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河南天然气市场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天然气市场的形势发生了重大改变,由供应驱动消费转变为需求拉动消费,资源不再是制约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市场开发变得尤为重要。各级政府都在重视大气环境污染治理,天然气作为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转变的过渡能源,是现阶段治理大气环境污染最现实的清洁能源。在未来10年内河南省应大力发展天然气,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污染排放。

河南省天然气发展现状

1、发展现状

天然气资源供应多元化

依托省内中原油田,河南省天然气产业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但发展速度较慢,发展区域限于油气田周边和中开线沿线。2003年,随着西气东输一线向河南省供气,河南省天然气产业开始快速发展,2010年西气东输二线、榆济线和端氏-晋城-博爱煤层气管道的投产,加快了河南省气化进程。截至2015年底,河南省已形成省内油气田、长输管道、山西煤层气等资源多元化供应格局,供气单位分别为中国石油西气东输、中国石化华北销售、中国石化华北石油局、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山西通豫煤层气、义马煤制气。2015年,供应河南省的天然气资源量为63.67亿立方米,其中主力气源为西气东输和榆济线,两气源供应占比达到87.2%。

近两年天然气市场消费增速大幅放缓

2013年之前河南省天然气消费的特点是资源供应驱动市场消费,天然气消费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消费量由2006年的24.4亿立方米增长到2013年的65.5亿立方米,年均增加5.9亿立方米,年均增长15%。2013年以后消费增长大幅放缓,2015年河南省天然气消费量仅为66.7亿立方米,近三年的消费量基本持平。2015年,河南省天然气消费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4%,低于全国5.7%的平均水平;消费主要集中在油气田周边的濮阳、安阳和经济较为发达的郑州和洛阳,4地市消费量占全省消费总量的53.4%。

市场消费结构以工业燃料和城市燃气为主

河南省天然气消费结构由市场发展初期的工业燃料和化工为主,转变为以工业燃料和城市燃气为主(见图3)。2015年河南省工业燃料消费天然气量为34.4亿立方米,占全省用气量的比例超过50%,受到经济形势和天然气置换经济性的影响,近两年河南省工业燃料消费量小幅波动,但始终保持首位。城市燃气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2015年消费量为25.8亿立方米,占比为38.7%,较2006年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实现气化人口1990万人,城镇气化率达到45%。目前河南省只投产了郑州燃气电厂和中原燃气电厂,2015年河南省发电用气量为4.1亿立方米,受天然气供应价格和发电权转移等因素的影响,发电用气量波动较大,在全省总用气量中的占比由2010年最高的20.9%下降到2015年的6.2%。受天然气供应价格和化工产品市场的影响,化工用气量呈逐年降低的态势,2015年化工用气量为2.37亿立方米,消费占比由2006年的26.7%下降到2015年的3.5%。

天然气管道建设较为迅速

河南省天然气管网发展迅速,已形成以西气东输(一线、二线)、榆济线主干线为依托的区域性管网,以及联络线淮武线、平泰支干线。省级管道主要包括豫南支线(薛店-驻马店)、豫北支线(博爱-安阳)、中原油田-开封-郑州、安阳-洛阳、豫东支线(郑州东、开封-商丘)、渑池-义马-郑州。截至2015年底,河南省已建成天然气管道38条,总里程近4400千米,经营业主18家。

形成了不同的天然气终端价格

由于河南省管道经营业主多元化,终端市场距离国家长输管道远近不同,向各地区供应的管输成本不一致,各地市物价局根据用户的用气特点、用气目的不同制定了相应的“结构气价”,分为居民、非居民和车用3种价格。2015年11月,跟随国家对省门站价格调整的步伐,河南省各地市大幅下调了天然气终端价格。

各地市颁布环保政策

针对当地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大气环境污染防治要求,河南省颁布了相应政策,各地市为响应国家和省内政策,也纷纷根据本地市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改善方向。其中,《河南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2-2030年)》提出,到2020年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在3.8亿吨标准煤以内,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8%左右,天然气消费占比达到10%左右;《河南省2016年度蓝天工程实施方案》提出,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主要发展方向是10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改造、汽车“油改气”和“油改电”。

影响河南省天然气市场发展的因素

根据国内外天然气发展经验,影响天然气市场发展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资源供应、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速度、与可替代能源比价关系、政策导向等。目前河南省天然气资源供应充足、管道建设较为发达,供应端已不是影响天然气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分析的影响因素为经济、价格和政策。

1、经济发展速度

通过分析近年来河南省经济、能源与天然气的发展态势,可以看出,经济增速、能源消费总量增速、天然气消费增速基本保持了一致的发展趋势。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河南省GDP增速由上年的12.1%下降到10.9%,能源消费增速由上年的6.4%下降到4.1%,天然气消费增速由上年的20.6%下降到了7.1%。其他时间段也表现出了吻合的发展态势。

根据天然气的利用方向,其利用领域可划分为居民、公福、采暖、工业燃料、车用、发电和化工几大行业,由于各行业的消费特点不同,经济发展速度对其影响也不同。

城市燃气(居民、公福、采暖)

居民、公福、采暖用气属于城市燃气,天然气在这三个行业中的利用主要受到城镇化进程、城市内部管道布局等因素的影响,2006-2015年三个行业基本保持了10%以上的稳定增长态势。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20年河南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5年的46.85%提高到56%,发展速度基本与“十二五”持平。因此,“十三五”期间这三个行业将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工业燃料

对比近年来河南省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情况和河南省GDP增长态势可以看出,农用化肥、发电量、粗钢、平板玻璃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速和GDP增长态势基本一致。经济发展速度与工业产品产量紧密相关,天然气作为工业燃料,消费量必然受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2010年以来,河南省经济增速持续下降,工业燃料用天然气增速也基本呈现持续下降态势(2012年新投产用户除外)。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期间河南省GDP年均增速在8%左右,低于“十二五”期间年均9.6%的增速,因此“十三五”期间工业燃料用天然气将处于低速增长阶段。

燃气发电

对比河南省全社会用电量年度增幅和GDP年度增幅,可以看出走势基本一致,GDP的增幅可以反映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长态势。燃气电厂作为发电的主要组成部分,GDP增速的波动可以反映用电需求量和电源结构的变化。“十三五”期间河南省GDP增速将不及“十二五”,燃气电厂发电小时数的增速将不会更高。

车用天然气

天然气在汽车中的利用分为CNG和LNG,CNG主要利用在出租车、城市内公交车、私家车,LNG主要利用在城际客车、重型卡车。天然气在出租车、公交车中的利用主要受到当地政策导向的影响;私家车的利用主要受到当地政府对“油改气”意向和气油价格比的影响;城际客车的利用受气油价格比和LNG加注站布局的影响。重型卡车作为工业产品物流的主要工具,重型卡车的天然气利用主要受到经济发展情况和气油价格比的影响。

2、天然气与可替代燃料的比价关系

2014年河南省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占比为77.7%,高于全国66%的平均水平,天然气及水电等清洁能源占比为9.8%,石油占比为12.6%,能源消费结构亟需优化。天然气主要替代煤炭和石油,替代行业为工业、发电和车用,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暴跌,导致被替代的能源价格走低,天然气置换的经济性丧失(见图7),出现部分用户逆替代的现象。

天然气在工业中主要替代煤炭、燃料油和LPG,工业用户以效益为中心,属于天然气利用行业“最不忠诚”用户,可以随时用其他燃料替代。目前供应河南省的燃料油和LPG价格为3000元/吨左右,按照等热值等价原则计算,天然气替代这两种燃料的可承受价格为2.2~2.4元/立方米,目前河南省终端工业用气价格为2.9元/立方米左右,替代这两种燃料不具备经济性(天然气直供大型工业用户除外)。河南省5500千卡/千克动力煤炭价格为400元/吨左右,在不考虑天然气置换效率和成本的情况下,采用等热值等价计算天然气的可承受价格只有0.7元/立方米。根据环保部环境规划研究院发布的《煤炭环境外部成本核算及内部化方案研究》,每吨煤的环境外部成本是204.76元,相当于当年煤炭价格的28%。考虑煤炭的环境成本时,天然气替代煤炭的可承受价格在1元/立方米以下。由此可见,天然气替代煤炭不具备经济性,“煤改气”工程的实施需要政策的强制推动。

燃气电厂是对燃煤电厂和供热锅炉的替代,天然气作为燃料的经济性主要受上网电价和发电小时数的影响,其中天然气供应价格和上网电价的比价关系是影响燃气电厂效益的主要因素。河南省燃气电厂的上网电价为0.6元/千瓦时,对应天然气的可承受价格在2.2元/立方米左右,高于目前的省门站价格。未来燃气电厂的快速和健康发展需要制定燃气电厂上网电价和天然气供应价格的联动机制。

对于车用CNG替代汽油、LNG替代柴油,2016年7月21日河南省调整后的90#汽油最高零售价格为5.41元/升,对应的CNG可承受价格为3.9元/立方米;0#柴油价格为5.04元/升,对应的LNG可承受价格为5元/千克。天然气价格(元/立方米)低于成品油价格(元/升)的0.7倍时,天然气汽车将具备经济性。

3、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政策的实施

河南省针对大气环境污染已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提出控制煤炭消费总量,设立高污染燃料禁烧区的规定,同时提出建成区10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改造、汽车“油改气”、推进燃气热电联产等相关措施。

以郑州为例,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用户原煤消费量为3521万吨,其中郑州市内5区和3个开发区原煤消费占比为16.2%,其他5市1县建成区原煤消费量占比按35%考虑,建成区中划定的禁烧区将全面禁止煤炭消费;考虑技术升级、非化石能源的替代,天然气替代原煤的比例按50%测算,郑州市需要年度新增天然气在50亿立方米以上。由于“煤改气”工程不具备经济性,发展主要依靠环保政策的强制实施,建成区10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主要用于供热供汽,政策的强制实施将会增加河南省采暖和工业园区蒸汽用天然气。政策中“油改气”的方向主要针对营运的客货车和城乡公交车,政策的落实将会加快推进天然气在车用领域的发展。目前,河南省仅有郑州燃气电厂和中原燃气电厂在运营,政策中提出要推进燃气热电联产项目。未来河南省燃气电厂的大力发展还需要其他配套机制的完善。

4、调峰能力与调峰机制

天然气用户的大规模发展离不开充足的气源保障和完善的运营机制。河南是人口大省,城市燃气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2009年由于资源和调峰能力的双重不足使得河南省采暖用气受限,天然气车用亦是如此,用户的反应是降低对天然气的依赖。为了弥补天然气调峰能力不足的供应短板,煤耗量进一步增加,结果出现本末倒置的逆替代现象,影响清洁能源的置换进程,进而影响了天然气市场在河南省的发展。

调峰能力的不足既有资源的原因,也有机制不完善的原因。完善的机制不仅能够引导市场,而且能够促进基础设施的完善。调峰除了依靠管道的自身调节,还需外部调峰设施来弥补缺口,但调峰设施的建设投资大,目前河南省高峰用气期间没有补贴和其他经济性的补偿,导致供气企业建设调峰设施的积极性不高。未来调峰机制的重点应在于鼓励基础设施发展、增加调峰能力和强化监管等方面。

文章来源于网络


·END·

中能鼎立

超乎想象的使用体验



微信号:中能鼎立
版权说明

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谢谢!


    关注 中能鼎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