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  从乾隆小碗说起

 

古人也爱农家乐...





最近,网上流行一个段子:一只雍正朝的小碗和一只乾隆朝的小碗被摆到了一起,雍正小碗外壁为红色,显得淡雅大气,而乾隆小碗则在外壁绘制了繁复的纹饰,被网友认为是“农家乐审美”。

接着就有专家辟谣了。专家说,由于乾隆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民间的富贵家族更喜欢工艺复杂的艺术品,皇家也受到一定影响,而皇家的东西相对还显得“比较端庄大气”。根据清宫档案中记载,乾隆皇帝甚至还批评工匠,不能这么迎合大众口味,这些器皿还是要以实用功能为主,还是要节俭一些、简朴一些,不能太华丽。

简而言之,农家乐过于雕琢修饰,有失“俗气”。可是如今的农家乐,已远远不是20年前的农家乐了。现在的农家乐,多是在山水佳处,装修风格也不再是先前的大红大紫,而是不拘一格,有的穿越回盛唐,有的超前到未来。当然,家养的土鸡、山上的野味、河里的游鱼……都带着新鲜的乡野之风,并且用大锅炖、灶台煮,让田园之味渗透到食材的方方面面,让游客流连忘返。



其实,古人也有农家乐。小满非常喜欢的诗人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依然保持一颗清流之心,不向俗世低头,宁愿以隐士终身。“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就是孟夫子的处世之道。世与我而相违,那就回归内心,做回自己。

回到孟浩然笔下这次千古知名的农家乐。地点就在青山绿水掩映之下,庄稼繁茂,桑麻正好,诗人与故人在此把酒言欢。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所谓鸡黍,广义是指饷客的饭菜。《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北史·卢道虔传》:“卢道虔为尚书同僚于草屋之下设鸡黍之膳,谈者以为高。

草屋之下、农家饭菜、有酒有诗、田园闲话……对古人而言,“农家乐”强调的,是一份来自故乡与田园的温情,是可以让天下失路士子找到精神家园的所在。古往今来,读书人的仕途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坎坷与困顿始终相随,但能与故人把酒言欢,无论农家还是野外,都让人心头倍感温暖。
白居易曾写过一首《问柳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就明确表明了对农家乐的期待,不用席前方丈的铺张,也不必笙箫宴乐的排场,有的只是三两个山野小菜,一壶浊酒,对着日暮晚景,听着窗外雪花簌簌的声响,就足以心醉,足以慰藉。

苏轼也喜欢农家乐,这首《望江南·超然台作》,让人耳目一新,无限神往。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这是寒食之后、酒醒时分的思绪,煮起新茶,看到的是烟雨暗千家,能与友人在此尽欢,并谆谆告诫,诗酒趁年华。


农家乐的本质,不在于菜之贵贱,也不在于酒之薄厚,而是一份可以安放心灵的情怀,是孩提时的追忆,是对美好华年的流连沉思。

遇到深秋暇日,不妨约上三五知己,找一家有特色的农家乐,把酒言欢,不须浅斟低唱,只是说说流年过往,如此甚好……
——END——


    关注 心食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