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失败?不管,我反正愿意为这样的失败买单

 

不吹不黑,电影需要不断尝试和革新...



Hello,大宝贝,今天给大家说得的呢是李安的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不吹不黑,我是真的没有看到完成版。



可是电影在纽约电影节上上映之后,电影的口碑就从一个极端到了另一个极端,连豆瓣的评分都掉到了7.9,虽然这个分数对于正常的片已经不低了,可是对于李安的作品,真心不高啊。

这部片是怎么了,难道奥斯卡导演+奥斯卡编剧的组合是没有大于二?那就再撸一遍预告片吧。

就是一个经典的关于战争的故事,男主小哥从伊拉克战场上回来,变成了英雄。



可是为什么他眼里是满满地不开心。



成为了全美国的英雄同时也在接受着媒体的质疑。



无数个人都在追问着他,战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他甚至一度不认为自己是英雄。



经历过战争的残酷回归之时同时也要承担着荣誉所带来的压力。

两分钟的预告片,撸的确实不过瘾,对于爱看战争片的大宝贝们,这部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电影是绝对不能错过的。

可是在纽约电影节上放映之后,无数的评论似乎都指向了电影的问题来源于李安对电影技术的革新。



这里给大宝贝们科普一下,李安采用的技术呢是使用每秒120格、3D立体影像、4K画质拍摄,打破了好莱坞电影一般以每秒24格画面的拍摄手法,是一般电影的5倍。

什么意思呢,通俗一点说,他这次拍摄出来的更清晰,因为在3D拍摄的过程中,低帧率的摄制手法容易出现画面频闪,以及动态模糊的毛病。



之前的《霍比特人》就尝试过每秒48格的拍摄手法,不过当时就有观众反映,太清晰而失去了代入感。

这次的拍摄手法会比《霍比特人》还要清晰的多,而且问题的关键恐怕是《霍比特人》是个魔幻片,这个故事是个战争片,甚至其中带有些许剖析人性,情感,国家,荣誉的情节,过高的画质反而让观影体验好像没有那么好。



可是不管怎么样,感觉这个电影届似乎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不断有导演愿意挑战不同的拍摄手法,比如李安这次似乎有点费力不讨好,还有《我不是潘金莲》的圆形画面拍摄都不断在挑战着传统电影。

而另一群人则不断刷新着豆瓣的评分底线,好吧这里就不点名了,每次尝试都不一定成功,可这部片也不容错过,何必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呢。

今天晚上就到这了,晚安大宝贝,么么哒~


    关注 刘哔电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