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IC新生家长的经验帖

 

对于张韡聪而言,IC不仅仅意味着帝国的光辉和荣誉,也承载着他从孩提时代便拥有的梦想。而对于张韡聪的母亲而言,孩子考入帝国理工又是水到渠成。...



对于张韡聪而言,IC不仅仅意味着帝国的光辉和荣誉,也承载着他从孩提时代便拥有的梦想。而对于张韡聪的母亲而言,孩子考入帝国理工又是水到渠成。

念IC,水到渠成其他考入英国顶尖学府的孩子们不同,张韡聪似乎从小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一路前行,直到达成理想。如同韡聪在Concord College(协和学院,下文简称CC)时所熟识的学术副校长Lawrence先生所述,别问你自己“想去哪一所顶尖学府”,而要问你自己“我到底想要为哪一份热情而奋斗”,从他进入CC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自己长大想当一名医生,为此想要攻读医学系,而正是这样专注的热忱,使他获得了成功的动力。

问及韡聪的母亲,孩子为何从小就对学医充满向往,韡聪妈妈笑道:“我和他爸爸就是学医药出身的,或许从小让韡聪耳濡目染地接触了一些医学方面的知识。他小时候不大爱看动漫书籍,却老爱翻着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来读。这本书在大人看起来都是不好读的,对于小孩子来讲趣味性也不大,里面的图片都是跟植物学有关,然而韡聪却认为这些东西妙趣横生,对于每一科植物的形状、药用功效等很感兴趣。因此我认为他小时候就对这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吧。”作为母亲,韡聪的妈妈坦然说到自己内心的担忧,她本是不想让孩子去学医的,也没有想让他长大了当医生,尤其在国内来讲,这是一条十分艰苦的路。那时韡聪还在上中学,快到中考时,多数的孩子都熬夜备战,张韡聪却仍然坚持每天九点半就寝,“我就问韡聪,别人家的孩子都睡得很晚,你的老师也说了,这段时间得多准备准备,至少得熬到晚上11点半才能睡,韡聪却理直气壮地说,妈妈,我在一本书里看到,每晚的11点到1点是人的肝脏修复的时期,如果我真的11点半才睡觉,那我的肝脏怎么办呢?所以我觉得他对医药这方面还是有兴趣的。”

既然有了理想的专业目标,韡聪对世界顶尖大学的憧憬画面就开始日渐清晰,牛津、剑桥、帝国理工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名校标签与光环,而成为了可能实现他医学梦的助跑器。当别的孩子还在考虑着如何迈入好大学的门槛的时候,张韡聪和他的家人已开始忙碌查找根据医学专业排名所对应的英国最顶尖的大学。换句话说,有了对医药的浓厚兴趣及积累,以及过硬的学术成绩,张韡聪可以入读开设他所热爱专业的最好的大学。“其实我们不太在意学校的名声有多响亮,而更在乎是否能让韡聪入读他喜欢的专业。在国外学医也是很不容易的,英美两国在考大学时的选择也迥然相异,在美国,你可以将10-20所学校纳入你的选择范围,可是在英国考大学,到了最后你只能有两个选择,first choice(首选)和security choice(保底选),如果是没有选好,很可能出现孩子根本没书读的情况,这对一个去国外读高中的孩子来说,打击是很大的。”虽说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由于选择了竞争激烈的医学相关专业,在一家人充分做了调研之后,张韡聪决定做“最保守的选择”——他改变了当初一定要读医学的想法,转而报考了生物科学专业。



在IC,生物科学仍然属于医学系,因此很多资源可以共享,并且第一年的通识课程都与医学系无异,如果读完一年还想学医,便可以转入医学系。这一切的信息,都是当初在报考大学时,张韡聪和家人共同努力得出的调研结果。除了IC,张韡聪选择了King’s College作为security choice,“选择King’s College作为保底,也是因为看了它在医学方面的排名,King’s的医学系在全英排名第四,但这所学校接受A2有一门考B,而不是清一色的A*或A,这作为保底选还是不错的。”当被问及为何张韡聪没有报考Oxbridge的理想,韡聪的母亲笑道:“说实在的,牛津、剑桥本来就是特别难考的学校,再加上医学专业就难上加难了。帝国理工注重实践,牛剑更注重理论方面的研究,而张韡聪自己很喜欢IC,因此我们也就没有再考虑牛津和剑桥。”事实证明,张韡聪的选择的确是在保守中体现了最优原则,而不是盲目地选择一所名声响亮的大学。与他同届的另一位学术成绩更优秀的学生,便是由于将两份选择都押在了帝国理工的两个很强势的专业上,而导致最终落榜。

CC与IC的完美过渡

儿子去英国念书,对于张韡聪的母亲来讲,来源于几年前的一次与儿子的对话,“我当时就问他,你以后是想念国内顶尖的大学,还是想念国外顶尖的大学?如果你想在国外念大学,由于母亲我自己没有在国外念过书,可能给不了你足够的支持与指导,我只能将你早一些送出去,让你自己去摸索如何考入国外顶尖大学。”虽然是长期往返于全球各地,张韡聪的母亲仍然认为自己还是留学方面的“门外汉”——对国外的学校并不太了解,也不随意做评断。既然孩子已经决定想到国外读大学,张韡聪的母亲也就想到送儿子去英国读高中。2013年,张韡聪顺利考入协和学院,开始了他的留学之旅。“我想让他自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国外的教育方式,然后他自己对如何报考英国最好的大学便一目了然了”,韡聪的妈妈说道。

虽说张韡聪在入读CC之前,曾经有过一年住校的经历,然而在刚到英国之际,父母仍然坚持在细节上给予他关怀,“我们坚持每周进行视频通话,并且我们也让张韡聪定时给家里写email,开始是用中文写,后来他觉得中文写得不顺口,索性改成了英文。在书信方面的沟通,也能看得出孩子在那边的一些细微的变化。”对于儿子在协和学院的两年寄宿制学校生活,韡聪的母亲倒是认为,学校在某种意义上帮助父母承担了一些孩子成长过程中监护人的关怀角色,“协和会组织亚洲美食节,这一类的活动实在是非常考虑到国际学生的心理状态,尽量地去关怀他们,让他们能够感受到一点家的感觉。学校的餐厅非常棒,虽然可能不是全英国最好的食堂,但也真的非常不错。协和的老师因为是知道自己处在国际学校里,因此在言语、行为方面都非常照顾到国际生的心理,这是我的感觉。它承担了一部分我们外国父母的担忧吧,替我们这些在国外的很遥远的父母来去跟孩子进行沟通,去培养孩子的能力。刚开始肯定是有不适应的过渡时期,但对于男孩子来说,就算他不适应,还是要学会去面对生活的一些不同的情况,这是他必须要走的路,做父母的只能在他感到气馁或是不舒服的时候,给予他一些信心而已。”



CC到IC的完美过渡,不仅是张韡聪从小兴趣爱好和习惯的培养和积累所成就的结果,与他和父母之间的良好关系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张韡聪妈妈提到,在协和学院读A level期间,由于要考医学类的专业,韡聪需要参加很多附加的医学相关考试,事实上学业上有不小的压力。为此学校的学术副校长Lawrence先生就常常询问张韡聪说:“你今天还好吗?你开心吗?你的父母开心吗?”如此简单的对话,日积月累,让远在天边的孩子也能感受到温暖,并且深知在忙碌的学习之余,他需要将这份温暖传递下去。

特别申明:本文属朗盛教育《菁智英伦名校》年刊原创,转载时请务必注明:来自教育微信公众号“朗盛教育”(微信号:langshengeducation),并添加作者署名。


    关注 朗盛教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张韡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