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条有味道的微信 读到最后令人心酸 14年堆一座山的他们...

 

谢谢你们为这座城市做的一切!...



你知不知道,我们丢在垃圾桶里的垃圾,最后都去哪了?

“平均每天会有近3000吨的垃圾在这里掩埋,看到前面这座山了么,这就是垃圾堆起来的,再有约40万吨就可以封顶了,也就是明年4、5月份的事。”

10月10日上午,青岛新闻网来到了位于城阳区小涧西社区北部的青岛市固体废弃物处置场。如果不是有人指点,记者根本想像不到底部满是青草还开着野花的小山,居然是垃圾堆起来的。

处置场的副场长黄磊告诉青岛新闻网记者,这座处理场从2002年开始投入使用,至今一共收集了超过1200多万吨的生活垃圾,就埋在我们脚下的土地里。

垃圾不是挖个坑就能埋么?

面对记者的疑问,黄磊忍不住笑了。“其实很多人都是这么理解的,场里大多是市区里拉来的生活垃圾,水分多,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掩埋,很有可能污染地下水。”黄磊告诉青岛新闻网记者,一般垃圾进场后先称重,再拉到指定地点推平,撒除臭剂,夏天的时候还要撒灭蝇剂,然后再盖土、整形、铺上高密度聚乙烯防渗膜,最后再盖上50公分的绿化土,这才算完工。   (文字/于泓 摄影/孙志文)
王方林是处置场的运营班组班长,用他的话形容,垃圾的臭味已经成了他的“体香”。

“我推了28年的垃圾,这味儿已经渗进皮里了”

在垃圾处置场,气味是个避不开的话题,跟着运垃圾的车直到山顶,垃圾的气味越发浓郁,混合了各种垃圾的气味,不仅臭还有些刺鼻,闻了几口人就开始有干呕的冲动。而在山顶作业的工人,已经对这种工作环境习以为常。

今年53岁的王方林是垃圾山的“推手”,他的工作就是开着推土机把卡车运到山上的垃圾推平。王师傅的工作分白班、夜班两个班次,有时候晚上7点开始上夜班,忙到凌晨是常有的事。

“你们第一次来肯定不适应,我刚干这活儿的时候,吐了3个多月才习惯这味。”王师傅介绍说,他从1988年开始干的就是推垃圾的活,先是在湖岛,后来又调到了这里,一共推了28年的垃圾。

“辛苦倒是不觉得,就是出去见人挺自卑的。”王师傅说,因为工作关系,身上的味道是免不了的,刚参加工作那会坐公交上下班,总担心熏着别人,基本上都是尽量地躲着人,很多次在公交车上,其他乘客都是当着他面甩给他一个嫌弃的目光,然后躲得远远的;每每被别人问起工作,王师傅都说自己在城市管理局,“推垃圾”这几个字实在是说不出口。

王师傅所在的班组一共8个人,其中7个都是他带出来的徒弟,王师傅和徒弟们有个习惯,即便是单位有食堂,但是他们从不跟大家一起吃饭。“身上有味道,下午还要干活也不能换衣服,去食堂给大家添麻烦。”王师傅和徒弟们在处置场周边各自租了房子,午饭都是自己解决。
两天熏黑一个口罩

56岁的吴清照是垃圾山的一名调度员,主要负责垃圾车和推土车的调度,虽然不用亲自上去开车,但是一天也要在垃圾堆里站上七八个小时。

吴师傅的头发已经花白,带着一个已经被灰尘染成了黑色的白口罩,穿着一双满是泥的雨鞋,在指挥的间隙跟记者聊起了自己的工作。“两天就要换一个。”吴师傅说着收起来自己的口罩,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现在还算好,最难熬的夏天已经过去了。”吴师傅介绍说,夏天天气热,拉来的生活垃圾水分也比较大,尽管用了灭蝇剂但是山上的苍蝇还是多,即便是30多度的天气,大家也必须穿着长衣长裤,不然回家就是一身包。由于夏天雨水大,根据规定,垃圾必须当天到当天埋,雨鞋就成了必不可少的装备,可以说整个夏季人和机器都是在泥水与垃圾的混合地里走过来的。

“孩子都不爱找我。”56岁的吴清照已经是当爷爷的人了,但是每次回到家,小孙女总不爱理她,嫌他身上有味儿。吴师傅对此也没有办法,“这个活总要有人干吧。”
    操作推土机的王师傅


没有年轻人愿意来接班

像王师傅和吴师傅这样的一线工人,年龄普遍在50岁上下,而且近年来人员流动很大,几乎没有年轻人愿意干这份工作了。

黄磊告诉青岛新闻网记者,从这几年的数据来看,随着城市的发展,青岛产生的生活垃圾也在逐步增多,但愿意干这行的人却越来越少,一开始他们的招聘标准是20岁,最后一点一点退步到30岁、40岁,直到现在的50岁。

在所有的一线员工里,王师傅的工作年限算是最长的,推了这么多年垃圾堆,就没有一点后悔么?王师傅说,他以前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因为自己的工作脏,年轻时的他也没少为这事儿跟媳妇打架,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转行的念头还真没有过。

王师傅:“工作无非是养家糊口,现在这活儿虽然脏点、累点,但有时候领导也会来慰问下我们,这点确实挺让人感动的,最起码有人还记得你做了什么,知道你这份工作的意义不简单,这也就够了。”
从2002年运行到现在,青岛小涧西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场堆积了超过1200万吨的生活垃圾,这些垃圾如今已经堆成一座山头。而垃圾填埋工人们就是这座山的创造者。
巨大的推土机是王方林的作业工具。别看这家伙大,夏天的时候,垃圾水分大,推土机的履带一半都会陷进垃圾里,这时候就需要王师傅下车清理履带。
    口罩是这里必备的工作设备
    推土机的钢铁手臂上,堆满了各种垃圾。
    每天近3000吨的生活垃圾,基本上全部由王师傅的班组负责摊平。
    摊平只是第一步,垃圾摊平后还要用挖掘机修整。
    垃圾填埋工人坐着摩托车,到垃圾山下吃午饭。
王方林骑着他的摩托车,准备回出租房吃点午饭。当记者问及为何不去食堂吃饭时,他说:“身上有味儿,不愿打扰别人。”
回到附近村子的出租房里,王方林洗了把脸。院子里,是他种的白菜。
在山上根本没胃口喝水、吃东西,回家后的王师傅喝了满满一大杯水。
一台简陋的电视机,是王方林出租屋里唯一的娱乐设施。
下午上工,垃圾填埋场又忙碌起来。
来自青岛市区以及黄岛、城阳等7个区市的生活垃圾源源不断地运到这里,平均每天,运营班组的工人要填埋近3000吨垃圾,高峰时,这个数字会增加到5000多吨。
青岛小涧西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场运营班组。
谢谢你们为这座城市做的一切
为你们点赞!


    关注 青岛新闻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