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五事”干部,造福一方百姓

 

自海宁市“五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博儒桥村按照争当“五事”干部表率的要求,奋勇争先当“标尖”,努力打造一支“善谋事、敢担事、干实事、会共事、不出事”的村干部队伍,以实际行动造福博儒桥村的村民群众。...

傍晚5点多,早就已经过了下班时间。天也开始蒙蒙黑了,但是博儒桥村原陆联老丝厂所在地的工地上,工人们正紧锣密闭地工作着。村党总支书记吴清江每天都会利用下班后的时间来到工地上转一转,看看标准厂房的施工进展情况,内心勾划着博儒桥村的发展蓝图。
村民孙金法说:我们现在一有空都会到这里来看看,这可是我们博儒桥村历史上的“首架塔吊”。原来那么穷的一个村居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我感到非常的自豪。
自海宁市“五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博儒桥村按照争当“五事”干部表率的要求,奋勇争先当“标尖”,努力打造一支“善谋事、敢担事、干实事、会共事、不出事”的村干部队伍,以实际行动造福博儒桥村的村民群众。

善谋事 做领航发展的表率
博儒桥村是由原博儒村与陆联村两个村合并成的,博儒村和陆联村原来都是“市级重点扶持村”,说白了就是“穷村”。当时,民间有一句口头禅,“陆联陆联苦似黄莲,博儒博儒身在火炉”。2004年两村合并后“穷”上加“穷”。海宁市总共才十几个“穷村”,博儒桥村就占了俩。
善谋事,要求村干部能谋当前困难之事。2007年2月,博儒桥村面临原海宁市博儒砖瓦厂政策性关停一事,要么复耕砖瓦厂土地,政府一次性补助100万元;要么村集体通过招商盘活存量资产。面对“一筐蛋”和“一只鸡”的选择,以村党总支书记吴清江为首的博儒桥村领导班子依然选择了后者,通过筹资自建标准厂房、出租土地等方式,让这块土地“长出黄金”。





善谋事,要求村干部能谋长远之事。村集体挖到“第一桶金”后,村班子商议决定用这些钱建成标准厂房、建店面房、建村菜场。建成后,仅租金收益,村集体每年进账有50多万元。现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180余万元,固定资产增加到了3000多万元。

善谋事,要求村干部能谋全局之事。有了稳定的集体收入,村两委建主干道,美化村庄,让博儒桥村发展成为欣欣向荣的小集镇。2015年还成功创建海宁市三星级美丽乡村。



如今的博儒桥村虽然摘掉了“穷村”的帽子,但是博儒桥村班子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一鼓作气再接再厉,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16年,博儒桥村再次用活用好相关政策,拆除了三家“低小散”企业,拆除后又建起新的标准厂房,从而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日益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
干实事 做创新作为的表率


村党总支书记吴清江说:博儒桥村变富了,但村民却常对我唠叨:“现在大家都在讲品质生活。咱们农村人不能光顾着赚钱,还可以修身养性,参与一些养生活动。”这话提醒了我。群众的追求就是村干部努力的方向。我们村里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更要注重为老百姓干有作为的实事。





多年的农村基层工作让博儒桥村的领导班子悟出一个道理:美丽乡村大家建,村集体不能大包大揽,应吸引村民主动参与,要“筹智”。美丽乡村怎么建,建什么,让村民共同来策划。建设美丽乡村精品点,也要村民共参与才会更懂珍惜,要“筹资”。经过村干部商议,村两委制定了政策:村和各组签订协议,在小组农户都同意的前提下,如果小组能筹到10万元,村集体给予相应配套资金,完成建设。建成后的精品点,村民要共同参与来维护治理,要“筹治”。博儒桥是我家,人人都爱他,共同治理共同维护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才能使咱们的农村真正不比城里差。





“众筹”的理念,充分调动了大家积极性,虽说群众工作不好做,但博儒桥村的村干部们没有退缩,迎难而上,一次次地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一次次地利用晚上休息时间跑到组里开户长会,挨家挨户做村民思想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组里的村民真切感受到村里的干部们是真真切切在为老百姓办实事,也真切地意识到:把钱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值得做。于是,乡村垂钓园、乡村果园、生态养生园、乡村和谐园,一个个精品园如珍珠般在博儒桥村镶嵌起来。









接下来,博儒桥村将以“五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提升村干部的科学决策、担当履职、高效执行、协同作战、廉洁干事能力,以实际行动造福一方百姓。


    关注 今朝看博儒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