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节 浓浓诗意情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岁月不断流淌,每年的重阳节,我便想起伟人的那首《采桑子·重阳》。作为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都吟诗作赋,不吝笔墨。他们在重阳节登高望远,怀念故友,赏菊品酒,抒发情怀,使重阳节充满浓厚的文化韵味。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唐代诗人杨衡《九日》)在屈原笔下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说,到了重阳时节,碧空高远而又富有情韵,乡野田间,窗前月下,一朵朵菊花骄傲地盛开着,人们在赏菊的同时,与亲友相聚,同饮清香无比的菊花酒,并吟诗作赋,“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确实别有一番情趣。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唐代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抒发了诗人别样的心境。包括初飞来的大雁的身影,都映在碧波之中,更显得秋天水空的澄肃。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这样美好的词来代替秋山,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这种节日登临的愉悦,给诗人抑郁不舒的情怀,注入了一针兴奋剂。“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他面对着秋天的山光水色,脸上浮起了笑容,兴致勃勃地折下满把的菊花,觉得应该插个满头归去,才不辜负这一场登高。

在重阳节,除却登高还有赏菊的习俗,“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白霜。还似今朝歌舞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重阳席上赋白菊》。秋风过后,草木就要凋零,而此时菊花开得正灿,“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盛开的菊花成为秋日里最绚丽的风景,重阳又被称为菊花节,缺少菊花,重阳节将黯然失色。“是菊花开日,当君乘兴秋”,秋天是赏菊的最好时节,“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开”,在这样微风徐徐、阳光轻柔的日子里,怎能辜负朵朵绽开的美丽菊花呢?



“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王灿《客中九日》)中秋刚过,又逢重阳,思乡之情又被点燃,在这样风和日丽、天高气爽的秋日里,家人们都头插茱萸登高眺望,观赏遍山红叶,许愿祈福,而我却身在异乡,孤身一人,无法与家人团聚,思念之情更切,可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过后,秋日将尽,草木凋零,诗人的心里无疑是落寞的。“有恨头还白,无情菊自黄”,他们留恋柳绿花红的葱茏时节,萧瑟的秋风更容易让他们联想到自己此时的际境,“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对于李清照来说,重阳节是寂寞的,喝一杯清香的菊花酒,一个人卷起帘幔,那朵朵金黄的菊花更是让她思绪起伏,难以入眠……“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这些诗句引领我们走进富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重阳节,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中体会登高、赏菊的别样韵味。(广文路社区 白冰)

编辑:阳光明媚的马尾辫

免责声明:

  本内容系“繁峙信息”公众号编辑或转载(有源可寻尽量表明出处和作者),这里仅做分享之用,故对某些见解和指导性的文字请读者自行甄别,公众号对其真实性不做保证。文字,图片或视频权益属于原作者,如果其中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刻做出相应处理。


    关注 繁峙信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