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舒方阵VS马其顿方阵

 

马其顿方阵是重步兵进化史的一个浓缩样本,亚历山大的天才使它的缺点从未以任何方式暴露。这支军队在史诗般的远征中,征服了远至印度河流域的广袤地区,这是冷兵器时代重步兵的巅峰。...




猛戳
题目下方二说,一键关注

阵法:被神化的冷兵器图腾在中国文化里,阵法是玄妙的东西,足以规避任何危险,这种想法其实非常有害。当然,一支阵容严整的军队令人望而生畏,兵圣孙子也告诫后辈“勿击堂堂之阵”,但阵法远没有吹得那么神奇,最常见、最有效的阵形就是方阵和圆阵。

春秋时期,多数国家的军队分为三军,因此按左、中、右或上、中、下的编制排为三个方阵的情况比较常见,有时也会根据战场需要临时衍生出其它的阵形,但本质上仍是方阵,圆阵通常用于危急时组织防御。与我们的想象相反,最正统的军事家是看不起阵法的,在孙子或吴子兵法里,压根没有提到阵法。有一次,卫灵公向孔子询问战阵之事,孔圣人根本不理他,只扔下一句:“军旅之事,未之习学也”。先秦时期,最热衷谈论阵法的是残疾人士孙膑,《孙膑兵法》有四篇专门研究阵法,毫不客气的说,孙膑是典型的阵法痴迷者,他把决定战斗胜负的因素归结为阵、势、变、权,其中阵居首位。

那个时期,最不可思议的是“坐阵”,《尉缭子•兵令》一篇曾经提到有立阵和坐阵,所谓坐阵就是军队全部为坐姿,士兵双膝着地,两脚盘于臀部之下,这是一种警戒的姿态,随时可以起立攻击。将领们采用坐阵通常基于两种特殊情况:一是敌方的远射兵器非常强大,坐阵可以充分发挥盾牌的防护力;二是军队士气不振,坐阵被用来稳定阵形,这就是孙膑所说的“车以密固、徒以坐固”。
先秦时期,战车是中国战场的主宰,步兵只是配角,这与古希腊的情况不同,但也有例外。公元前541年,晋将荀舒与半游牧的狄人作战,因地形险要,对方又全是步兵,因此采纳了魏舒的建议,下令甲士全部下车与步兵混编作战,这个命令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步兵方阵的诞生。著名的魏舒方阵由五个互为支援的独立方阵构成,最前面的一个小方阵叫做“偏”,由75名甲士和1800名步兵编成,它与主阵是游离的,只起诱敌作用;后面四个主阵以马蹄形排列,紧随在“偏”后面的是“前矩”,包括150名甲士和3600名步兵,左翼的方阵被称为“参”,拥有87名甲士和2088名步兵;右翼的方阵叫“专”,由243名甲士和5832名步兵编成;最后面的是魏舒的主阵叫做“伍”,也最为庞大,由360名甲士和8640名步兵编成。偏、专、参、伍都是那个时代的军队建制,代表着特定数量的兵力。魏舒的基层战术单位是“两”,由15名甲士和10名轻步兵组成,他们以五列纵队排成有一定纵深的横队,占地面积大约52平方米,魏舒的方阵就是由若干这样的小方阵组成。魏舒采用这种阵形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用中原步兵的组织和纪律来对抗少数民族的勇猛和强悍,这样密集的方阵显然更易于发挥团队的作用。



当狄人见到魏舒古怪的布阵后,都被逗笑了。魏舒的方阵体现了一种常见但行之有效的战术:以较少的兵力吸引敌人,然后实施强大的翼侧包围,最后以主力投入决定性的攻击。为了避免弱小的前“偏”被狄人吃掉,魏舒的前矩将会很快进入战斗,这样看起来较弱的前军就变成了难啃的硬骨头。值得称道的是,魏舒没有平均分配兵力,他的右翼二倍于左翼,这是一记有力的右勾拳。对狄人来说,灾难只是刚刚开始,因为魏舒的后军也是最强大的主力方阵“伍”投入战斗了,在这个沉重的打击下,狄人当然崩溃了。
我们再来见识下大名鼎鼎的秦军,完全拜兵马俑之所赐,我们得以欣赏这支久经沙场的军队。对兵马俑的阵形,一向争议很多,我们估且认为那是一种实战阵形。秦俑一号坑里是一个以步兵为主的方阵,从布阵来看,基本遵循了“长弩在前、铦戈在后、弓弩为表、戟盾为里”的原则,方阵前面是横排三列210名弓弩手,后面是成38纵队的步兵,中间杂有8辆驷马战车,在两侧和后面,都有严密警戒的弓弩手,算是一个前权后守都很严密的混合编队。
总体来说,希腊方阵要来得完善一些,因为他们没有战车的拖累。最早的希腊方阵完全由重步兵组成,后来才增加了轻步兵和骑兵。重步兵是力量的源泉,通常由各城邦的贵族组成,薪饷优厚,他们还有数量惊人的仆役。随着战争扩大,尚武的贵族逐渐耗尽,方阵不得不塞进了更多的佣兵和仆役,这就导致了方阵的衰落。公元前431年,天才的雇佣兵将领伊菲克拉特对方阵作了改革,他用3.3米左右的长矛替代了原来2.4-3米之间的短矛,方阵队列也更紧密,他设想战斗的胜负将由短促的突击决定,因此加强了自己的投枪手,给他们配备了护具和短剑,这些人能够提前攻击和扰乱对手的方阵。



真正的方阵之王是马其顿人。大约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化的马其顿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有人甚至认为,这是冷兵器时代最强大的军队。马其顿国王腓力是一个聪明而讲求实际的人,在马其顿军队里,贵族和平民很好地融合成一个整体:完全由贵族组成的皇家卫队包括骑兵和步兵,拥有最好的装备,他们的武器是剑和短矛,其中骑兵有8个中队,每队200-300人,步兵则有3个营,每营1000人。由城市平民、农民和部落民组成的重步兵是马其顿军队的主力,腓力把他们按三进制进行整编,分为6个被称为Taxeis的战术单位,每个Taxeis有1536人,下辖3个Pentacosiarchies,每个Pentacosiarchies有512人,最基层的单位被称为File,据推测有10人,在方阵中列于队首的士兵通常都是最勇敢的。
马其顿重步兵拥有那个时代最精良的装备,他们的武器是4.26米的长矛,有人说长达7.3米,这么长的武器当然需要双手握持,因此他们的加里亚式长方形护盾被挂在左肩上。腓力有理由这样做,因为当一个士兵的武器比对手长两倍时,他就能抢先杀伤敌人,奇怪的是,这么简单的办法以前竟没人想到。除了长矛,马其顿的重步兵还有胸甲、绑腿、头盔和一顶式样特殊的宽边帽,重步兵还得到大量辅助部队的帮助,其中有些是腓力招募的雇佣兵,包括来自塞萨里的2000重骑兵,1200名色雷斯人、皮奥尼亚和阿德里西亚人、6000名阿吉里亚投枪手以及一些克里特弓箭手。为了发挥长矛的威力,马其顿重步兵排成一个巨大的方阵,纵深为16列,后排士兵的长矛架在前排士兵的肩上,远远望去如同一片丛林,毫无疑问,这样密集的队形需要严格的纪律和训练。
到了亚历山大时期,方阵系统进一步完善,并且变得非常复杂,每个战术单位都有坳口的名称,我们不得不加注现代军队的建制作为参考。标准的亚历山大方阵拥有16384人,纵深16列,每列1024人。以16人为一行,称为lochus(班),2个lochus为1个dilochus(排),2个dilochus为1个tetarchy(连),2个tetarchy为1个taxiarehy(营),2个taxiarehy为1个xenagy(团),2个xenagy为1个pentecosiarchies(师),xenagy是方阵的最基础单位,也是一个纵横各16人共256人的小方阵。马其顿军队在行军时,就是按xenagy排成纵队,而在作战时,则由2个pentecosiarchies组成的小方阵作为基本战斗单元。



总体上说,马其顿方阵与斯巴达方阵相似,但衔接更加紧凑,单个士兵无法转动,更谈不上逃跑,整个方阵形成绵密的正面,像一个巨大的攻城锤捣向对手。亚历山大的战术很简单,由重步兵组成的方阵居中,前5排士兵伸出长矛,最前排的士兵用盾牌保护正面,马其顿方阵会在宽广的正面展开冲击,如果第一次打击不能成功,就用短剑来分出输赢。在马其顿军队中,古希腊的团队精神和爱国主义热情被很好的继承下来,加上职业军人的严格纪律、残酷训练和旺盛斗志,使得马其顿军队所向无敌。
不过,即使是亚历山大的天才也无法克服方阵固有的缺点:庞大的方阵很难变换队形,宽大的正面和纵深只能依靠平原运动,在起伏和多山的地形上,方阵很容易脱节。在行军中,马其顿重步兵只能排成以xenagy为单位的纵队,绵长的行军序列使得弱点暴露无疑,这时的重步兵根本无法作战。此外,马其顿方阵没有二线部队也没有预备队,对手一旦突破,反冲击不可能。许多亚洲民族拥有灵活的轻步兵或骑兵,可以进行有效的骚扰,亚历山大的对策是将6000名皇家步兵和8000名投枪手编为半方阵,成散开队形作战,他们的盾更大、矛更长,亚历山大还发明了一种下马作战的骑兵,称为dimachae,他们也是后来龙骑兵的前身。
亚历山大的天才弥补了方阵的缺点,再加上对手的无能,使得马其顿方阵的缺点从未以任何方式暴露过。这支军队在史诗般的远征中,征服了远至印度河流域的广袤地区,以致美国人T•N•杜普伊认为,马其顿军队是黑火药以前人类最强大的军队。

关于·《二说》

❶ 回到顶部,点“二说”马上订阅(推荐)

❷ 搜索号码:chongershuo或搜公众号“二说”

➌ 联系电邮:rmb1923@vip.163.com

二说!扯扯闲篇,聊聊科技,侃侃历史!


    关注 二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