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我们关起来的,是房子,还是别的?...



收拾好房子,因为放租踏进链家的门。里面并不像其他房产中介贴满让人眼花缭乱的房源信息,销售一看到人就像嗅到猎物般围过来,而是显得清静整齐许多:除玻璃门上贴着一些房源信息外,室内并无别的广告,左右贴着墙各一排同规格的电脑,绿色的公司LOGO挂在正对门的墙中央,销售人员不多,都安静地坐在电脑边,专心工作。

这条街我住了16年,看着街两旁的店铺搬进搬出,感叹着不论什么年代都是搞装修的最赚钱。印象中留存很多店都陆续搬走了,始终挺立下来的有三类:餐饮、美容和房产中介。这也许恰恰反映了这个街区的特点——生活便利,中产较多,以及房屋交易的频繁。

我不属于有这三种需求的人,只是碰巧于十多年前低价买下了这套小三房,于是一直住在这里,它的一切生活便利特征对于我并无大用,只是随着这个城市的扩张,这区域渐渐变成了中心地带,出行虽拥挤但也可称为便利,关键的是,房价翻了好多倍。



房子,对中国人可说是一辈子最为热点的话题,其关注度甚至不亚于孩子。大学毕业刚好碰上住房改革,于是我们70末的人跟之后的80后都成为了房价飞涨那个奇葩过程的见证人。而在房产这件事上的不同决策,也让我们同时代的人在经济状况上产生了极大差异:有人当年买了几套房的,倒腾倒腾便发了财,一套赚个几百万,已经抵得上白领辛苦一辈子的收入,于是开豪车到处旅游,年纪轻轻便安享生活;有人当年看好的是股市,将手中几万元积蓄尽数投入,而今却为了房子每天奔波,挣的工资分出一半付了房钱;还有更多我这类规规矩矩却又后知后觉的人,守着一套房看着它升值却无法变现,直到有一天房价已经涨到对第二套房望而生畏了,最多也就是放放租,等着领取一点刚够生活费的外快。

刚好这两天有个新闻,深圳的某城中村拆迁,款项赔偿以亿计。于是又有人感慨会投胎太重要,这些大城市的城中村,不知在一波波城市建设中诞生多少新的千万富翁、亿万富翁,那是打工一族几辈子都不敢想象的数字——房子,就这样制造了中国社会中一场场荒诞的闹剧,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

有人为房子成为奴隶,有人因房子得以暴富——在这个已将钱视为唯一安全感来源和社会信仰的时代,房子的威慑力秒杀一切。



细想想,关于房子的一切闹剧,背后是人们对于生活未知前景的恐慌,多么凄凉。因为房子,我们需要很多很多钱,我们很难再从工作中体会到满足感和成就感,代之以更多关注能获得多少工资;医疗、科研、教育这些神圣的职业并不那么受欢迎,因为远没有搞房地产和当明星赚得多;80多万买区区六平米的小笼子,拥有房产的欲望代替了为挣这一份钱起早贪黑的苦逼。可这房子,是否有一天也会如泡沫一般,让所有人心痛?

每天公交、地铁上那一张张疲劳、麻木的脸,就是一面社会的镜子,许多人,早已忘记了笑的滋味。而当我将最美的时光泡在办公室里,看着窗外的太阳一点点升起直至落下,偶尔会偷偷地念:嗯,天开始黑的时候,就可以回家了。

将我们关起来的,是房子,还是别的?


    关注 细语卿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