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不过文言文系列之《王顾左右而言他》

 

经典文言文全方位解析直击中考...


提示:点击上方"初中语文组"关注我们
名师解读文言文  直击中考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něi )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作者简介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汉族,战国邹(今山东省邹城市)人,中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政治上,他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是孔子孙子的学生。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有些思想也较为偏激。加封为“亚圣公”,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追随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写作背景

孟子主张仁政,孟子说过:民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种民本思想。《孟子》七章多有论述事实上战国时代各诸侯忙于称霸,没多少闲工夫来考虑百姓利益,反而加重对人民压迫与剥削。今孟子要站齐王面前,推行(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

主题

齐宣王环顾左右的人,把话题扯到别的事情上了。现在成为了大家常用的成语。指离开话题,回避难以答复的问题。

重点注释

1、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人(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古称“邹鲁圣地”)。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仁政。《孟子》,记录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之一。

2、谓:对……说。

3、(王之臣)之:的。

4、托:托付。

5、(有托其妻子与其友而之楚游者)之:到……去。

6、比:等到。

7、反:通“返”,返回。

8、冻:使……冻,受冻。馁[něi],使.......饥饿,挨饿。

9、如之何:对他怎么办?

10、弃:抛弃,此指绝交。

11、"士师"句:士师,古代的司法官。士师之下有乡士、遂士等官。后一个“士”当指士师的下属。治,管理。

12、已:止,这里指罢免。

13、四境:国家。

14、顾:回头看,这里指环顾。

15、左右:身边的近臣。

赏析这是一段非常精彩的文章。尤其是最后“王顾左右而言他”一句,真是生动传神,成为了大家常用的成语。

孟子采用的是层层推进的论证法,从生活中的事情入手,推论到中层干部的行为,再推论到高级领导人的身上。逼齐宣王毫无退路尴尬不已,也就只有“王顾左右而言他”的份了。从小到大,从远到近,用类比的方法来写。

孟子本身倒不一定非要出齐宣王的洋相,不过是因为他老东推西挡,东扯葫芦西扯瓜,不肯表态实施仁政,所以激他一激,逼他一逼,迫使他思考如何抓纲治国,作出选择罢了。

所以,孟子的言谈和论辩术固然厉害,但我们如果要学习使用,也有一个运用的对象和场合问题需要注意。

故事精彩凝炼,情趣盎然,虽无一字涉及形象,可是一段读毕,人物性格便跃然纸上:一个是天真烂漫,毫无戒备,一个是老谋深算,巧设机关;一个是下好套子,步步诱进,一个是不知就里,直奔陷阱。
替朋友照料家眷,却冻饿朋友妻儿怎么办?断交!为官一任,却不能管好下属怎么办?撤职!身为君王,却使国家陷入混乱怎么办——废黜……话到嘴边,齐王一个激灵,明白了孟子的用心。他悬崖勒马,东张西望,把话题引到别处——王顾左右而言他。
可是,那句潜台词已昭然若揭啦。于是,古往今来的读者都乐了:他们笑齐王之呆,赞孟子之智,并敬佩他面对君王的勇气。
其实更可感叹的,是在遥远的古中国,“士”阶层曾经有过的风光与尊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离开特定时代,孟子推崇并可以自诩的“大丈夫”只能是不可企及的梦想。所以,我们不该小视了横遭愚弄的齐王,是他的天真、宽容以及狼狈,成就了夫子的雄辩之名。



初中语文个性化辅导哪里强?

北京新东方优能一对

初中语文组~






北京新东方优能一对一初中语文组

期待您的关注




    关注 初中语文组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