第三届“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决赛题目之一选择曹文轩教授的五部作品名作为叙事元素,所创作的一篇带着跨文体特点的作品。本文从鸟的视角架构故事,通过盲女三三历尽辛苦去寻找那条遥远的江,从而让我们感受到三三内心的澄明与笃定。让我们跟随名家点评,共赏决赛佳作。



三三的江
文/顾宇庭


我叫三三,我看不见你。

盲女三三屈膝坐在草丛里,垂落的裙裾遮蔽了一只聒噪的纺织娘。

“扑棱”一声,我收起了我的翅膀,沉默地等待着巨大的云朵的移动。

盲女三三泥垢的小脸上显现着一丝惊喜。她小心翼翼地提起裙角,试探着迈出一步又一步。她总是踉跄着跌跟头,衣裙上沾满了泥巴污渍,手臂上还有被茅草尖儿划伤的深深浅浅的伤口。她冲着我站立的方向灿烂地笑着,脚尖轻盈得似乎随时即将开始奔跑。

“走吧。”她笑着。

“走啊。”她叫着。

在落日的余晖即将收敛的那一刻,远山的火焰终于变得明亮起来。先是一只细细的火舌轻柔地舔着薄薄的云岚,然后是剧烈的波浪,狂热地扭动着腰肢,一点点吞没树木、松鼠、秋千……

最后是那座草房子。那是三三的家。

金黄色的屋顶仿佛可以滴出油来,“哔哔剥剥”的声响就像尖尖的麦芒硌着人的掌心,怪痒痒的。

是三三放的火,我知道。她什么都没带走。就连阿爸的鱼篓和蓑衣,还挂在顷刻间便倒塌了的墙上。

阿爸多年前葬身于江中。三三和阿娘从未见过江。那时,三三还未出生,阿娘独自一人将她养大。但好景不长,阿娘染了肺病。三三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阿娘也走了。
阿娘临走前握着三三的小手,阿娘哽咽的声里时不时夹杂着剧烈的咳嗽声。

“三啊,不要离开这里,也不要去找阿爸,听话,啊。”

唯一被带走的,只有一只红葫芦。阿娘死后,骨灰装在了里面。

三三一直把它带在身边,就好像阿娘一直陪伴着她。

“哎——不走吗——” 三三趁我发呆的空儿,早已跑出了好远。她挥舞着双臂,冲着我的方向呼喊着。我望着这个倔强的女孩,终于下定了决心。

“嗯。走吧。我们一起去寻找那条江。”

于是,我们启程。

翻过了连绵的山脉,一片森林横亘在我们面前。传说这里神秘无比,只有去往远方的勇敢者才能穿越。
入夜之前,我们找到了一个树洞,我和三三费力地蜷缩在里面。即将被夜色笼罩的森林散发出一阵阵蒸腾的雾霭,鸟鸣渐渐淹没,孕育着什么,等待着什么。

“喂——”就在这时,头顶突然传来一个愠怒的声音。

我们吓了一大跳。定睛一看,一个原始部落的男孩倒挂在树上,怒气冲冲地说道:“你们不可以在这里过夜。”他双手交叉在胸前,一副一本正经的样子。

“为什么?”三三从惊吓中反应过来,听到这番话,登时站了起来。

“哈?你们不知道吗?怪不得呢。”男孩从树上一个筋斗跳了下来,重新恢复成一个孩子的俏皮和天真。

“我叫根鸟。刚才把你们吓着了吧?”男孩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发,掉落出几粒种子和草屑。

“我叫三三。我们要去寻找一条江。一条真正的江。”

根鸟歪着头,若有所思。“说实话,我没有走出过这片森林,我也不知道江是什么样子。”

“不过,”他睁大了眼睛,“我倒是见过溪流。或许无数条溪流汇聚在一起,就是江了吧。”

“那么,为什么今晚不能留在这里?”

“因为,今晚是亡灵复生的日子。他们会幻化成萤火虫,在这里与世界做最后的告别。”解释完了,他又用双臂抱起脑袋,漫不经心地说:“我是这里的守护者,一辈子都必须待在这里。”

三三听后,同情地点了点头。随后望着系在腰间的红葫芦,不再说话。

“没办法,谁让我扎根在了这里,即使是一只鸟也无法飞翔。”根鸟耸了耸肩,有意无意地瞥了我一眼,扭过了头。

“其实这里没什么可怕的。不如你们今晚就留下来,我们一起看萤火虫吧!”根鸟眨了眨亮晶晶的眼睛,开心地说。

是夜的森林的确与往日有些不同。我们依偎在小小的树洞里,屏气凝神。

渐渐地,从无声无息的黑暗里幽幽升起几点萤绿的光芒,就像夜空中忽明忽暗的星星,再然后,是一簇、一群、一片。最后它们汇成一条闪烁不停的光带,变幻着、舞动着、跳跃着,恰似一条欢快奔流的溪流,而我们仿佛置身于被绿光笼罩的白昼。


“这,便是我见过的溪流。”根鸟轻声地说。

我看呆了。那些即将永远投入黑暗的精灵,用这曲盛大的舞蹈向世界做最后的告别。突然,三三腰间的红葫芦剧烈地抖动起来,三三仿佛感应到了什么,慢慢地向着一个方向走去,口中轻轻呼唤着:“阿娘,阿娘——”

淡淡的微光里映出了阿娘的模样,阿娘还是那样慈爱地微笑着,向跌跌撞撞的三三伸出了双臂,将她瘦小的身子搂入怀中。

“阿娘,你说过不让我去的。”三三呜咽着,断了线的泪珠打湿了系在腰间的红葫芦。

“去吧,孩子。”阿娘摸了摸她的脑袋,在三三的额上留下一个浅浅的吻。“说不定,那里有你意想不到的风景啊。”

阿娘的声音渐渐隐去了,萤火虫开始奋力地向天空飞去,森林里渐渐恢复静谧的黑暗。但不一会儿,夜空中的繁星密密匝匝地亮起来了。

根鸟看着泣不成声的三三,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从他藏在树底的百宝箱里摸出了一块红瓦。“这是很多年前一个路过这里的人留下的。不过,他似乎再也没有回来过。这上面画着这里的地图,说不定可以帮到你们。”

我衔起那块红瓦,感激的向他挥了挥翅膀。晨光熹微,我们再次出发。

沿着红瓦上的标记,只要再翻过一座狭长的山谷,我们便能到达江流的尽头。山谷的名字很美,叫蔷薇谷。

走进蔷薇谷,宛如走进一场旧梦。漫山遍野都是白蔷薇,地上铺开着,空中轻舞着,枝头挤兑着,目之所及全是开得细细密密的白色花朵。白色的香气笼罩了三三的全身,她的发梢、指尖,甚至是那串细细的足印,都沾染了白色的絮状的香气。
三三却浑然不觉,只是深深地吸了好几口气,“真香啊。”

花丛里缓缓走出一个老奶奶,也不知道从哪里走出的,恍惚间就是一朵蔷薇花幻化成的,身着素白的衣裳,拄着一根白色木手杖,还有一头银白的头发,神采奕奕,声音爽朗。

她笑呵呵地拦住了三三,弯下腰仔细地瞧了瞧,然后拍手笑道,“是去江的尽头不是?”

三三有些惊讶,点了点头。

老奶奶又笑了,用手杖轻轻地敲击着地面,

“我这里没有江,倒是有一片海。”

转瞬之间,山风哗啦哗啦地一溜烟儿跑过山谷,蔷薇花盛开成一片无边无涯的海洋,在风的拨弄下荡开一浪一浪又一浪。

“怎么样?”老奶奶转过头来,笑吟吟地望着三三。随后,她弯下腰,在三三的耳边耳语了几句。风儿顿时静止了,花儿们也静止住了,好似在等待一个呼之欲出的惊喜和期待。

我只看见,三三轻轻地摇了摇头。

“实在是对不起。”她仰起了小脸儿,然后坚定地再次摇了摇头。

“对不起,我无法接替您成为掌管蔷薇花的花神。”她攥紧了拳头,流露出令人钦佩的勇气和决心,“这里的确很美,但是它不是我要寻找的地方。”

蔷薇谷的微风复又“呜——呜——”地唱了,好似一声叹惋,一声怜爱。老奶奶却毫不惊诧,反而折下了一朵蔷薇,别进了三三的辫子里。“去吧,孩子。”她的身影渐渐隐没了,而在花丛深处,一朵即将枯萎的蔷薇花悄悄地落了,无声无息,就像不敢惊扰一个梦境。

我们走啊走,也不知走过了多少个日出和日落,终于在一个雨后的清晨,抵达了江水的尽头。

水流声渐渐变得明亮且轻盈,直到最后,蜿蜒曲折的江水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竟然是一道弯弯的彩虹,拥有着七色光芒的美丽的彩虹。它的一端连接着江水,另一端则没入云端,不知是江水汇成了彩虹,还是彩虹化作了江水。
我的双脚重重地一蹬地,同时张开洁白的羽翅,向着天空发出久违的呼唤。用一圈又一圈的盘旋,告慰我这久违的家乡。

我是一只江鸥。

我的视线中,岸上三三的身影越来越渺小,最后就像一朵小小的蔷薇花开在了岸边。小小的三三昂起了美丽的脑袋,自豪而欣慰地微笑着。

无论来时的道路时多么崎岖不平,一切的一切,在历经波折之后,都将归于平静绚烂。

都将是一道彩虹,明丽动人,令你热泪盈眶。

三三将腰间的红葫芦取下,轻轻地放进了江水之中,目送它缓缓地融入那片彩虹。

我栖在她的肩头。在她的眼睛里,我同样看到了一道弯弯的彩虹。她看不见这一切,可我知道,这一切,就在她的心里。

丙申年 仲夏记梦

(作者学校:江苏省如皋中学)
专家点评
长江学者,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  谢有顺

读完顾宇庭同学的《三三的江》,会自然地想起沈从文的那句:美丽总令人忧愁。文本意不在讲述一个多么曲折的故事,而在于点染的氛围中所托寄的寓意,也许也只是一个美丽的梦而矣。

故事中飘散着不可知的命运感,淡淡的哀愁与喜悦,单纯乐观的盲女三三,有着凄苦的身世,但这并没有阻止她内心的成长,对美好的向往。她最大的愿望是去看那条遥远的江,那是阿爸葬身的地方,在阿娘的眼里意味着未知的凶险,坎坷的旅程。

在阿娘离世后,三三还是选择远行,踏上寻找的路途。正像三三历尽辛苦,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我们也无不感受着她内心的澄明与笃定,或许这才是作者想要展现与诉说的吧。也正因为这样,情节的简单,人物形象的单纯,反而映照出作者急于想表达的,还有内心同样的忧伤与明亮,这也让我再次体会到青春文学的动人力量,往往在讲述他人的故事时,其实写的都是自己的心梦,年少的心情。

从作者干净、节制、有力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叙事的节奏,从容,娓娓道来,像是潺潺的溪水;当然,还有一种哀而不伤的美学力量。



选手介绍





顾宇庭,江苏省如皋中学学生,2016第三届“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高中组一等奖获得者。

为什么选择文学。除了热爱,别无其他。

倘若你来文学的世界信步,你将在何处遇见我?

或许在唐风宋雨之中你寻一方避雨的屋檐,就在那平仄交错间与我碰面;或许在花间新月之中你觅一处避世的郡邑,就在那康河的柔波里偶遇了我。

这一辈子,不种木兰不栽松,只和文字一起在生命里探索幽微。

一路墨迹涟涟,一路笔耕不辍。

由曹文轩主编的2016第三届“北大培文杯”创意写作大赛优秀作品集《倾听未来的声音》(第3季),即将与广大读者见面。此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囊括了创意写作大赛的初赛、决赛优秀作品,较全面地反映了此次大赛中学生的创意写作水平。敬请期待!
特别提醒:本文版权归“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组委会所有,如欲转载此文,请在微信后台留言与工作人员联系。

▼点击“阅读原文”,登录大赛官网,了解大赛最新资讯


    关注 北大培文杯创意写作大赛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