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着去习惯任何人的渐行渐远

 

有些人只能陪伴你走过一段路,之后各自收拾起行囊,奔向下一段目的地。...

相遇是一场盛宴,关注我,温暖你!




简书签约作者 · 米格格
人间最好的事情
并不是我遇见了你
而是过了许多年以后
我依旧庆幸曾经遇见了你




人生路上总会遇见一些温暖的人,如盛世里的烟火,在我们的生命中燃放,姹紫嫣红,热闹非凡。也许时间很短暂,却灿烂得足以令我们用一生来怀恋。

遇见S君,是在2006年的初秋。

当时,他正在武汉上学,我在北京即将步入社会,一直靠博客上的文字沟通交流。虽然天南海北地相隔着,但彼此的处境却差不多,都面临着融入新环境、开始新生活的考验。

几乎每天他都会留言给我,说说自己的心情,问问我找工作的情况,我是满腹委屈、哀长叹短,他虽然过得也不是那么开心,但总是在用积极的姿态鼓励着我,说一些安慰人的话。

那会儿,我特别想到杂志社谋一份差事,可面试了N多家,跑遍了北京的各个城区,就是没人赏脸给我一次机会。我心里很憋屈,总觉得是自己运气不好,现在回想起来倒也能理解,哪个单位都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去培训新人,担心费了半天力气最后是还是给他人做嫁衣。

话说回来,此一时彼一时。

我只知道,一个初出茅庐、内心对文字工作充满了渴望、读了一摞又一摞书、满心满腹都藏着理想的女孩,在被拒绝了N多次,就快要无法靠自己生活下去的时候,内心有多么煎熬?

更糟糕的是,那时的我刚跟大学相恋的男友分手,失恋的痛苦,求职的无望,让我不由得开始怀疑自己、怀疑生活,深陷在自卑与绝望中。
某周六的早上,我去石景山图书馆里看书。

刚坐下,突然就想掉眼泪,我发消息给S君,说:“其实,我一直很自卑,还不想让别人看到。”很快,手机里就呈现了一行字,说:“没关系,自卑的心理很多人都有,你并不差。”

也许是受到了鼓舞,也许是转换了求职方向,我很快就在石景山附近的一家培训学校找到了工作,尽管不是做自己喜欢的文字工作,但至少能够坦然地告诉父母,我有工作了,我能独立养活自己了。

我和S君经常会谈起理想。

我说,以后就想做一个自由撰稿人,有空的时候多看看外面的世界,把所见所感用键盘敲下来,化成一段段的文字。他说,他希望毕业时能拿到双学位,到美国读心理学,在这一领域有所建树。

我们还约定,十年为期,一起努力。

梦想真的是一件很好的东西,如同发光的星星,照亮前行的道路,点亮孤妄的青春,让频率相同的灵魂不再孤单。

若问生命里最值得感激的人,无论什么时候,S君在我心里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于生活来说他是友,于心灵来说他是师。
我在培训学校工作了两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借助自己写的一篇文章,进入了出版界一家知名的图书公司。

得到了一份喜欢的工作,按理说应该是一件高兴的事,满心欢喜去做才是真的,但事实恰恰相反,那段时间成了我最挣扎、最煎熬的一段职场岁月。

那时候的我,对图书出版一窍不通:不知道书的尺寸开本,不知道印刷用什么纸,封面用什么工艺,看不出设计师做的封面有什么问题,对排版也没有自己的想法,写的封面文案被主任批得狗血淋头,苦思冥想一个月也想不出好书名。

我的自信心被打击得一塌糊涂,平生第一次对工作有了抵触感。

记得那天,我加班到八点多,坐上地铁时人已经没那么多了。

摇摇晃晃的车厢,把我使劲往回憋的眼泪震了出来,我给S君发了一条信息:“我觉得自己太失败了,再好的机会摆在我跟前,我也抓不住。”

S君回复说:“有些事情,总是想象中很美,真正接触到了才发现可能并不是你想要的。你先别急着否定自己,冷静下来想想,什么才是你最擅长的?我相信,总会有一件事,让你做起来充满自信,找到自己的价值。”

我是一个倔强的人,宁愿因为不喜欢而离开,也不愿意因畏惧而退缩。因为我知道,在开始人生新阶段的时候,不确定感总会如影随形,我们都会因此战战兢兢、莫名焦虑。这种不安不是因为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正在学习新东西。

我克服了这种不安和恐惧,在磕磕绊绊地做出了两本书,基本上了解了出版的流程,且两本书上市后的销量还不错。可即便如此,我的内心还是没有成就感和喜悦感。
无意中的一次,我在编室内跟一同事聊天。我说:“相比盯着书的流程,还不如让我写点东西呢!”

同事一边干活,一边轻描淡写地说:“要真是那样,你还不如当作者。”

这句不经意的话,以及之前S君给我发的简讯,让我突然意识到:我只有在写字的时候,才能彻底地沉浸其中,我享受的是用文字来倾诉,而不是给文字做嫁衣。

就是从那时起,我彻底告别了“编辑梦”,离开了那家知名的图书公司。

得知我辞职后,S君安慰我说:“别急着去找工作,你应该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状态。看你博客里的配图,全是灰黑色的基调,还自称‘躲在角落里的灰姑娘’。你干嘛要做灰姑娘呀?谁说你是灰姑娘了?看看茱莉亚·罗伯茨的《永不妥协》,还有安妮·海瑟薇的《公主日记》,你跟她们一样,也是最棒的!”

看到那番话时,我潸然泪下。在偌大的城市里独立生存,还有什么比信任和鼓励更温暖呢?有S君这盏心灵的明灯照耀着,我的工作和生活在不疾不徐中步入了正轨,而他也在通往梦想的路上奔跑着。

后来,我去了一家图书工作室做文字编辑。

人一旦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热情就会源源不断地涌出。当我全身心沉浸在工作中时,S君也开始接受GRE和托福的轮番折磨,我们联络的次数少了,都在专注地追寻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和S君的最后一次见面,是他考完所有科目,坐等通知的时候。心急如焚的他,还专程来北京的卧佛寺求offer。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顺利考上了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心理系。他跟我说,等去了美国,可以视频帮我练口语,让我不要放弃自己想做的事。

三个月后,S君去了美国。由于时差和课业的繁忙,他的博客渐渐荒了,QQ也不常上了,再不能第一时间回复我的消息,给我宽慰和鼓励。唯一的信息来源,也就是微博上的只言片语。

后来,就算偶尔在网上碰见,似乎也不如从前那么熟络了,言语间有了一种疏离感,只是客套地打个招呼,询问近况。

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旅途就是这样,有些人只能陪伴你走过一段路,之后便只能各自收拾起行囊,奔向下一段目的地。

在每个阶段的生活圈子里,都会有不同的朋友出现,但也会随着生活圈子的变更,使得一些朋友在不断更新交替,成为“阶段性”朋友。
当S君在我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愈来愈低的时候,我心里有一种空落落的感觉。沮丧的时候,再没有人安慰我说“你是最棒的”、“你不是灰姑娘”了,我只能自己鼓励自己。

最初的时候很难,就像习惯了有拐杖的支撑,突然要完全靠双脚来走路,总会有点儿害怕和趔趄,但是没有办法,你必须硬着头皮走下去。

在生活与行走中,我慢慢体会生活的悲喜交加,快乐来临的时候尽情享受,烦恼来袭时力理性地解决,扛不住的时候自己给自己打气。

我总算懂得,每个人都渴望追随那些充满正能量的美好的人,但生活更需要的是,从内之外让自己具备这样的力量。

在磕磕绊绊的路上,在穿过悲伤逆流之后,与最美好的自己不期而遇,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握着自己亲手酿制的满满的、稳稳的甜美生活,才是长久之道。

曾经和S君说过的“十年为期”,一晃就到了。

现在的我,已成了自由撰稿人,而他在美国从事着喜欢的心理学研究。

花开两朵,天各一方。我们成了彼此昔日的友人,但无论何时想起S君,还有在搀扶中走过的那段岁月,都心生感激和欢喜。

S君,谢谢你来过我的世界,照亮了我那颗晦暗的心;也谢谢你与我渐行渐远,让我靠自己的力量找到了生命的支点。


    关注 Ms米格格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