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大赛进入加载阶段

 

结构大赛的模型制作已经接近尾声,今天,终于到了结构大赛加载的日子了。我们来看看各代表队在比赛中的表现吧。...



结构大赛的模型制作已经接近尾声,昨天,我们迎来了结构大赛加载的日子。让我们来看看各代表队在比赛中的表现吧。

天津大学代表队正在对结构进行最后的修整。距离结构制作的截止时间还有一个小时,各个参赛队伍作品制作已经接近尾声。经过长达11个小时的奋斗,队员们用简单的木制材料把两个多月来精心准备,反复设计,承载着自己心血和汗水的结构作品呈现在了台上。125支代表队作品各有千秋,一些结构形式复杂,设计精妙,纵横交错,极尽工巧之能事;一些结构网架结构简约,寥寥数条木料将选手的独特想法表现出来,潇洒干练;一些结构十分奇特,不是一般易见的平直结构,表面有凹有凸,给人巨大的视觉冲击。
裁判员在为结构进行空间检测。上午十点钟,监督老师宣布结构制作过程结束,开始进行模型提交及称重、检测过程。每次在现场留下十组代表队提交模型,其余人员到体育馆二层待命。现场一共布置了三个测量台和两个称重台。每组的结构首先进行模型空间检测,然后进行屋盖尺寸检测,最后称重,125组结构模型检测过程快速进行。裁判员严谨地使用模型空间检测块、激光水平仪和卷尺进行测量,使用试验多次、保证精度的电子秤为结构称重,赛场中人员走动受到严格控制,每个队伍的结构模型都被隔离开来,确保比赛的公平公正。
  图中为评委专家现场为模型打分。下午三点半,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十余名专家步入会场对各参赛队的作品进行评分。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非土木人员来说,也许只能欣赏结构的优美外形,但是在专家眼中,结构模型被层层分解,每一个环节都被放大,结构的综合素质成为评判其优劣的关键。
评分之前,专家们进行了临时会议商讨模型称重问题和加载重量上报问题。之后专家分成两队正式进行打分。专家们在各个模型处仔细观察,讨论模型每个杆件和结点的作用,根据精细性、创新性、美观性、合理性等原则从结构选型和模型质量两个方面进行打分。打分完毕后进行汇总,与晚上进行的模型加载打分共同构成各参赛队最后成绩。
选手正在紧张地看着结构加载过程。模型加载是比赛的第三个阶段,也是决胜阶段。大赛组委会使用塑胶网格垫作为屋面材料,能够完美承接结构与加载材料,贴合度极佳。软质塑胶运动地板为加载材料,重两千克,中央开直径80mm孔以供挠度测试之需,四周均匀开小孔尽可能实现均布荷载形式。模型加载分两个阶段,四个级别,逐级累加。第一阶段模拟实际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第二阶段模拟实际结构的承载力极限状态,加载时间共六分钟。模型加载前各队进行陈述,之后由评委提问,选手做答。加载在钢制加载台上进行,过程中结构倾覆、挠度超过限值、超时,本级加载及以后级别加载成绩均算为零。加载过后进行模型承载力与刚度得分计算,得出最终成绩。
责任编辑:结构设计大赛志愿者宣传组


    关注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