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关心孩子的身高,到底实在关心啥?

 

每到寒暑假期结束,特别是开学的那段日子,各大医院的内分泌专科门诊就会涌现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就诊。表面看看家...



每到寒暑假期结束,特别是开学的那段日子,各大医院的内分泌专科门诊就会涌现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就诊。表面看看家长和孩子都挺健康的,仔细一问原来都是“烦从身高来,恼自矮小始”。很多家长一脸焦虑,总觉得自家孩子长得太矮,毕竟夫妻俩都挺高的;还有的家长因为自身身高偏矮,于是下定决定不能让孩子的未来输在身高上。

身高可能是人类最多变的一个特征了,各个地区、各个人种、各种饮食习惯甚至气温湿度都会对身高产生影响,也就造就了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人。身高对于一个人究竟有多重要?看看它能力压财富和美貌而身居“高富帅”三元素之首,就知道了。而且不但是民间智慧,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身高跟择偶、收入等等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少联系。正因为如此,身高才会成为一个敏感的话题。不仅对个人,对一个族群也是如此。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列举各位身高略有缺憾的名人(知名不具哈)来反驳我,我只想强调一点,我这里说的是整体而言,并不是指具体一个人。这就和赌博一样,但凡老赌客总是会想尽方法在高胜率低赔率的地方下注,只有那些风险极度偏好、新入场中、想着一把定输赢的才会往高赔率下注。在孩子的未来尚未可知的情况下,家长对于孩子的身高期许也同样有着这样的心理预期,总觉得长的高一些会有一些优势。

根据不同的研究,我们的身高有六到八成是“天注定”的。不同的族群,或者用更科学正确的词是“有不同遗传背景”,的人群平均身高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不受遗传控制的那一部分。而身高决定不受遗传影响的那二到四成则是经济水平。更确切的说是经济水平在影响一个人在胎儿期、婴幼儿期和青春期的营养健康状况。
要谈“增高”经验,这世界上没有谁比荷兰人更有资格。21岁荷兰男人的平均身高1.838米、21岁女性平均身高1.707米,高居世界之巅。荷兰人的骄傲之处是,就在一个世纪之前,他们的身高在西欧还是最矮的那一拨。最著名的荷兰人——梵高,死于1890年。他的身高是1.70米,在当时,梵高算是中等个头偏上的个头,比同龄荷兰男人的平均身高高一点。根据现在的研究,荷兰人的平均身高在1840年代达到一个低谷,19岁的荷兰男性只有1.62米多一点。十九世纪中叶之后,荷兰人开始长高,到现在都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向上趋势。

十九世纪中期,荷兰发生了什么?当时的荷兰,荣耀已经成为历史——十七世纪大航海时代,它可是称霸大洋的强大帝国。财富的积累到了一定程度,随着现代民主制度的确立后,贫富差距逐渐变小。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荷兰人也迅速高了起来。

由此看来,“高富帅”三个字也得调整一下座次,想跟人家比个头,如果没有“富”,特别是平均的“富”,怕是还得仰望一阵子呢。由此,那些在诊室门口焦虑担忧的家长们,其内心何尝不是出于对“共同富裕”的渴望而表现化于孩子身高的期盼呢?
最近的一些研究又从人群进化角度给出了身高对于族群的意义答案。科学家们发现在预期寿命较短的族群中,其个体成员的身高通常也长不过那些寿命较长的族群中的成员。由此指出,死亡率的变化很可能推动了约200万年前从南方古猿到智人演化时发生的体型飞跃式增长。

从进化的角度看,如果你生活在一个个体普遍早夭的群体中,那么尽早开始繁衍下一代会带来不少益处。也就是说,你得在较短的时间里尽可能地养育更多的孩子。你必须在相对较早的生命阶段就停止生长,转而把精力都投入到生育和抚养后代的任务中去。发育期较短意味着你的个头长不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高马大也有生育上的优势:体型较大的个体通常会摄入更多的能量,进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繁衍活动中去。因此,在低死亡率的种群中,发育较慢让体型变得更高更壮,是更为明智的演化方向。久而久之,有着不同死亡率的人类群体便适应了各自或长或短的发育期——于是产生了平均身高的高矮差别。

从这个角度来看,家长们对于孩子身高的焦虑不啻为一种对于寿命延长的暗自期许,而且由于无数的进化学研究都证明了,外貌的异性可接受度会严重影响交配繁衍的顺利程度。所以身高看来还是一种保障基因传代和家族繁荣的一个外在必要非充分条件呢。“高富帅”当中的“帅”看来确实具有遗传竞争优势哦!

对于身高的渴望,除了对于矮小症状背后隐含疾病的恐惧,更重要的看来是各位家长对于孩子所面临的生存竞争、繁衍竞争、生活竞争等方面的焦虑和不安吧,毕竟现代人面临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为人父母总想力所能及帮子女解决一部分压力,真正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关注 懒道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