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译解》 2.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注释:1、孟懿子:鲁国的大夫,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其父孟喜子,临终命他向孔子学礼。2、无违:不要...



注释:

1、孟懿子:鲁国的大夫,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其父孟喜子,临终命他向孔子学礼。

2、无违:不要违背礼。

3、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门人,比孔子小36岁或46岁。

4、御:驾驭马车。

5、孟孙:指孟懿子。

试译: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

樊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不要违背礼。”樊迟道:“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答:“父母活着,依礼侍奉;父母去世,依礼埋葬;父母安葬,以礼祭祀。”

疏解:

此章语录,孔子讲的是孝之全体,即:生,尽养之礼;逝,尽丧之礼;葬,尽祭之礼。原则上,三礼缺一,不能称孝子。

可是,如此明白的话,孔子为何不痛痛快快对孟懿子讲出来,而只言“无违”呢?

而更令人奇怪的是,孟懿子有问,孔子不肯痛痛快快地回答;樊迟无问,孔子却主动详细地告知。

由此可见,孔子答孟懿子“无违”二字,定有他的深意。那么,孔子的深意是什么呢?

朱子在《论语集注》中说:“是时三家僭礼,故夫子以是警之。”

孟懿子,是鲁国孟孙氏的第九代宗主,为鲁国“三桓”之一。“三桓”违背礼制,欺凌国君,所以孔子借孟懿子问孝的机会,故意模棱两可地说“无违于礼”,以警示他。

由此可见,孔子对孟懿子所说的“无违”,实际含有二层意思,一层是劝告孟懿子孝敬父母要无违于礼;二层属影射,意思是警示孟懿子侍奉国君也不可有违于礼。

另外,孔子还有意借答孟懿子之问而教樊迟,使之知礼之全体。


    关注 国学观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