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斯本论坛】有没有病?有没有药?——精神科医生说抑郁

 

抑郁症到底是什么呢?它和我们日常里所说的“不高兴”又有什么根本区别呢?在临床上,它的诊断标准主要有三个,分别是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和易疲劳。...



【编者按】 这一次,毛医生是我们特地请来的一位精神科的医生。她的讲法与文科生的那些搞“灵魂学”的人大有不同。在讨论会上,我们遇到的一个问题是,搞灵魂学的和搞精神科的,说的是同一个抑郁症吗?这是一个有趣的,同时又有难度的问题,希望引起各位的重视和更深入的讨论。

【作者简介】毛梓煜:女,同济大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专业在读硕士,现实习于同济医院心身科病房。



我从医学的角度给大家讲讲这个抑郁障碍

抑郁症是一个低识别、低治疗、低治愈的“三低”型的疾病。大约有13%至20%的人都有过抑郁体验,但抑郁体验并不就意味着就得了抑郁症了。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大约在6.1%至9.5%。大概有10%的年轻患者在第一年就特别明显的自杀倾向。高达63%的抑郁症患者有过自杀行为,20%的患者自杀成功了。年龄超过55岁的患者的自杀率会增加大约4倍。在中国,抑郁症的发病率在3%至5%。据一个2000年的数据统计,在我国大约有2600万的患者。在临床上,我见过有最小的18岁的患者,还有最年长的80岁的患者,年龄跨度很大。很多人难以理解老年人为何还会患上抑郁症,简单地去认为这是在“作”,但实际上,老年患者却反驳道:不是我在作,我确实是有原因的。

抑郁症体现出来的最明显的一个临床特征是“心境低落”。所谓“心境低落”指的不是诸如“考试没考好不开心”“导师责骂了不开心”,恰恰相反,这种“心境低落”是与患者的生活处境是极不相称的。打个比方,即便我今天拿了个国奖,这个事情也无法让我开心起来。患者对外部事件的反应是迟钝的。换言之,这就是“厌世”。在临床上,可能会表现为“目僵”。“目僵”表现在,患者的眼睛不再注意到外部世界的变化,停留在那里一动不动。更严重的,可能就会出现幻觉、妄想。到这种情况时,抑郁症可能就会发展为精神分裂症。



(在医生那里,我简直是一个外星物种,我从来不知道我的胃是如何去吃饭的)
那么,抑郁症到底是什么呢?它和我们日常里所说的“不高兴”又有什么根本区别呢?在临床上,它的诊断标准主要有三个,分别是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和易疲劳。患者在自我描述病情时会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比如:医生啊,我吃不下饭了,也睡不着了,特别难受。说法不同,但最主要的还是我们这里所说的这三个。在诊断时,这三个特征是必须去参考的。

在临床上,抑郁症有不同层度的区分。分别是,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指的是,在能正常去生活和工作的前提下,患者还是会觉得不开心。一般情况下,只有从中度患者开始,才需要去医院就诊。重度抑郁的情况就很严重了。患者通常会把自己隔绝起来,关在屋子里,无法自主进行正常的生活和社交活动。

在诊断上,还得考虑进来的是,我们得把抑郁症和其它器质性障碍,以及一些由精神活性物质所导致的继发性抑郁症。精神活性物质主要指的是毒品,也有减肥药之类的东西。在临床上,我见过一些要减肥的姑娘,她们吃了将近一个多月的减肥药之后,就出现了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症状。许多药物中都含有精神活性物质,这些东西导致了继发性抑郁症,或者就是类精神分裂状态。这些都是很常见的。但我们要把它们和我们这里所说的抑郁症区分开来。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是另一种容易与抑郁症混淆的疾病。PTSD指的是,当个体遭遇到重大突发事件后,诸如亲人变故、大地震,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在医学上,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至于如何将它与抑郁症区分开来,这里我就不去展开了。


(我是如何得病的?我总试图让自己离自己远点。可他们告诉我,这不合逻辑)
在抑郁症的治疗上,我们医生的目标是,要做到尽可能早期诊断,及时规范治疗,控制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防止复燃及复发。一般情况下,抑郁症患者都是要终身服药的。很多患者不听医嘱,擅自停药。病人自我感觉症状有所减轻后,就开始停药了,这导致了复发率的上升。

在药物的选择上,我们的原则是: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医生要全方位考虑,即考虑病人的病情状态,也得考虑到患者的家庭经济情况。同时,也得慢慢地给病人撤药物。在临床上,以下这些药物是我们在临床上最常用到的。



其中SSRI被我们称作“五朵金花”。比如老年患者,我们一般就会给开艾司西酞普兰,这个药比较安全。又比如一个患者动力比较底下,我们就会给开氟西汀。氟西汀的另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百忧解”。又比如,一个病人即焦虑又抑郁,另有有些具体的不适的话,我们一般就会选帕罗西汀或舍曲林这类药物。许多病人都是“久病成医”,各位看上去的这些药看上去会很陌生,但他们却用得很溜,比我们医生还厉害。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同时,是药三分毒,这些药都有不同的副作用。因此在用药时,我们得考虑到不同副作用对不同状况的病人可能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比如,病人的病史,是否有过糖尿病,高血压,诸如此类。总之,慎重用药。

与药物治疗不同的是,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又有这几种类型。比如“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一般大家都认为,我们对一个事件作出特定的情感反应的直接起因就是那个事件本身,而忽略了在事件和反应之间的一个中间项,或者中介。而这个中介就是这里所说的认知。所以认知行为治疗的一个主要目的就在于,矫正病人错误的认知模式。还有一种是“人际心理治疗”,它主要侧重于患者当下的生活变故,如失落、角色困扰与转换、社会隔离以及社交技巧的缺乏。还有行为治疗和行为激活。这种治疗策略强调问题、针对目标、面向未来,以实验为基础,应用人的学习原则来克服精神障碍。


(小心啦!)
在临床上,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各有侧重,不可偏废。

以上我简单地从一个临床医生的角度去说抑郁症这个事情。与在座诸位的说法可能不同,我希望能在这个角度出激发大家的讨论热情。谢谢大家。

延伸阅读

【安斯本论坛】第二期:我们时代的抑郁(1)中国文化中的抑郁因素

录音整理编辑:杨大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天圆地方,安于斯本,“安斯本学院”是一个致力于人文终身学习事业的平台,关注人文与科技、企业家精神的融合。我们将不定期有线上人文直播,线下人文论坛等各种活动。
欢迎爱好人文交流和分享的朋友关注安斯本文化,并扫描小编微信申请入群。


    关注 安斯本文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