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谁该为“中国游客拿走日本马桶盖”事件中的反转闹剧负责

 

在这个谣言四处滋长、真相易被颠覆的时代里,新闻事件的动态应得到及时更新,公众的辨析和反思亦不应缺位。...

“中国游客”、“日本马桶盖”,这两个关键词同时出现在新闻标题中已非第一次,并且每一次都能赚足大众的眼球。只是,这次加在这两个关键词之间的并非“抢购”,而是“顺走”和“偷”。18日晚,一篇标题为《惊了!宁波游客在日本拿走酒店马桶盖,查证后酒店要求导游寄回…》的推送称,一对宁波年轻夫妇跟团前往日本旅游时,将入住酒店的马桶盖拆卸下来并带走。在机场安检被查出马桶盖时,这对夫妇承认是因贪小便宜,又以为马桶盖是前面客人遗落的,才顺手牵羊将马桶盖带走。最终他们手写了道歉信,马桶盖也物归原主。

▲网传导游微信截图
▲网传游客道歉信


消息一出,舆论迅速发酵。19日,微信号“东京新青年”发布了一条推送,自称已致电事发酒店,对此事进行询问,但酒店方表示毫不知情。这则所谓的“辟谣”新闻指出“中国游客拿走日本马桶盖”是假新闻,是别有用心之人故意抹黑中国。
▲“东京新青年”推送


一时间新闻的真假扑朔迷离。直至19日晚宁波旅游局发出一则官方通知,证实确有其事,整个事件才基本算是尘埃落定。
▲宁波旅游公司发布的相关调查
“中国游客拿走日本马桶盖”事件中的反转闹剧无疑是一次谣言的短暂胜利。辟谣实为造谣,反转后再反转,一波三折的舆论走向实在令许多人摸不着头脑。

奥尔波特提出的谣言公式表明,谣言的产生和事件的重要性与模糊性成正比关系,而公众的判断水平在谣言传播中也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借助这个公式,一窥此次事件背后谣言的发生机制。

在媒体的报道中,一直以来遭人诟病的中国游客素质、曾经掀起抢购热潮的日本马桶盖、与中国有着微妙关系的日本,以及于道德于法律都不被允许的偷盗行为,这些因素的加和足够点燃受众的围观热情,从而将事件的轰动性推上一个更高的级别。细思这一事件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的始末,各种不确定因素裹挟其中。最初的非正式信源就已为谣言的产生铺好了捷径,毕竟,颠覆几张微信截图所提供的信息并非难事。

而就在各类媒体开始疯狂转发该事件,造成舆论的进一步扩大时,原推送却被删除,原因不明,这无疑加重了公众对事件真实性的质疑。

此时舆论开始失焦,公众开始讨论诸如“马桶盖是备用的还是被拆卸下来的”等细节,甚至从民族主义视角谴责中国游客素质低下,“丢人现眼”、“完完全全的辱国”、“丢人丢到日本去了”等言论比比皆是,也有像“偷日本的马桶盖不算是偷”这样以爱国为名的诡辩出现,更不用提那些争论“该游客是宁波人还是台州人”的地图炮逻辑

新的信息没有被披露,狭隘的围观心理、民族主义、地域主义却着实遮住了一部分人的眼睛,甚至宁波市旅游局在声明中也不忘备注一下事件主人公并非宁波籍。
▲网友对此事件的评论
当公众囿于情感与偏见时,他们自然会丧失对谣言的提防心理。因为,他们的关注点已非事件真相本身,而是自己所持的观点能否占得上风或先前报道者是否会被打脸

更何况,此次反转闹剧中的谣言,也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部分受众关于“阴谋论”的臆想和维护民族尊严的情感倾向,因此使事件发生中途反转的谣言有了生长和被吹捧的空间。

互联网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在互联网交叉网状的信息流中,每个人既是传播者又是受众,受众可以第一时间给传播者给予反馈,进行互动,甚至可以根据自身的想象和好恶对信息进行筛选和修改。互联网彻底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但随之而来的是新闻的真假难辨,是受众在舆论中丧失理性思考能力的风险。

显然,“中国游客拿走日本马桶盖”事件中的反转闹剧与官方媒体信息更新不及时不无关系,但公众的判断能力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谣言四处滋长、真相易被颠覆的时代里,新闻事件的动态应得到及时更新,公众的辨析和反思亦不应缺位易静 | 记者
黄婷 | 校对


郑怡 刘丽珊 杨滢玮| 排版

图片均源于网络

(点击文章链接,回顾往期热文)

深度 | 儿科医生缺了口, 三尺寒冰何时化?

回顾 | 十八度灰:应试教育的野火

风流 | 漫画广府,穿粤时光

摄影 | “睡梦儿”——新生儿摄影


    关注 新闻学生1979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