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向披靡的马其顿方阵,罗马人是怎样打垮的?

 

如题。...



diaoduoxi
 / 
公元前168年6月22日下午,在希腊北部的彼得纳,罗马军团的士兵们看见一片长矛的密林正在隆隆开进,数不清的利刃锋芒连成了一道骇人的墙壁,向着他们席卷而来,这就是马其顿巨型方阵的“叹息之墙”——160多年来,胆敢正面挑战它的人马全都化为齑粉,只留下绝望的叹息。

彼得那战役,不仅是罗马军团和马其顿方阵两种战术体系的巅峰对决,更是地中海世界两大强权成败兴亡的宿命之战。

双雄竞逐霸主尊:马其顿战争

公元前281年,罗马为吞并南意大利的希腊城邦塔林顿,而与前来干涉的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交战,是为罗马-希腊战争之始。

击败皮洛士以后,罗马人转而与迦太基人争夺西地中海霸权。在这一时期,希腊霸主马其顿也与罗马交恶,先后爆发了两次战争。

公元前197年第二次马其顿战争期间,罗马军团与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率领的大军,在库诺斯克法莱(又称为狗头山)展开大战,这是罗马人首次与马其顿方阵正面交锋。由于天降大雾和地形不利,方阵不能发挥全部威力,腓力五世败北。即便如此,马其顿方阵依然击溃了罗马人的左翼部队。
库诺斯克法莱战役,罗马人与马其顿方阵的初次交锋


公元前179年腓力五世驾崩,长子珀尔修斯继位,马其顿与罗马的关系再度恶化。珀尔修斯大肆招兵买马,甚至派人行刺罗马人的铁杆盟友帕加马国王。罗马由此决定对马其顿宣战,彻底消灭这个严重威胁。

公元前171年,第三次马其顿战争爆发。珀尔修斯以逸待劳,成功击败两位罗马执政官的征讨大军。他想乘机与罗马议和,遭到元老院的拒绝。战争就这样僵持了2年,双方都没有大的进展。

公元前168年,罗马人推选60高龄,德高望重的埃米利乌斯•保卢斯出任执政官,全权指挥对马其顿的军事行动。传说保卢斯在接到出征使命后回到家,发现小女儿正在为一条小狗的死亡而哭泣:“啊,父亲,难道你不知道珀尔修斯已经死了吗?”这条和敌人同名的小狗给保卢斯讨了一个好彩头,战争的形势又会如何发展呢?

锋芒所向孰能挡:马其顿方阵

保卢斯抵达前线后整饬纪律,勘察敌情,罗马军团的气象为之一新。为了诱使珀尔修斯离开其设防良好的基地,保卢斯策划了一次侧翼迂回行动,企图分兵夹击马其顿军队。但因消息泄露被珀尔修斯识破,罗马迂回部队遭到马其顿军的拦截。为避免受到两面夹击,珀尔修斯率军移动,他来到彼得那南方的一个小村庄,选定一块相对平坦的地方作为战场,在这里,他将从容不迫地摆开阵势,马其顿方阵将展现它的全部威力。

长矛方阵是希腊人发展出的独特战术体系:装备青铜盔甲,手持长矛和圆盾的重装步兵在战斗时排成至少4列、通常8列乃至更多列的纵深队形。前4列持矛水平向前,后4列则将矛竖立,形成一面令人胆寒的利刃之墙。方阵的基本作战形态是正面冲锋,需要士兵进行长距离奔跑和高强度冲刺,用锐不可当的冲击力摧垮敌人的阵形。
传统希腊方阵


到公元前四世纪,希腊方阵战术发展到了巅峰状态,这就是威名远播的马其顿方阵体系。它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I.
常备兵使用长达六米的萨里沙长矛,右臂携带轻型盾牌,穿着胫甲和有金属保护的胸甲。常备兵的基本作战单位是团,每团正常编制1536人,分为营连等单位,最小单位为一列16人。亚历山大大帝通常把它减到8人。
马其顿方阵


II.
轻装兵编成三个营,每营1000人,装备传统长矛和较大的盾牌,机动性更佳,作为右翼快速骑兵和行动较缓的方阵之间的联系。

III.
辅助兵装备标枪,弓箭和投石器,通常部署在阵列第一线作为远程打击力量,同时掩护己方长矛兵免受敌军骑兵和远程火力伤害。

IV.
重骑兵每团1500-1800人,是马其顿体系的机动突击力量。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穿戴青铜盔甲,手持3.6米长的骑兵长矛冲击敌阵,并使用希腊式反曲双刃短剑进行肉搏战。

马其顿方阵战术的精髓在于多兵种联合。作战时,常备兵方阵排成斜线阵,斜面向外,像一块铁砧一样钉住敌军正面。当敌人面对马其顿方阵时,一名敌兵将受到4~5支长矛的攻击,没人能够阻挡这种攻击。
方阵攻击 


辅助兵投射标枪、石块和羽箭进行远距杀伤,同时扰乱敌军阵形。
辅助兵攻击


马其顿重骑兵则在轻装兵的助攻下发动强大的侧翼突击,就像一把铁锤,击碎敌军心脏。
重骑兵出击


遗憾的是,亚历山大大帝死后马其顿方阵战术也逐渐僵化。珀尔修斯时期的马其顿方阵战术中骑兵退居二线,长矛兵反而成为主角,长矛长度变态地增加到了10米,攻击力更为强大。但这种重装步兵决战的倾向导致方阵变得更加臃肿庞大,机动性却降低了。作战时,编成密集队形的士兵只能硬着头皮向前运动,不能灵活应变。

阵列三重奇变生:罗马线式阵型

罗马人的早期军阵是希腊方阵的笨拙山寨版:军团由3000-4000人组成一个长矛方阵,纵深也是8列,前6列是重装步兵,后2列是轻装步兵,侧翼配属少量投射步兵和骑兵支援。

在与高卢人的战斗中,这种方阵被证明毫无用处。高卢人惯用猛烈突袭打乱罗马人的方阵队列,然后上演士兵捉对厮杀的混战。罗马人依靠密集队形掩护,讲究整体性的方阵战术对手持大剑巨盾勇猛砍杀的高卢人毫无招架之力。
勇猛的高卢人 


针对这种严峻的局面,在公元前390年,罗马执政官卡米卢斯进行了影响深远的军事改革。他打破以部落为单位的传统编组,以年龄为标准划分不同兵种,承担不同任务,从而让每个士兵都能发挥所长。这种新的战术体系也由四部分组成:

I.
少年兵缺乏经验和训练,装备标枪、投镖和小圆盾,作为轻步兵使用。

II.
青年兵有一定战斗经验,组成军团的第一阵列。装备一支重标枪、一把西班牙宽刃短剑和一个椭圆形长盾。

III.
壮年兵是军团的核心,年龄在30岁左右,组成军团的第二阵列。装备两支重标枪、一把西班牙宽刃短剑和一个椭圆形长盾。

IV.
成年兵年龄最大,经验最丰富,构成军团后备队。组成军团的第三阵列。装备一支3.6米的长矛和一个椭圆形长盾。

以上四部分组成了早期罗马军团特有的三线阵列体系。每一线阵列一排20人,纵深6列。两人之间间隔1.8-2米。阵列的各小队之间约为30米间隔。各小队交错排列。
罗马三线阵列的兵种队形


各阵列士兵按照小组-小队-百人队-大队—军团的单位编组,每个军团由6000人组成。其中青年兵2400人,壮年兵1800人,成年兵1800人。同时,一个罗马军团配有一个辅助军团,两者的建制类似。一名执政官可以指挥两个罗马军团与两个辅助军团组成的部队。

为应对高卢人的威胁,罗马三列阵战术非常强调机动灵活,对单个士兵的格斗能力要求很高。作战时,由青年兵组成的第一阵列首先推进,当距离敌人18米时,将重标枪掷出。同时,军团开始疏开队形。青年兵开始冲锋,前2列士兵与敌人用短剑进行格斗。后4列士兵投掷标枪。

数分钟后,由壮年兵组成的第二阵列替换,第一阵列后撤休息。由少年兵组成的轻步兵负责掩护军团的两翼与背后,同时还要找回可使用的标枪,补充给撤回的第一阵列。一场战役通常进行数轮替换。

如果青年兵和壮年兵两次攻击都无法击退敌人,第三阵列的成年兵会投入战斗。经过前两轮交战,必然有许多敌人失去盾牌和长兵器,此时大多手持短兵器肉搏。老兵使用的长矛正好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少年兵和壮年兵就在长矛阵的掩护下进行重组,随后同老兵一起重新投入战斗。
罗马军团作战 


罗马军团的这种线式队形战术,在与高卢人、皮洛士和迦太基人的战斗中历经考验,日臻完善。现在,它就要和久负盛名的马其顿方阵正面交锋了。

摧阵撄锋威名扬:彼得那会战

就在珀尔修斯抵达彼得纳的第二天下午,罗马方面有一匹马突然脱缰冲向对岸,两军为了争夺这匹马爆发了前哨战,会战随即展开。马其顿军以44,000名步兵和4000骑兵的强大阵容率先渡河攻击罗马38,000名军团战士。

罗马帝国时代的希腊史学家普鲁塔克生动记载了这次战役的全过程:走在马其顿军阵最前方的是色雷斯步兵方阵,他们身材魁梧,身穿黑色的战袍,不断挥舞着长矛。跟在色雷斯人后面的是雇佣军部队,他们的装备五花八门。这两支部队组成大军的右翼掩护部队。

随后,第三支出现的部队才是马其顿青年精兵“白盾兵”组成的方阵,他们全身披挂着闪亮的甲胄和猩红色的外衣,组成方阵的中央左侧部分;最后出场的是马其顿军的精锐主力,装备青铜盾牌的“铜盾兵”方阵组成的中央右侧部队。整个平原都闪烁着兵器和盔甲的光芒,震耳欲聋的叫喊响彻四周的山丘。
马其顿王国兵种,最右侧即为精锐铜盾兵


马其顿军展开战斗序列快速挺进。数万常备兵手持六米长的萨里沙长矛,前五列向前平举,远远望去,林立的长矛带着无坚不摧的气势,山呼海啸一般滚滚而来。保卢斯晚年常常提起当年战场的景象,饶是他身经百战,对此也感到无比的惊愕和恐怖。
马其顿方阵推进


保卢斯看见马其顿人密集的长矛抵住罗马人的盾牌,让军团战士无法接近肉搏。罗马同盟部队中的皮里格尼亚人由于无法攻入敌人用长矛组成的墙壁,他们的指挥官抓住一面军旗投到敌军中间。士兵们奋不顾身去夺回军旗,他们用利剑砍断分散开来的长矛,用盾牌猛击马其顿人的后背,或者手脚并用把他们从方阵中推出去,但最后皮里格尼亚部队还是被击溃了,漫无秩序地向身后的山上逃跑。

这似乎又引起了罗马军团的全线后退,保卢斯气得扯破了身上的衣服,也不能阻止这种后退。如果情况的确如此,那么很明显,只要地形适于方阵作战,罗马军团就完全不能与其正面交锋。
会战初期态势,罗马人无法在方阵正面打开缺口


然而,随着马其顿军往前进击,进入山麓地带之时。由于地形变得崎岖,方阵的队形就不再能够保持完整和紧密了。马其顿方阵的正面开始出现豁口和空隙。这对罗马人而言太幸运了。

珀尔修斯不是亚历山大,他对亚历山大的战术毫无了解。他绝不应该把方阵向山坡上推进,而应该出动全部骑兵和轻装部队向已经动摇的敌人追击,并在他们的掩护之下重新休整方阵的正面。
崎岖地形割裂了方阵队形,罗马人的机会来了


保卢斯当机立断,他把军团兵力分开编组,命令士兵迅速突入敌方的裂缝缺口中,展开接近战斗,罗马士兵从侧面和后方攻击马其顿方阵兵。
一旦方阵出现破裂,罗马人便于独立作战的的小型纵队便可以从侧后突入了

由于10米长矛在肉搏战中毫无用武之地,马其顿人被迫撇掉长矛,用短剑和小圆盾仓促应战。但这点货色实在不是罗马士兵西班牙利剑和长形盾的对手,加之过于密集的队形也没有多少空间可供士兵活动。这样一来,方阵的力量和优点全然丧失,马其顿方阵开始崩溃,士兵们丢盔弃甲争相逃命,山坡上到处都是希腊人的尸首。

看到会战已经失败,珀尔修斯失魂落魄地逃离了战场,尽管他的骑兵几乎毫无损失。会战后罗马人的斩获颇为惊人: 20,000多马其顿军被杀,6000人被俘,在追击中又俘获5000人。罗马人声称自己的伤亡仅有100多人,但综合当时的情况来看,这不太可能。

罗马霸权的建立

彼得那战役终结了马其顿的霸权。珀尔修斯在众叛亲离之下投降保卢斯,他被作为战利品出席了凯旋式,此后终生监禁。马其顿王国被拆分为四个共和同盟,实际已经灭亡。

同时,罗马人也露出了狰狞面目,元老院决心把所有希腊城邦,无论敌友,都一劳永逸的解决掉,使其永远丧失反抗罗马的能力。希腊所有城邦的军队都被解除武装,小康阶层以上的人,包括全部官吏在内都沦为俘虏押送意大利。自此,希腊人在地中海世界的文明领袖地位和独立自主都丧失殆尽,被迫臣服于新霸主罗马。
马其顿战争胜利后罗马的扩张


在军事上,彼得那战役证明了罗马军团战术的高度战场适应性、机动性和威力,也标志着亚历山大时代的马其顿方阵战术被罗马军团战术所取代的历史趋势。

>[b] 推荐阅读 


    关注 冷热军事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